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溝古鎮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柏林溝古鎮位於四川廣元市所轄的元壩區,據道光年間《廣元縣誌》記載:“先祖(劉備)留中郎將霍峻守葭萌,蜀定后,廢葭萌遷東山下更名漢壽。葭萌縣東漢時屬益州廣漢郡,今四川保寧府昭化縣東南,即廣元柏龍堡,柏林驛,是為葭萌故地。”旅遊豐富,柏林溝有“五嵐”勝跡。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歷史沿革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柏林溝古鎮
柏林溝古鎮
柏林溝地處古蜀道要衝,漢代以後,蜀地東防空虛,故在蜀道南路柏林驛築城設防,利用蜀道與閬苑等城連成一片。東有九龍山之險要,南有煙燈山之高峻,西有劍門、牛頭山之屏障,北有梅嶺關作後盾。但后因入蜀主路改道,使柏林溝成為了不為外人所知的偏鄉僻壤。然“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柏林溝至今古風尤存,古建民居保存完好,堪稱殘留在世的川北民居之“標本”。現存有石板古街五百餘米,街道兩旁穿斗結梁的古建依舊,蜀道風情尚存。街中存有三層樓台“奎星閣”(又名鐘鼓樓、財神樓),其樓高十五米,上層為奎星樓,中為戲樓,底則乃石板街道穿樓而過。舊時遠道請來的戲班當街唱戲,四鄉八嶺的百姓聞訊而來,擠於街頭引頸長望,好一幅繁榮的景象。睹物思情,那高亢的秦腔蜀調、喧天的鑼鼓鞭炮以及滿街滿鎮的笑語,彷彿就在耳畔眼前。

主要景觀


石板街頭現存有一古剎,其名為“廣善寺”。該寺基於漢,沿於唐宋,盛於明清,后毀佛而建糧倉,現又全部復修。重塑如來,梵音再起,善男信女虔誠而來,香火一日盛過一日。寺中有兩棵參天古柏,傳說乃蜀國虎將張飛引軍過此所植,其樹高三十餘米,枝繁葉茂,如兩把巨型的遮陽傘,撐於門兩側。柏梢常聚鴉無數,鴉們早飛晚歸,年年若斯,成為當地一大景觀矣。立於廣善寺門,頭頂古柏,清風徐來,眼前古街上炊煙裊裊,偶有農夫牽一老牛順街而去,那牛蹄踏著古老的石板生出了一派空靈之音,與寺中木魚之聲交相迴響。這時的你油然而生秦月漢關、唐詩宋詞之情,感宇宙無窮,嘆人生苦短。此情此景,與外面世界的燈紅酒綠、匆忙喧囂,恍若隔世。兩眼微閉,心靜若水,波瀾不興,寵辱皆忘,整個靈魂和心境都得到了這古鎮的古風的洗禮。
嵐溪橋
位於柏林溝下場河上,明代為木橋,后毀於洪水,明正德五年修為六孔石平橋,清乾隆年間又被沖毀。
柏林溝古鎮
柏林溝古鎮

旅遊信息


旅遊特色

柏林溝有“五嵐”勝跡:代表黃色的金嵐寺,代表紅色的赤嵐寺,代表黑色的嵐坦寺,代表白色的嵐黎寺,以上四寺為柏林溝四大崇林,而代表藍色的卻是一道古橋名為嵐溪橋。

傳說

傳說西漢時期,村中窮書生魏奎元與富家小姐蘭瑞蓮在嵐橋上面邂遇生情,私定終身,但蘭家嫌棄魏家寒微,不允這門婚事,並將瑞蓮另許豪紳。但蘭小姐不受封建婚姻制度的約束,衝破阻力暗裡與魏公子相戀,在嫁人前約定魏公子在子夜時分於嵐橋相見,然後私奔。魏元奎按時赴約,但瑞蓮小姐因父母看管嚴厲遲遲未至,魏元奎久等佳人不至,便到橋墩下打盹,半夜忽下大雨,山洪暴發,魏元奎於睡夢中被洪水捲走,當瑞蓮小姐趕來赴約時,只見滾滾大水,愛郎已死,蘭小姐悲痛之餘當即投嵐溪自盡。第二天清晨,蘭家派人打撈小姐香魂,順流幾里,不見蹤影,嵐溪兩岸圍觀的村民但看見從那清澈見底的水中飛出兩隻五彩錦雞,上下纏綿,你呼我喚,聲聲哀怨,飛向天際。後來每到月圓之夜,嵐溪橋畔時常有二錦雞纏繞“五嵐”,飛鳴不已。二錦溪畔照影而舞,鳴聲清麗,有貪婪的獵人想去獵捕,但從來不能得也。於是當地的民間藝人將這凄婉的愛情故事編成川劇“嵐橋祭水”,千年流傳,去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男女為自由婚姻奮鬥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