吉爾伯特法則

吉爾伯特提出的管理定律

吉爾伯特法則是由吉爾伯特提出的一條管理定律,指出“工作危機最確鑿的信號,是沒有人跟你說該怎樣做。”

目錄

點評


:真正危險的事,是沒人跟你談危險。
“工作危機最確鑿的信號,是沒有人跟你說怎樣做。”這句話的提出者是英國人力培訓專家B·吉爾伯特。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作為下屬或者員工,當有人教訓和指點的時候都是福氣,都意味著關心。怕就怕沒有人說你什麼,也沒有人教你怎麼做。這等於說你沒人管了,遊離於紀律、規章的制約之外,看似自由,其實危機四伏。
打個比方說,一個孩子很不耐煩父母的說長道短,總嫌自己被管教而心煩意躁。然而,當他沒了那些說教的時候才會幡然醒悟,感到若有所失。原來,父母說自己,甚至批評自己都是為了自己好,都算幸運,每一句話都是值得認真聽取的。
企業管理中常常要遇到各種批評和教訓。管理者的老闆發現被管理者的員工身上的種種缺點,總是要指出來,批評、加以引導,加以糾正。作為一名被管理者的員工,在公司里如果常常有人跟你說應該怎麼做,給你指出缺點、錯誤,說明“管理”在正常進行。你將因此可以少走很多彎路,你就是有人幫助和帶領的寵兒,只要你學會認真傾聽,你將學到很多知識、經驗,受益匪淺。
真正危險的人,則是沒人跟你說怎樣做,沒人指出你的錯誤和危險。一個人,是很難看到自己臉上的污點的,藉助於鏡子也只能勉強看到正面、側面,正面以外的種種污點缺點都是鏡子照不到的,需要藉助於旁人、他人的眼光來尋找。“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很多明智的老闆,即便自身已經是管理幾千上萬人的管理者,他仍然會主動去尋求來自各方的不同意見,認真聽取群眾、員工的呼聲和反映。他視意見、怨言、不滿為珍寶,巴不得意見箱被塞得滿滿的,以從中獲得真理和啟迪。然而,好的意見和建議卻來之不易,決不是你想要就會得到。甚至,有錢也買不到。作為老闆,有的人聽到不同意見就反感,而有的人會心存感激,這就是對“吉爾伯特法則”的認知水平的差異,也是“傾聽”能力的差異。
先進的優秀的公司老闆會主動去徵求群眾的不同意見,還很難徵得;落後的不景氣的公司老闆卻對群眾意見耿耿於懷,心存報復之念,把難得的寶貴意見拒之門外。
作為員工,別看自己所處的地位低微,有人說長道短這卻是最好的免費饋贈。顯然,“委屈就是便宜”,只是智性、悟性所限,有些員工沒有感到別人逆耳忠言的珍貴罷了。人家憑什麼給你意見,反而好心沒好報呢,你憑什麼得到別人的忠告而不識好歹呢。
一個人在公司里悟性高不高,往往表現在對同事員工的不同意見和逆耳忠言能不能聽進去。那些來自各方流長飛短的議論,那些逆耳的話語,也許令你感到不快不適,恰如鏡子里的側影背影,顯得走樣變形,但是,當通過別人的眼光反映給你時,卻是真實的。
要學做一個虛懷若谷的人,不僅容得下別人說你不是,還要把別人的意見當作你“側影背影”的珍貴照片。這就是悟性。
一個人眼光最致命的缺點就是看不到側影背影,一個人最糟糕的陋習也就是不尊重別人意見。“工作危機最確鑿的信號,是沒有人跟你說怎樣做。”——“吉爾伯特法則”一針見血指出了這種人的危機,值得每一個員工和老闆去仔細反思: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你對別人的不同意見聽取了多少? 是真聽還是假聽?
每一個人都有一面、多面鏡子,那就是身邊的老闆和同事。他們眼睛的瞳孔那麼亮晶,可以看到你所看不到。他們的瞳孔時刻掃描著你側面背面的缺點。能夠跟你說怎麼做,這是對你的善意幫助。你不妨換個角度和立場來逆向思維,就容易理解對方的意見了。
不難理解,站在不同立場和角度看東西所得到的畫面、影像是不同的,自己看自己的側面背面跟別人看自己的側面背面哪個正確?顯然是別人的角度好,看得准。同樣,別人的側面、背面他自己也很難正確判斷,由你來看就會一目了然,清晰無比。
“工作危機最確鑿的信號,是沒有人跟你說怎樣做。”,如果我們深入思考分析,還會發現“吉爾伯特法則”更有意思的奧妙:人其實是唇齒相依而存在的,一個人的活,有賴於別人的眼睛來反照才會全面、豐盈。否則,孤芳自賞自能是一個正面的平面圖,根本無法看到立體的全景。而且,甚至可以說,沒有別人眼睛對你的反照、觀望、掃描,你活在世上也是多餘的。這樣假設吧,如果全世界的眼睛都在瞬間全部熄滅,或者生命全部移民到別的星球去,地球上只剩你一個人了,你可以走進克里姆林宮的總統辦公室,也可以進入白宮橢圓形辦公室,還可以自由出入中南海的所有地方,全球的總統都讓你兼職了,全世界的財富都歸你了,你又怎樣?顯然你只是光桿司令,沒有那幾十億雙眼睛來證實,你什麼也不是,你孤家寡人、形單影隻,你作報告只有聲音在空氣里回蕩,坐飛機也沒有飛行員,即便自己會飛行還沒有人給你導航。你愛吃什麼美食就吃吧,但是廚師你也得兼任了,自己去炒菜吧。因此說,一個人的活,需要別人的眼睛來證明、來感覺,人的活首先是活在別人的眼睛里。
行文至此,“吉爾伯特法則”基本被破解了,“工作危機最確鑿的信號,是沒有人跟你說怎樣做。”,任何人都有賴於別人來管理自己。修改一下孔子的話:二人同行,必有我師。我們應該可以頓悟:既然人的生命是活在別人的眼睛里的,那麼別人的眼睛就對你具有批評、指正的權力,你必須謙虛傾聽別人的意見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