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洋武備學堂生。為了彌補教官的不足,張鴻緒吸收了一些清末各軍事學堂的老教官到軍校任教,這些人年齡較大、學術保守、精神萎靡,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至張鴻緒呈請陸軍部軍學司將劉繼光、任本昭等四人撤換(辭退)竟然得到批准后,廣大教員產生強烈不滿,紛紛向校長遞交辭呈。
張鴻緒 (1880-1928), 字紹先 ,
直隸天津人 , 天津北洋武備學堂生。曾任北洋陸軍將弁學堂教習、陸軍速成武備學堂提調、陸軍速成學堂提調、直隸都督府副官長、禁衛軍總司令部副官長、副總統府咨議、大總統侍從
武宮、公府軍事顧問等 ,
陸軍上將。
1921年10月,
保定軍校停辦一年多再次開學,當時北京政府大權基本操在直系軍閥
曹錕之手,張鴻緒因與曹錕既是同鄉又是北洋武備校友,便堂而皇之地當上了保定軍校第七任校長。
張本系軍事長官 , 清末舊的軍事教育尚有些研究與積累,但對德國、日本等新型軍事教育卻無深研和經驗。考試只能維持前幾任校長打下的基礎,軍事教育他無新的建樹,學習訓練情況不好。而且他上台後,有意排擠
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教官,使他們紛紛離職而去。學生們很不滿。有個兵器教宮 , 上課不講課 , 專在黑板上寫筆記,學生們編順口溜諷刺他:“兵器教官徐大眼,一上講堂三不管,
粉筆用了七八根,筆記寫了幾黑板。 ”平時紀律鬆弛 , 同學間興起小團體之風 , 成立了“斷金會” 、 “十八省大盟” 。由於軍費短缺,還釀成教員索薪風潮。
因教職員工長期被欠薪,張又依仗同學曹錕不把教員放在眼裡,最終導致校長與教員的矛盾升級。後來,張鴻緒被迫向教員們提出三個和解條件:“(一)已撤之各員設法在陸(軍)部謀相當之位置;(二)對於六十四職員,表示辦理不當,並道歉忱;(三)欠薪力向當局催索,提前發放。”如此一個個鬥爭,教員和校長之間已經無法共事,
錢大鈞、
黃琪翔、
戴聯璽、楊正治、趙巽、
梁濟、毛福恩等教員離開了保定軍校。這使保定軍校元氣大傷。1922年10月26日,張鴻緒被孫樹林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