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女郎
國際女郎
《徠國際女郎》是MosfilmFilmstallet出品的一部劇情片。由皮奧特·托多羅夫斯基導演,Yelena Yakovleva主演。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叫達妮婭的女護士,同時還操著皮肉生涯,一次機會她遇上了瑞典工程師愛德華並與之成婚,後來移居瑞典,成了個所謂的“國際女郎”后的事。該片於1994年1月21日在瑞典上映。
塔尼亞是列寧格勒某個醫院裡的一個護士,她長得非常漂亮,對自己的工作十分認真和盡責。同時,她和少數年輕漂亮的俄羅斯姑娘一樣有一個非常特別的第二職業——在高級賓館里當專門接待外國人的妓女。由於蘇聯不承認有這樣的社會現象,自然也就沒有相應的法律來制約她們。為此,她少不了要經常接受警察的詢問和罰款,和她一起生活的母親對此毫不知情。有一次,她在接待了一位名叫愛德華的瑞典顧客后,突然得到了他的求婚。為了成全這夢寐以求的婚姻,她開始了說服父母親的工作。在蘇聯,涉外婚姻必須要得到父母親的同意。塔尼亞的母親是一個中學教師,觀念相對傳統,她不大能接受女兒的這個選擇。為此,母親倆爭吵起來。就在她倆爭吵的時候,塔尼亞母親以前的一個學生麗雅莉卡來到她們家。麗雅莉卡只有18歲,長得非常漂亮,她知道並非常羨慕塔尼亞的第二職業。塔尼亞的父親尼古拉是個酒鬼,早已不在家住,他同意女兒婚姻的條件是她要給他3000盧布。為了這3000盧布,塔尼亞不得不再去接客。
最後,塔尼亞終於辦成了到瑞典去生活的全部手續。離開母親去瑞典之前,塔尼亞為麗雅莉卡找到了一份工作,並希望她代自己照顧母親。到達瑞典以後,塔尼亞在物質生活上非常如意,但精神上總因為非常想念母親而顯得有些神傷。她偶然認識了一位來往於列寧格勒和斯德哥爾摩的卡車司機維克多,就像見到久別的親人一樣招待他,請他給她母親帶東西回去,但是這一點也不能減少她對自己家鄉和親人的思念。有一次,愛德華利用星期天在家中宴請了幾個朋友,不料這些被邀的男客人大部分都是塔尼亞在列寧格勒從事第二職業時接待過的人。其中一位曾把塔尼亞介紹給愛德華的男子竟然想在她家中重溫舊事,被塔尼亞用酒瓶狠狠地砸了一下。從那以後,關於愛德華妻子是“國際女郎”的傳聞在愛德華的單位里傳了開來。同時,塔尼亞在國內的幾個朋友因倒賣外匯被捕,有些事也涉及塔尼亞,那位卡車司機也不再來瑞典了。夫妻倆心情都不好,經常為小事而吵起來,但雙方總是能理解與和好。在接到母親病重的電報后,塔尼亞為了趕快回家去看望母親而在高速公路上發生了嚴重的車禍,而她的母親則在了解到自己女兒是個“國際女郎”的時候也自殺了。
製作人 | William Aldridge、Anders Birkeland |
導演 | 皮奧特·托多羅夫斯基 |
編劇 | Vladimir Kunin |
攝影 | Valeri Shuvalov |
剪輯 | Irina Kolotikova |
藝術指導 | Valentin Konovalov |
▪原創音樂:皮奧特·托多羅夫斯基
角色 | 演員 |
Tatiana | Yelena Yakovleva |
Edvard | Tomas Laustiola |
Lyalka | Anastasiya Nemolyayeva |
Alla Sergeyevna | Larisa Malevannaya |
Zina Meleiko | Lyubov Polishchuk |
Kisulya | 茵格保加·達坤耐特 |
Viktor | 馬·維松斯 |
Sergeyevna | Mariya Vinogradova |
Zhenya | Gennadi Sidorov |
徠《國際女郎》曾引起很大的反響,因為它將矛頭對準了解體前蘇聯社會的道德淪喪和混亂無序等陰暗面,是一部很尖銳反映社會問題的寫實電影。導演沒有施加道德批判的鞭子來對待達妮婭,卻滿懷關愛和同情來審視她們可悲的生活,從而帶出對當時蘇聯社會人心浮蕩、經濟不景和道德迷惘的批判和譴責。
國際女郎劇照
東京國際電影節(1989;第3屆)獲獎:2提名:1
獲獎
·主競賽單元-評委會特別獎皮奧特·托多羅夫斯基 Pyotr Todorovsky
·主競賽單元-最佳女演員獎Yelena Yakovleva
提名
·主競賽單元-東京電影節大獎皮奧特·托多羅夫斯基 Pyotr Todorovsky
1.Mosfilm
2.Filmstallet
