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疹性口炎

皰疹性口炎

皰疹性口炎是由單純皰疹病毒Ⅰ型(HSV-1)引起的皮膚黏膜病。小兒、成人均可發病,但以6歲以下兒童多見,尤其6個月至2歲嬰幼兒更為多見。首次發病,全身癥狀重,出現發熱,頭痛,疲乏不適,咽喉腫痛,頜下淋巴結腫大壓痛,齒齦紅腫,觸之易出血,繼而在牙齦、硬齶黏膜上出現成簇的小水皰,水皰融合、破潰,形成外形不規則的糜爛面,表面覆蓋黃色假膜。由於疼痛明顯,患兒可表現拒食、流涎、煩躁等。複發性感染好發於成年人,全身反應輕,病損好發於唇及唇周皮膚。表現為成簇小水皰,破潰后形成糜爛結痂。本病病程10天左右。治療以控制感染,對症治療為主。本病可引起繼發感染,並易於複發,影響生活質量。

就診科室


● 口腔黏膜科

病因


● 本病由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引起。
● 主要通過飛沫、唾液及直接接觸皰液傳播,也可以通過食具和衣物間接傳染;傳染方式主要為直接經呼吸道、口腔、鼻、眼結膜、生殖器黏膜或破損皮膚進入人體。

癥狀


● 起病時發熱,齒齦紅腫,觸之易出血,繼而在口腔黏膜上出現成簇的小水皰,直徑約2mm,周圍有紅暈,迅速破潰后形成淺表潰瘍,有黃白色纖維素性分泌物覆蓋,多個小潰瘍可融合成不規則的大潰瘍。
● 口腔潰瘍發生后,發熱可消退。
● 皰疹常見於齒齦、口唇、上齶。
● 由於疼痛明顯,患兒可表現拒食、流涎、煩躁,常有頜下淋巴結腫大。
● 本病有自限性,病程約10天左右,淋巴結腫大可持續2~3周。

檢查


● 血常規、CRP檢查
● ● 一般無明顯異常,有的細胞分類計數中淋巴細胞數增加,提示與病毒感染有關。癥狀明顯的患者做此檢查,有助於判斷是否繼發感染。。
● 特殊檢查
● ● 為非常規檢查,必要時可行脫落細胞直接鏡檢、病原體檢測、抗原抗體檢測等。

診斷


● 根據臨床癥狀、體征可以作出診斷。必要時結合血常規及特殊檢查。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要與口炎型複發性阿弗他潰瘍、三叉神經帶狀皰疹、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多形性紅斑區別。
● 醫生通過臨床表現、體征、病原學檢查等,可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全身治療
● ● 服用抗病毒藥物,免疫增強藥物,全身支持療法。
● 局部治療
● ● 保持口腔清潔。
● ● 復方氯己定、復方硼砂溶液、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漱口或濕敷。
● ● 局部可塗抗病毒軟膏,也可噴西瓜霜、錫類散等。
● ● 為預防繼發感染可塗復方金黴素軟膏。
● ● 疼痛嚴重者可在進食前局部塗苯佐卡因凝膠或達克羅寧糊劑。
● 中醫藥治療
● ● 中醫辨證處方用藥。

危害


● 可經口-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皮膚、黏膜、眼角膜等皰疹病灶處傳染,易複發,嚴重者可引起感染血行播散出現嚴重合併症。。

預后


● 預后一般良好,有複發性。

預防


● 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 複發性患者應消除導致複發的刺激因素,保持唇部潤澤、飯後洗唇、少食辛辣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