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制公約組織

米制公約組織

1791年,法國國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以長度單位米為基本單位的決議。1875年5月20日,由17個國家代表在巴黎簽訂了“米制公約”,從而為米制的傳播和發展奠定了基礎。組織的宗旨是為了保證在國際範圍內計量單位和物理量測量的統一,建立並保存國際原器進行各國基準的比對和技術協調,建立國際單位制並負責改進工作,從事基礎性的計量學研究工作。

成立日期


1791年,法國國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以長度單位米為基本單位的決議。1875年5月20日,
由17個國家代表在巴稱簽訂“米制公約”,從而為米制的傳播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國際米制公約組織成立於1875年,是計量領域成立最早的也是最主要的政府間 組織。主要從事基礎計量科學技術發展研究,以保證成員國基本量量值的準確一致 1977年5月20日中國加入米制公約組織。組織宗旨:保證在國際範圍內計量單位和物理量測量的統一,建立並保存國際原器進行各國基準的比對和技術協調,建立國際單位制並負責改進工作,從事基礎性的計量學研究工作。

組織機構


國際計量大會(CGPM)國際計量大會由米制公約締約國的代表參加,是米制公約組織的最高組織形式,每四年召開一次大會,第一屆國際計量大會召開於1889年。國際計量委員會(CIPM)國際計量委員會是米制公約組織的領導機構,由締約國的18名成員組成,受國際大會的領導,每兩年召開一次會。國際計量局(BIPM)國際計量局是米制公約組織的常設機構,是計量科學研究工作的國際中心,其機構設在法國的巴黎。諮詢委員會:目前共設有八個諮詢委員會,是國際委員會下屬的學術機構。
國際計量大會的任務是:①討論和採取保證國際單位制推廣和發展的必要措施;②批准新的基本的測試結果,通過具有國際意義的科學技術決議;③通過有關國 際計量局的組織和發展的重要決議。國際計量委員會的任務是:負責起草和執行國際計量大會的決議,指導和直接 監督國際計量局的工作。CIPM下設10個諮詢委員會(見附2),任務是就BIPM的研究 工作方向、CIPM直接作出的決議或提交計量大會批准的決議向CIPM提出建議。國際計量局的任務是:①建立主要物理基準,保存國際原器,建有保存國際計 量原器及標準的實驗室、陳列室等;②進行國際間國家基準比對;③組織交流計量 技術;④進行並協調有關基本物理常數的測定工作。

參加活動


1976年12月國務院批准我國參加米制公約組織,
1977年5月10日我國致函法國 政府,宣布加入米制公約組織,1977年6月16日法國政府復照確認。從1979年起國家計量局顧問王大珩教授當選為國際計量委員會委員。1995年 10月第20屆國際計量大會上正式改選我國代表、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高潔研 究員為CIPM委員。我國參加米制公約組織的活動有: (1)參加各次國際計量大會和計量委員會會議,參加各諮詢委員會召開的大部分 會議; (2)參加BIPM組織的國家基準國際比對; (3)與BIPM比對基準儀器。我國曆年都向米制公約組織交納會費,近年每年會費約9萬美元。

成員國家


簽約國(48個,1998年)
中國 多米尼加 新加坡
日本 埃及 斯洛伐克
阿根廷 芬蘭 南非
朝鮮 法國 西班牙
澳大利亞 德國 瑞典
韓國 匈牙利 瑞士
奧地利 印度 泰國
墨西哥 印度尼西亞 土耳其
比利時 伊朗 英國
荷蘭 愛爾蘭 美國
巴西 喀麥隆 巴基斯坦
紐西蘭 加拿大 波蘭
保加利亞 智利 葡萄牙
挪威 捷克 羅馬尼亞
俄羅斯 丹麥 委內瑞拉
以色列 烏拉圭 義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