1.Kinovideoobedinenie "Krupniy Plan"[俄羅斯]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
前蘇聯 | 1989年 |
芬蘭 | 1994年1月21日 |
塔尼亞
葉蓮娜·雅柯夫列娃
演員 葉蓮娜·雅柯夫列娃
列寧格勒某個醫院裡的一名護士,自幼與母親相依為命。她長得非常漂亮,對自己的工作也十分認真和盡責。但是她卻瞞著單位和家庭,偷偷加入了“國際女郎”的隊伍。在贏得一個瑞典嫖客的求婚後,她不顧母親反對遠嫁瑞典,但婚後生活卻並沒有如她所願,雖然在物質生活上非常如意,但精神上總因想念母親而顯得神傷。
愛德華
托馬斯·拉烏斯奇奧拉
演員 托馬斯·拉烏斯奇奧拉
瑞典某公司派到列寧格勒洽談業務的電氣工程師,為人忠厚,家庭殷實。他向塔尼亞求婚,並表示如果塔尼亞願意,他們可以離開蘇聯去瑞典定居。但婚後愛德華卻對塔尼亞豪放不羈、不會精打細算地過日子很不滿意。經常因為小事和塔尼亞吵起來,但還好雙方總是能理解與和好。
麗雅莉卡
安娜斯塔西亞·涅莫列亞耶娃
演員 安娜斯塔西亞·涅莫列亞耶娃
塔尼亞母親以前的學生,也是塔尼亞的鄰居。她只有18歲,長得非常漂亮。在隨塔尼亞去醫院工作時,發現塔尼亞常與這些“國際女郎”來往,最終因羨慕這種生活也加入了這個行列。在塔尼亞遠嫁瑞典之前,塔尼亞為麗雅莉卡找到了一份工作,希望她代自己照顧母親。
尼古拉
Vsevolod Shilovsky
演員 Vsevolod Shilovsky
塔尼亞的父親,早已不在家中居住,是個嗜酒如命、重病纏身的酒鬼,拋棄塔尼亞母女倆已有二十多年。在得知塔尼亞即將出國,但需要經過自己的同意后才能辦理出境手續后,竟無賴地向女兒勒索3000盧布。
Alla Sergeyevna
拉麗莎·瑪列瓦納婭
演員 拉麗莎·瑪列瓦納婭
塔尼亞的母親,是一個中學教師,觀念相對傳統,她不大接受女兒遠嫁瑞典的這個選擇。再加上想到今後自己孤獨的晚年,不禁傷心欲絕,但終究還是拗不過女兒。最終因得知女兒賣淫的歷史后,愧悔交加,感到無地自容,在家裡開煤氣窒息自盡。
時間 | 屆次 | 獎項 | 獲獎方 | 備註 |
---|---|---|---|---|
1989年10月8日 | 第3屆東京國際電影節 | 主競賽單元-評委會特別獎 | 《國際女郎》 | 獲獎 |
主競賽單元-最佳女演員獎 | 伊連娜·雅科夫列娃 | |||
主競賽單元-東京電影節大獎 | 《國際女郎》 | 入圍 | ||
1989年 | 電影刊物《蘇聯銀幕》評選 | 年度最佳影片 | 《國際女郎》 | 獲獎 |
年度最佳女演員 | 伊連娜·雅科夫列娃 | |||
1989年 | 第3屆俄羅斯電影尼卡獎 | 最佳女演員 | 伊連娜·雅科夫列娃 | 獲獎 |
最佳男配角 | LarisaMalevannaya | 提名 | ||
1994年11月8日 | 第1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 最佳譯製片 | 《國際女郎》 | 獲獎 |
《國際女郎》所表現的內容是隨著蘇聯社會的發展變化而出現的。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影片非常準確而及時地表現了蘇聯即將解體之時的某些真實情形,具有很強烈的現實主義特徵。然而,影片並沒有過分注重有關社會政治方面的內容,而是非常注意塑造真實可信的藝術形象。作為一個“國際女郎”,塔尼亞不為生活所迫,熱愛她的護士工作,具有很好的社會責任感,她幾乎把自己的第二職業看作是對幸福的一種追求。同時,她非常珍視自己真誠的情感,她也非常愛她的母親和祖國。這使得她作為一個藝術形象確實具有較強的複雜性,這顯然與舊俄時代很多藝術家筆下所描寫的“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妓女形象根木不一樣,當然她們形象所折射的社會現實也自然大不一樣(《中外電影經典分類研究手冊》評)。
《國際女郎》真實地揭露了前蘇聯社會令人震驚的嚴酷現實,揭露和鞭笞了“國際女郎”這種醜惡的社會現象,同時也真實表現出在動蕩社會中代青年女性內心的矛盾。導演在影片中遵循了他一貫的創作立場:塑造善良的人們。他沒有譴責這些“國際女郎”,而是對她們滿懷憐憫。影片高度忠實於原著,把女主人公生活中的事件處理成一連串樣式各異的戲劇性場面。影片的音樂也頗有特色,俄羅斯民歌《在貝加爾湖草原上》的旋律貫穿全片,體現了主人公對祖國的懷戀及對自身命運的擔優,令人久久難以忘懷(《禁之影世界經典禁片檔案》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