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之聚

沙之聚

張抗抗,女作家。浙江杭州人,1950年生。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1969年中學畢業後到黑龍江國營農場勞動八年,當過農工、磚廠工人、通訊員、報道員、創作員等。1977年到黑龍江省藝術學校編劇班學習一年,1979年調到黑龍江作協從事專業創作。

作品介紹


讀後感
讀張抗抗的散文,在一個很諷刺的高三午後。
那種粗糙,那種慘灰,有時讓我寫字的右手的皮膚變得日益敏感神經。分佈在上面的毛孔像溺水的人越是拚命張口呼吸,那致命的氣息便越蜂擁而來。於是,它只有癱在那慘灰色的沙漠上了。
而字字珠璣的<<沙之聚>>便是那沙漠上的黑珍珠了。
初讀這篇文章,文中的前四句被我走馬觀花地略過,因為根據老師所說的閱讀技巧來說,這樣的語段只是在浪費任何一個考生的寶貴時間。
上大學后,重讀了這篇散文。緣於老師的要求。
仍然是從第三段開始,作者張抗抗用三言兩語經筆化纖指,錚錚然地便流泄出《沙之聚》的前奏。簡單而空靈,帶著迴音。是山腳下沙子嗚嗚的鳴響,伴著月牙汩汩有水聲。
而背景是一望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接著是萬鼓齊奏,整齊化一的鼓聲響徹天宇與大地之間的所有罅隙。這樣氣勢沖霄的鼓聲只有那麼短暫而急切的一聲。因為,天低了,地窄了,原野消失了,大海沉沒了,而那凝固的鳴沙山是這落日後天地一色的巨型雕塑。
琴音飄渺,像是歲月的風口在呢喃著光陰的故事。
作者像是信手撥琴,無心為之。
漸漸地,天震動了,地震動了,從宇宙的洪荒處碎了一個缺口,千軍的喊殺聲與萬馬的長嘯聲在逼近,待我們將被戰場上的豪情所震爍的心撫平下來之時,聽到的卻又是那西北漢子們用壯碩的胸膛爆發出的那嘹亮而又雄健的信天游。
此時,在這樣一片剛硬,抑揚頓挫的稜角分明的聲音中,卻有一縷柔情慢慢升起,它如此微弱,卻又如此執著。它像千年前在荒草叢生,階生綠苔的樓蘭殿前,用時間的沙漏舞出曾經盛極一時的舞娘。
輕擺舞姿,皓腕之上的紅綢如雲起雪落。
飛天的舞姿。
拈花微笑的美人。
這一切卻在不經意間的回眸中,望見宮燈漸次熄滅,王上、后姬、諸侯、侍婢隻影消散……
只余月色的迷茫,星星的深遠。
只余亘古的大漠,冷峻寂然。
而作者相信的永恆成了眼前被風嘆息輕撫的鳴沙山。
曾經的永恆因為不曾失去,所以還是永恆!
琴音漸低,在低至不可再低之時,便一直在迴響,在回應,在呼喚……
當風的需要成為沙子的需要時,沙子就自已走動起來,舞動起來,最後完成它的屹立。
當華夏五千年文化的精博成為中華泱泱大國大動脈中奔騰不息的血液時,中國將迎來四方朝賀。
聲聲駝鈴,在大漠上遠去。
鳴沙山的無言,在我的心中震出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