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八仙宮
萬壽八仙宮
西安八仙宮,全名敕建西安萬壽八仙宮,簡稱“八仙宮”,位於西安市東關長樂坊,又名八仙庵,是西安最大道教宮觀。著名道觀,始建於宋,系唐興慶宮局部故址。民間傳說萬壽八仙宮為唐代呂洞賓遇鍾離權,“一枕黃粱”點破千秋迷夢而感悟成道之處。
八仙宮以其美麗動人的“八仙”傳說而享譽海內外,被視為道教仙跡勝地。八仙是道教傳說中的八位神仙,即鐵拐李、鍾離權、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據八仙宮碑石記載,宋時在此地下常聞隱隱雷鳴之聲,百姓建雷神廟鎮之。後有人於雷神廟看見八異人游宴於此,認為是“八仙”顯化。遂建八仙廟祀之,稱八仙庵。庵前豎有“長安酒肆”石碑,旁刻“呂純陽先生遇漢鍾離先生成道處。”據《列仙傳》載:鍾離權祖師於長安酒肆感悟呂洞賓,“黃粱夢覺”度其成仙,後人為紀念呂祖於此立祠祀之。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來西安避難時曾住八仙庵,贈銀整修,並頒賜廟額“敕建萬壽八仙宮”,萬壽八仙宮因此得名。
始建年代不詳。據乾隆《西安府志》和嘉慶《咸寧縣誌》載,宋時有鄭生於長樂坊遇八仙顯化,遂建庵祭祀。
金、元之際,道教全真派大興,全真派尊鍾離權、呂洞賓為北五祖,因而在仙跡故址“雷祖殿”、“八仙庵”基礎上大興土木,擴建廟宇殿堂。此時的八仙庵建築已頗具規模。元至元年間,安西王忙哥刺篤通道教,因“禱嗣獲應”,令耶律總管奏皇妃吉利彌釋降旨敕修庵。明憲宗成化年間,秦府永壽王朱尚灴夜夢八仙,遂對八仙庵進行了全面維修,並親筆題寫了“蓬萊”匾額。明正德年間,因疾雷自庵中升起,雲中現神異形象,道俗於此建八仙殿並增建雷祖殿。至明、清八仙宮已形成道教十方叢林性重點宮觀,為西北數省道教徒授受戒律、學習道教知識的主要場所。
清康熙初,當地士庶集資興復八仙庵,敦請著名道士任天然為住持,重修殿堂廊憮,並擴建東跨院,於八仙庵開壇放戒,使八仙庵成為道教全真派十方叢林。極盛時期佔地面積近百畝,觀內殿堂層迭,樓台環繞,香火不絕。其時有陝西巡撫夫人禱神病癒,捐資增建了斗姆、龍虎二殿。道士李明陽以募集之資置地200餘畝,后在李德吾主持下栽松柏數百株。雍正五年(1727),道士高永勤、董清奇又進行了較大規模維修。嘉慶十一年(1806),“赤腳董真人”董清奇住持八仙庵,整頓十方叢體制,增建西跨院。道光年間(1821—1850),萬壽八仙宮又以重修。據《十方叢林碑記》記載:“董清奇以後有韓合義、劉合侖開壇放戒,朱教先創建西花園。”同治初年,戰火焚毀了中殿及全部古柏。同治十年(1871),道士劉永鎮將被毀殿堂修復。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慈禧太后、光緒皇帝西逃到西安避難,駐蹕八仙庵。后頒發1000兩白銀,命修建牌坊,為八仙庵頒賜“玉清至道”匾額,並賜名“敕建萬壽八仙宮”,懸於庵前門領之上。
楊虎城主持陝政時,因推崇黃老之道,極力保護道教遺產。民國二十二年(1933),得楊虎城將軍等人的資助,八仙宮被整修一新,並立碑記其事。民國二十四年(1935),楊虎城將軍帶頭捐資對八仙宮所有殿宇再次進行了全面維修。至民國末年,萬壽八仙宮仍是西安地區最大的道觀,除了自身有土地730餘畝、常住道士108人外,還將長安三角坡長春堂、會真庵和藍田湘子洞等處小廟收為下院。
文革結束后,有關部門和人士積極推動八仙宮落實政策工作。1992年5月16日,萬壽八仙宮舉行了修復落成、神像開光慶典。當前,萬壽八仙宮是陝西道教活動的勝地。每年四月十四的呂祖聖誕節是道教的重要節日之一,萬壽八仙宮會舉行盛大的道場。經師們手執法器,身著法衣,在高功帶領下吟誦經典,祈禱國泰民安。信徒們燒香磕頭,祈求四季平安。
八仙宮現存殿堂建築均保留明、清兩代風貌,風格古樸,布局緊湊,莊嚴雄偉,院落雅潔,環境優美,奇花異草,古樹參天。由山門至後殿分三進,鍾、鼓二樓分列左右,並有東西兩跨院。其中軸線上有靈官殿、八仙殿、斗姥殿;東跨院分別有呂祖殿、藥王殿及太白殿;西跨院有丘祖殿和宮內住持住房等,東西兩側殿堂自成院落,稱東跨院、西跨院,另外還有風景幽雅的西花園。整個建築錯落有致,蔚為壯觀。
靈官殿始建於明正德年間,清康熙間重修。呂祖殿創建於清康熙初,嘉慶年間重修。八仙殿為萬壽八仙宮之主殿,是道觀日常舉行盛大宗教活動的場所,明正德年間擴建。斗姆殿,始建年代不詳,清康熙年間重修。藥王殿、太白殿、丘祖殿均創建於清嘉慶年間,清康熙年間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