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誌

河南省人民醫院主辦的期刊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誌》創刊於1987年,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管,中華預防醫學會、河南省人民醫院主辦的期刊之一。

據2020年2月《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誌》官網顯示,《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誌》第七屆編委會有學術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6人、學術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9人、學術指導委員會委員14人、主編1人、副主編11人、編委114人、外籍編委3人。

據2020年2月13日中國知網顯示,《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誌》共出版文獻11514篇、總被下載1017436次、總被引55589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1.369、(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239 。據2020年2月13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誌》共載文9658篇、基金論文量為2470篇、被引量為50612次、下載量為82769次,2017年影響因子為1.81 。

歷史沿革


1987年,《河南省人民醫院院刊》創刊。
1995年1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批准,《河南省人民醫院院刊》更名為《河南診斷與治療雜誌》。
2002年起,《河南診斷與治療雜誌》由季刊改為雙月刊。
2003年,《河南診斷與治療雜誌》更名為《實用診斷與治療雜誌》 。
2005年起,《實用診斷與治療雜誌》由雙月刊改為月刊。
2006年9月,該刊升格為中華預防醫學會系列雜誌。
2008年7月第7期起,該刊主管部門升格為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管,期刊名稱更改為《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誌》。
2014年12月,《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誌》入選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欄目介紹


主要欄目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誌》主要欄目有專家論壇、學術講堂、基礎研究、臨床研究、診療技術、藥物與臨床、疾病預防與控制、綜述欄目等。

刊登內容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誌》刊登中國國內外診斷與治療的新信息、新理論、新技術、新成果、新經驗。

讀者對象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誌》讀者對象為從事臨床工作的各級醫務人員及有關科研人員。

人員編製


據2020年2月《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誌》官網顯示,《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誌》第七屆編委會有學術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6人、學術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9人、學術指導委員會委員14人、主編1人、副主編11人、編委114人、外籍編委3人。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誌》第七屆編委會
職務姓名
編委步星耀、倉順東、曹國良、曹慧霞、陳德暉、陳國勇、陳建國、陳銘伍、陳獻亮、程計林、褚倩、楚英傑、戴夢華、鄧又斌、迪麗努爾·阿吉、丁德剛、董長憲、樊翌明、范太兵、高磊、高延征、葛英輝、郭濤、韓雙印、韓穎、郝冰濤、黃東海、黃改榮、蔣宏毅、康誼、孔令非、來永強、雷平沖、雷鐵池、李德宇、李杭生、李昊、李啟富、李天曉、李維勤、李文濤、李修嶺、李永麗、廖世秀、劉紅梅、劉明博、劉爽、劉占舉、羅建平、馬建芳、馬建軍、馬欣、龐戰軍、秦秉玉、秦歷傑、秦艷、屈翔、商冠寧、史長松、宋慧鋒、宋濤、蘇自傑、孫愷、田曉東、汪艷芳、王斌、王廣科、王海波、王雷、王莉、王麗霞、王魯、王梅雲、王文玉、王永功、王悅、魏立、魏利、吳剛、夏令傑、謝振軍、邢清和、徐俊玲、許潑實、薛富善、閆長祥、楊光煜、楊克明、楊艷、姚萍、尤偉、袁慧娟、袁建軍、翟水亭、張超、張翠蓮、張宏偉、張加強、張傑文、張靜、張軍、張守民、張書峰、張文武、張曉菊、張學東、張燕搏、鄭稼、朱晗玉、朱良付、朱清、朱耀斌、朱優立、朱尊民
學術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鍾南山、陳香美、胡盛壽、王辰、胡大一、Zi-gang Dong(美國)
學術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常才、陳榮昌、戴建平、黃方炯、許建屏、楊躍進、詹慶元、章金剛、庄建
學術指導委員會委員高麗、馬利軍、孟凡民、史大鵬、王麗婭、王宇明、徐小元、薛煥洲、楊玉秀、翟保平、張洪文、張菊新、張毅、趙東卿
外籍編委Da-qing Ma、Ferdinand Hui、Peng-yong Gang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主編邵鳳民
副主編顧建欽、陳傳亮、程兆雲、高傳玉、劉廣芝、劉界平、呂凱聲、申志強、孫培春、王霞、張連仲

主要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20年2月13日中國知網顯示,《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誌》共出版文獻11514篇。
據2020年2月13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誌》共載文9658篇、基金論文量為2470篇。

收錄情況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誌》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資料庫-CMCC、中國生物醫學期刊文獻資料庫-CMCI、中文科技資料目錄-醫藥衛生、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8)等收錄。

影響因子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誌》在2014年版入選的各學科共1919種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核心影響因子為0.954,排名為184名;居入選的河南省醫學期刊第1名,核心總被引頻次為2506,排名第209名;居入選的河南省醫學期刊第2名,綜合評價總分為53.9,排名第418名;居入選的河南省醫學期刊第3名。
在2015年版入選的各學科共2383種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核心影響因子為1.095,排名175名,核心總被引頻次2443,排名240名,綜合評價總分為51.5,排名第578名。
在2016年版入選的各學科共1985種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核心影響因子為0.903,排名第320名,核心總被引頻次為2391,排名第263名,綜合評價總分為63.11,排名第441名。
據2020年2月13日中國知網顯示,《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誌》總被下載1017436次、總被引55589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1.369、(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239。
據2020年2月13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誌》被引量為50612次、下載量為82769次;據2017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誌》影響因子為1.81,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670種)中排第424名。

