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獸次亞綱

后獸次亞綱

后獸次亞綱(Metatheria),本亞綱包括現生和化石的有袋類(Marsupils)。硬體特徵有支持育兒袋的袋骨。下頜隔突向內彎曲。中矢嵴高而壯,腦顱小,眼眶與顳孔相通。一般鎖骨大,但烏喙骨退化。趾上有爪。門齒可多到五個,前臼齒三個,臼齒四個。臼齒齒尖形成三角式。下臼齒有一個三角座和一個跟座。

形態特徵


后獸次亞綱(Metatheria)本亞綱包括現生和化石的有袋類(Marsupils)。硬體特徵有支持育兒袋的袋骨。下頜隔突向內彎曲。中矢嵴高而壯,腦顱小,眼眶與顳孔相通。一般鎖骨大,但烏喙骨退化。趾上有爪。門齒可多到五個,前臼齒三個,臼齒四個。臼齒齒尖形成三角式。下臼齒有一個三角座和一個跟座。這表明有袋類臼齒是從上述古獸類繼承而來。澳洲是現代有袋類繁榮的地方。

亞種分類


新生代時,在南美和澳的有袋類產生了與許多北方大陸有胎盤類并行進化的例子,如中新世的南美袋犬(Borhyaena)、上新世的袋劍虎(Thylacosmilus)、澳洲的袋狼或叫塔斯馬尼亞虎(Thylacinus)、袋熊(Phascolomys)、袋鼬(Dasyurus)等。這些有袋動物的中譯名是考慮到它們與有胎盤類的犬、狼、劍齒虎等有許多形態的相似。

演化狀況


后獸次亞綱
后獸次亞綱
南美洲在第三紀時相當繁榮,現在仍有少數小型有袋動物生存。很有意義的是,北美有一種現生小型有袋動物,名Didelphis uiginiana(維吉尼亞負鼠),而在北美上白堊統地層中發現有一種類似維吉尼亞負鼠的有袋類,名Eodidelphis(始負鼠),因此人們認為維吉尼亞負鼠是白堊紀的殘存者,是一種“活化石”,始負鼠是有袋類的祖先。
然而有袋類從未在北美繁榮過,造成有袋類在第三紀和現代在澳洲繁榮的原因,現在一般的解釋是在白堊紀晚期南美和澳洲與其他大陸分離成為島嶼大陸,在分離之前有袋類便佔據了這二塊地區,分離之後沒有其他動物的競爭,以致在新生代有袋類在這二個島嶼大陸輻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