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耳菊頭蝠

大耳菊頭蝠

大耳菊頭蝠(學名:Rhinolophus macrotis)是菊頭蝠科、菊頭蝠屬蝙蝠。體型較小,耳朵特別大,耳長23-27毫米。鼻葉之馬蹄計寬大,中間具明顯缺刻,前面兩側均具一小附葉。鞍狀葉寬約為其長之半,頂端呈圓形,兩側緣平行,基部擴大並與鼻問葉聯成一線形杯狀葉。連接葉特別低,呈圓弧形。頂葉之高度與鞍狀葉相似,側緣微凹,頂端圓鈍。下唇具3條縱行唇溝。前肢第3掌骨較短,第4、5掌骨近乎等長,第3指的第2指節長不及第1指節之1.5倍,第4、5指的第1指節均略短於其第2指節。通體毛暗灰色或灰褐色,基部灰白色,腹毛毛色淺淡。

大耳菊頭蝠習性生活于山洞中,數量不多,與其他蝙蝠共棲,一般停留在洞邊緣或近洞口岩石頂壁上。以夜行性飛行生活的昆蟲為食。分佈於孟加拉國、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半島)、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泰國、越南、菲律賓。

動物學史


大耳菊頭蝠(Rhinolophus macrotis)屬philippinensis種組,Csorba等(2003)記錄了該種組6種菊頭蝠:大耳菊頭蝠(Rhinolophus macrotis)、馬氏菊頭蝠(Rhinolophus marshalli)、高鞍菊頭蝠(Rhinolophus paradoxolophus)、貴州菊頭蝠(Rhinolophus rex)、帝汶菊頭蝠(Rhinolophus montanus)和菲律賓菊頭蝠(Rhinolophus philippinensis)。Wu等(2008)發表philippinensis種組的一個新種——華南菊頭蝠(Rhinolophus huananus)。大耳菊頭蝠分佈廣,種內亞種分化較多,曾記載7個亞種,即:指明亞種(Rhinolophus macrotis macrotis)、印尼亞種(Rhinolophus macrotis dohrni)、菲律賓亞種(Rhinolophus macrotis hirsutus)、四川亞種(Rhinolophus macrotis episcopus)、福建亞種(Rhinolophus macrotis caldwelli)、泰國亞種(Rhinolophus macrotis siamensis)和巴基斯坦亞種(Rhinolophus macrotis topali,Csorba&Bates,1995;Csorba et al.,2003;王應祥,2003)。大耳菊頭蝠泰國亞種(Rhinolophus macrotis siamensis)體形最小(前臂長36.6毫米,顱全長15.2毫米),Simmons(2005)將其獨立成為一個種(Rhinolophus siamensis),並得到許多學者的支持(Wu et al.,2008;Smith,解焱,2009)。因此,philippinensis種組應該包括8種菊頭蝠,其中大耳菊頭蝠種下可分為6個亞種。
大耳菊頭蝠
大耳菊頭蝠
大耳菊頭蝠在中國已記錄2個亞種:四川亞種(Rhinolophus macrotis episcopus),分佈在四川、重慶、貴州和陝西;福建亞種(Rhinolophus macrotis caldwelli),分佈於浙江、江西、廣東、廣西、福建(Allen,1938-1940;羅蓉,1993;Smith,解焱,2009)。湖南發現的大耳菊頭蝠的前臂長、顱全長、顴寬、乳突外寬、上齒列長和下齒列長等測量數據與重慶萬縣及貴州開陽的近似,而與福建亞種(前臂長43.0毫米,顱全長18.0毫米)區別明顯(Allen,1938-1940;羅蓉,1993)。雖然華南菊頭蝠(Rhinolophus huananus)的外形與大耳菊頭蝠非常相似,但前者的體形大小(前臂長41.4毫米,顱全長16.6毫米)介於大耳菊頭蝠(Rhinolophus macrotis)和泰國大耳菊頭蝠(Rhinolophus siamensis)之間(Wu et al.,2008),易與之區別。因此將湖南湘西採集的大耳菊頭蝠鑒定為四川亞種(Rhinolophus macrotis episcopus)。

形態特徵


體型較小,體重4.7(4—5)克,體長36.4(32—40.0)毫米,前臂長42.4(41,、--43.2)毫米。耳朵特大,耳朵長23---,27毫米。第3指的第2指節長不及第1指節之1.5倍,第4,5指的第1指節均略短於其第2指節。
大耳菊頭蝠
大耳菊頭蝠
通體毛暗灰色或灰褐色,基部灰白色,腹毛毛色淺淡。頭骨吻部之鼓泡發達。矢狀脊不明顯,齶橋長度超過上頰齒列長1/3。眶間距狹縮,顴寬等於或略大於後頭寬。下頜之冠狀突低。上頜第1前臼齒較發達,位於齒列之中。下頜第1前臼齒位置偏向齒列外側。

生活習性


習性生活于山洞中,數量不多,與其他蝙蝠共棲,一般停留在洞邊緣或近洞口岩石頂壁上。以夜行性飛行生活的昆蟲為食。

分佈範圍


存在不確定:不丹。
存在:孟加拉國、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半島)、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泰國、越南、菲律賓。在中國分佈於陝西、浙江、江西、貴州、四川、福建、雲南、廣西、湖南、山西。

亞種分化


中文名學名命名者及年代
大耳菊頭蝠福建亞種Rhinolophus macrotis caldwelliAllen,1923
大耳菊頭蝠印尼亞種Rhinolophus macrotis dohrniK. Andersen,1907
大耳菊頭蝠四川亞種Rhinolophus macrotis episcopusAllen,1923
大耳菊頭蝠菲律賓亞種Rhinolophus macrotis hirsutusK. Andersen,1905
大耳菊頭蝠指名亞種Rhinolophus macrotis macrotisBlyth,1844
大耳菊頭蝠巴基斯坦亞種Rhinolophus macrotis topaliCsorba and Bates,1995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8年ver3.1——無危(LC)。
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