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社會主義學院

黑龍江省社會主義學院

黑龍江省社會主義學院是1984年9月24日省委根據中共中央文件精神,同意恢復已經停辦了18年之久的社會主義政治學校,后更名為社會主義政治學院,1986年9月再更名為社會主義學院

歷史沿革


黑龍江省社會主義學院已有四十五年的歷史,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社會主義講習班
(1956年2月-1959年2月)
省委根據中共中央統戰部、宣傳部的指示精神,決定成立工商界講習班,1956年2月開始籌建,9月建成后更名為社會主義講習班。校舍面積1200平方米,人員編製11人,設正、副班主任各一人。10月9日第一期講習班開學。學員對象為省、市工商聯委員、常委,縣工商聯正、副主任、委員。學期四個月,教學內容以學習社會發展史為主,進行認識社會發展規律的教育。講習班辦了兩期,培訓176人。
第二階段:社會主義政治學校
(1959年2月-1966年)
1959年2月經省委批准,在社會主義講習班的基礎上成立了社會主義政治學校。首任校長由統戰部長兼任,教育長也由一名副部長兼任,設一名副教育長主持學院工作。學校設教務處,教務處下設辦公室、編製30人。培訓對象擴展為各民主黨派領導成員、政府機構副處級以上非中共黨員幹部、省、市政協常委、委員、縣政協副主席、公私合營企業中的私方代表及其家屬、宗教界上層人士、統戰系統的黨、團員幹部,培訓時間七周至七個月不等。培訓內容以進行國際主義、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為主。共辦了七期培訓班。培訓了665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學校被迫停辦,人員解散,校舍被佔用。
第三階段:社會主義學院
(1984年9月24日-2000年)
1988年有了校舍,1993年通過換房遷,
2000年底學院開始實行目標管理制度。各項工作正朝著規範化、制度化的目標前進。
2006年遷入現址。

辦學條件


現有校舍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校園750平方米。2000年行政撥款136萬元。
學院專職教學科研人員的平均年齡41.8歲,佔全院職工總數的33%,其中正高職稱資格6人(實聘4人),副高職資格7人(實聘7人),講師以下6人。學院聘請由專家學者、領導幹部組成的兼職教師40人。

辦學成果


學院建成以來,教學、科研、行政、後勤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績:舉辦培訓班61期,培訓學員2468人次;發表論文、文章675篇,出版論著23部,出學報23期(截止到2000年);後勤工作有力地保障了學院各項工作的開展。除完成自身工作任務外,學院還積極參加了抗洪救災、扶貧等活動。
榮獲了省直精神文明建設單位、黨風建設先進集體等光榮稱號。機關黨總支被省委統戰部機關黨委命名為先進黨組織。

組織機構


(一)辦公室
辦公室是學院黨組和行政的綜合辦事機構。主要職責是:負責綜合協調全院黨政事務和院內各處室間的工作關係;負責學院各種會議的會務工作和重要活動的組織籌備;督查、督辦工作;學院黨政公文處理、機要文件的收發及保密工作;院內印信的使用與管理;檔案管理工作;起草學院綜合性文稿、領導講話稿等文字材料;編髮學院《工作動態》和《通報》;指導市地社院工作;全院目標責任的匯總、考核及年終總評工作;安排與協調學院的接待工作;協調領導工作安排、出行及接待等事務安排;負責學院新農村幫建的日常協調和服務工作;上級單位和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現有工作人員5人。
(二)人事處
人事處主要職責是:負責教職工隊伍建設的規劃和教職工的引進、調配、培養、培訓、考核、獎懲、任免等管理工作;負責院內機構設置、人員編製工作;負責工資福利及院內分配政策的制定與管理工作;負責院教研人員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工作;負責人事檔案與人事信息統計管理工作;負責工人的考工定級工作;承辦出國出境人員的政審工作。人事處現有工作人員4人。
(三)教務處
教務處是負責組織教學活動的辦事機構和負責教學行政管理的職能部門。主要職責是:負責落實省委統戰部下達的培訓計劃和舉辦各類相關培訓班;組織教學活動;掌握教學動態,收集和整理教學情況,總結教學經驗;會同有關部門做好教師聘任和教師工作量管理工作;組織和實施開學和畢(結)業典禮,以及有關教學方面的參觀、評比和表彰等活動;組織和實施新專題、新教師的試講工作;負責教材採購和發放工作;負責學員的的學籍管理,建立和保管好教學檔案;負責學院的圖書館管理和信息化建設工作,編髮《信息摘編》。教務處現有工作人員9人。
(四)總務處
總務處負責學院的後勤服務與管理。主要職責是:負責主體班的後勤服務;負責全院固定資產的購置、調配、保管、維修、管理;負責各種辦公物資的採購、分配、供應和管理;負責與同心大廈抓好安全保衛、防火工作,協調安排職工洗澡、就餐,教室的使用和管理;負責學院車輛管理和駕駛員安全教育;負責學院的基建、維修工作;負責學院的財務工作、房改工作、節能減排和接待工作。同時,做好學院安排的其他工作。現有工作人員10人。
(五)專業理論教研室和基礎理論教研室
專業理論教研室和基礎理論教研室負責組織本教研室的教師進行主體班專題課程的教學研究,上好主體班課程,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參加各級各類科研課題的申報、調研、撰寫;積極開展學術研究和社會調研活動;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及其後備人選的作用,促進全室教師教學、科研及政治、業務素質的全面提高。專業理論教研室現有教師4人。基礎理論教研室現有教師3人,
(六)科研處
科研處主要負責科研規劃、科研組織與管理、社會調查、學術交流活動、黑龍江省統一戰線史研究會工作和其他方面的有關科研工作。科研管理主要是對學院教學科研人員的科研成果、學術活動、社會調研的完成情況統計;組織申報、立項、結項省級以上科研課題;組織教學科研人員參加評獎優秀科研成果獎勵等工作。黑龍江省統一戰線史研究會成立於2004年6月,是開展理論研究的學術團體,秘書處設在科研處,負責日常工作。現有工作人員2人。
(七)學報編輯部
學報編輯部是學院內設機構,負責學報的組稿、編輯、出版、發行,每年發行4期學報,並承擔相應的教學科研任務。《黑龍江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原名《統戰論叢》,1985年恢復辦院時創刊),1999年正式公開出版發行,是具有統一戰線特色的人文社科類綜合學術理論刊物。《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入網期刊。《學報》不僅在省內擁有較廣泛的讀者群,現在擁有網上用戶3384個,分佈27個國家和地區。現有工作人員4人。
(八)中華文化學院文化交流處
中華文華學院文化交流處是學院內設機構。2006年學院加掛黑龍江省中華文化學院牌子。學院與中華文化學院為一套機構、兩塊牌子。中華文化學院主要面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華僑華人,舉辦以中華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學習、研究和交流活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中華民族優良傳統,促進祖國完全統一,推動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大聯合;同時,充分利用學院的現有資源,面向社會培訓人才。現有工作人員1人。
(九)機關黨委
機關黨委成立於2002年。主要職責是:宣傳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省委、省直機關工委和學院黨組的決議、決定;負責理論學習、組織建設、黨費收繳和黨員教育、監督、管理及職工思想政治工作;負責紀檢監察和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負責學院的精神文明建設、工會工作;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下設4個黨支部,即辦公室黨支部(由辦公室、人事處、機關黨委、文化學院辦公室組成),教務處黨支部、總務處黨支部和教學科研黨支部(由科研處、專業理論教研室、基礎理論教研室組成)。現有工作人員2人。

現任領導


黑龍江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九三學社省委副主委:龐達
黑龍江省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李岩、鞠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