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脊液壓力

腦脊液壓力

正常腦脊液具有定的化學成分和壓力,對維持顱內壓的相對穩定有重要作用。腦脊液壓力檢查有利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判斷。正常腦脊液具有定的化學成分和壓力,對維持顱內壓的相對穩定有重要作用。腦脊液壓力檢查有利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判斷。

簡介


● 標本類型:腦脊液
● 所屬項目:腦脊液般性狀檢查
● 相關疾病:
● 升高: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腦腫瘤、腦出血、腦積水等
● 降低:腦脊液循環受阻、腦脊液流失過多、腦脊液分泌減少等

適合檢查的人群


●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患者。

標本採集


● 採集方法:腰椎穿刺。

檢查前

● 了解腰椎穿刺的目的,放鬆心情。排空大小便,在床上靜卧15~30分鐘。

檢查時

● 擺正體位,去枕側卧,背齊床沿,屈頸抱膝,使脊柱盡量前屈,增加腰椎間隙寬度以利於進針。

檢查后

● 去枕平卧4~6小時,24小時內勿下床活動,卧床期間不可抬高頭部,但可適當轉動身體。
● 遵醫囑靜滴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鹽水等。
● 保持穿刺部位的紗布乾燥,觀察有無滲液、滲血,24小時內不宜淋浴。

參考區間


● 側卧位成人:0.78~1.76kPa(80~180mmH₂O)
● 兒童:0.39~0.98kPa(40~100mmH₂O)
● 新生兒:0.098~0.14kPa(10~14mmH₂O)
● (數據來源:吳肇漢,秦新裕,丁強。實用外科學:上冊。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臨床意義


升高

● 腦脊液壓力大於200mmH₂O稱為顱內壓增高,常見於以下幾種情況:
● 顱內炎症性病變,如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等。
● 顱內非炎症性病變,如腦腫瘤、腦出血、腦積水等。
● 顱外因素,如高血壓、動脈硬化等。
● 咳嗽、哭泣、靜脈注射低滲溶液等。

降低

● 腦脊液循環受阻,如先天性畸形、感染、出血所致的黏連、腫瘤壓迫等。
● 腦脊液流失過多,如腦脊液漏、過度脫水等。
● 腦脊液分泌減少,如脈絡叢血管舒縮功能紊亂等。
檢驗結果的臨床意義必須由臨床專業醫師結合病史、癥狀、體征以及其他輔助檢查結果,全面綜合分析判斷。

參考文獻


● [1] 吳肇漢,秦新裕,丁強。實用外科學:上冊。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 [2] 丁磊,王青,王劍飈。臨床檢驗萬個為什麼。基礎檢驗分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3] 萬學紅,盧雪峰。診斷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