獲得榮譽


1996年,獲河南省第二屆“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
1998年、2000年、2002年連續獲河南省“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
2003年,獲河南省“優秀科技期刊獎”。
2009年,被評為2007~2008年度中華預防醫學會系列雜誌“優秀期刊”。
2010年,被評為“河南省一級期刊”。
2011~2012年,獲中華預防醫學會系列雜誌優秀期刊“二等獎”。
2013年,河南省評選第三屆自然科學二十佳期刊中獲“二十佳期刊提名獎”及“河南省一級期刊”。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誌》獲2015年度中國期刊協會醫藥衛生期刊分會“中國醫藥衛生媒體最佳實踐創新獎”。
2015年,獲2013~2014年度中華預防醫學會系列雜誌優秀期刊“三等獎”。
2018年,獲2017年河南省一級期刊。

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誌》刊名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誌》辦刊宗旨是宣傳中國共產黨和中國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反映中國臨床診治水平現狀和進展,展示中國診斷與治療領域最新研究成果,介紹臨床醫療、科研動態,加強中國國內外交流與合作,為提高中國臨床醫療診治水平服務。

投稿指南


文稿應具有科學性、創新性、邏輯性、導向性和實用性;資料詳實、數據可信、文字精鍊、論點明確、層次分明、圖表規範、標點正確,格式符合該刊要求。該刊為有基金資助課題論文及博士論文開闢“快速通道”,優先錄用並在最短時間內發表。
1.1題名:題名應以準確、簡明詞語反映文章中最重要內容,應避免使用相鄰專業不熟悉的縮略詞、首字母縮寫字及字元、代號或公式等。中文題名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一般不用標點符號。英文題名一般不宜超過10~12個實詞,可用可不用的冠詞應省去。一般不設副題名,確有必要時用冒號將副題名與主題名分開。
1.2作者署名:署名作者應是直接參與課題的研究工作,並做出主要貢獻者;應為作品的創造者或修改論文中關鍵性內容者;對作品具有答辯能力,並為作品的直接責任者。不夠署名條件但確對研究成果有所貢獻者可作為“志謝”段中的感謝對象。署名作者人數不宜超過10人,在文題下依次排列,署名之間用逗號“,”隔開,不同單位加角碼標註。作者單位寫在作者署名下,格式為:作者單位(具體到科室),省市(省會城市可以略去省名),郵政編碼;2個及2個以上作者單位者單位之間用“;”號隔開。如通信作者不是第一作者,須提供通信作者姓名E-mail地址。論文如屬省部級以上重點攻關課題或基金項目,須在文稿首頁中註明“基金項目和編號”。並在文章題名下標註作者簡介:學歷、職稱、研究方向、聯繫電話。
1.3摘要:應具有獨立性,便於讀者獲取必要信息;應著重反映研究中創新內容和作者獨到觀點;中文摘要一般使用第三人稱撰寫,不列圖、表,不引用文獻,不加評論和解釋。論著性文章需附300字左右中、英文結構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結果應將主要數據列出;非論著性文章寫300字左右結構式摘要;綜述文章寫200字左右中、英文指示性摘要。摘要中縮略語、代號等除公知公認外,第一次出現時應給出中、英文全稱,格式為:中文全稱(英文全稱,英文縮寫),之後可直接用英文縮寫。新術語或尚無合適漢語譯名的術語,可使用原文或在譯名后括弧中註明原文。英文摘要應與中文摘要內容相對應,但為了對外交流需要,可以略詳。
1.4關鍵詞:是便於編製文獻索引、檢索和閱讀而能反映文章主題概念的詞或片語,每篇論文選取3~8個關鍵詞,多個關鍵詞之間以分號“;”隔開。關鍵詞盡量從美國NLM的MeSH資料庫中選取,其中文譯名可參照中國醫學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編譯的《醫學主題詞註釋字順表》。未被詞表收錄新出現的專業術語(自由詞)可直接作為關鍵詞使用。中醫藥關鍵詞應從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編寫的《中醫藥主題詞表》中選取。
1.5層次標題及編號:文章的章、條各層次標題序號採用1,1.1,1.1.1,1.1.1.1層級編碼式,最好不超過4級,各層次標題一律靠左頂格排,序號與標題名間留一空格。第一層標題用黑體,上留單欄一行空。無標題段落前不用章、條標題序號。
1.6圖表:圖須輪廓清晰,層次分明,反差適中。表格須用三線表,表題勿超過15個字。照片圖應註明放大或縮小倍數,顯微鏡組織病理圖片應註明染色方法及放大或縮小倍數,染色方法與放大倍數之間加“,”,照片內標註的符號、箭頭或字母與背景的對比度應明顯。實物圖須標明實際尺寸。圖、表序號使用阿拉伯數字,全文從“1”開始連續編碼,只有1幅圖、表應標註“圖1”或“表1”。圖應註明簡短確切圖題及圖注,圖中量、單位、符號、縮略語等必須與正文一致。為保持圖、表自明性,對圖、表中首次使用的縮略語應予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