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宴上的比特麗茲

晚宴上的比特麗茲

《晚宴上的比特麗茲》是米古爾·阿塔執導的黑色喜劇片,薩爾瑪·海耶克主演,於2017年1月23日在聖丹斯電影節放映。

該片講述了平民理療師比特麗茲偶然參加豪門宴會,與價值觀截然不同的賓客針鋒相對,令宴會漸漸失控的故事。

劇情簡介


劇照
劇照
從墨西哥移民到美國的比特麗茲(薩爾瑪·海耶克飾)是一位普通的理療師。一次,她赴豪門為凱西太太(康妮·布里登飾)按摩,因車子拋錨無法返家,凱西便邀請她留下來吃晚飯。當晚,凱西的丈夫格蘭特(大衛·沃肖夫斯基飾)為款待地產商人道格(約翰·利特高飾)而舉行了工作晚宴。在這場豪門宴會上,比特麗茲顯得格格不入。除階級隔閡外,比特麗茲還遇見了自己最無法忍受的“仇人”——宴會的主賓道格。道格冷血無情,不但無視工人生命安全,還吹噓自己獵殺珍稀動物的“功績”。同席的上流人士懾於他的權勢,無不隨聲附和,只有比特麗茲深感氣憤,不顧凱西制止,一而再、再而三地反駁道格,事態漸漸失去了控制。

演員表


角色名演員名配音備註
比特麗茲薩爾瑪·海耶克
道格·斯特拉特約翰·利特高
凱西康妮·布里登
格蘭特大衛·沃肖夫斯基凱西的丈夫
亞歷克斯傑伊·杜普拉斯道格請來陪席的上流人士
香農科洛·塞維尼亞歷克斯的妻子
瓊納艾米·蘭德克道格的妻子
伊萬John Early
蘇珊娜Amelia Borella

職員表


總導演米古爾·阿塔
製作人Aaron L. Gilbert David Hinojosa Pamela Koffler 克里斯婷·瓦陳 Jason Cloth Brad Feinstein Lewis Hendler Richard McConnell Andrew Pollack Alan Simpson Jose Tamez
副導演Drew Langer Cyndi Martin Mike Tsucalas Jennifer S. Milliman
藝術指導Ashley Fenton
造型設計Elena Arroy Stephen Bettles Deb Chung Jeong-Hwa Fonkalsrud Katy McClintock Fernando Navarro Sarah Bonnel Stephanie Rives
編劇麥克·懷特
服裝設計Christina Blackaller
視覺特效Scott Mitchell George Loucas
攝影Wyatt Garfield
配樂馬克·馬瑟斯鮑夫
剪輯Jay Deuby
布景師Madelaine Frezza

角色介紹


  • 比特麗茲

    比特麗茲

    演員薩爾瑪·海耶克

    理療師、素食者。作為墨西哥移民,憑藉出色的按摩技法,在美國過著自在知足的生活。她心地善良,深信人與自然的聯繫。然而,在參加客戶家的宴會時,宴會主賓、地產商道格的價值觀深深激怒了她。

  • 道格·斯特拉特

    道格·斯特拉特

    演員約翰·利特高

    成功的地產大亨。他是個高傲冷血的拜金主義者,輕視生命,無平等理念,無同情心,無同理心,而且表達欲強烈,特別喜歡兜售自己的價值觀。

  • 凱西

    凱西

    演員康妮·布里登

    上流社會人士,比特麗茲的客戶。因為比特麗茲曾經悉心照顧她生病的女兒,所以,雖然雙方地位懸殊,她還是視比特麗茲為全家的親密朋友。

  • 格蘭特

    格蘭特

    演員大衛·沃肖夫斯基

    凱西的丈夫。因為工作原因在家宴請地產大亨道格。儘管並非完全肯定道格的行為,但出於利益考慮,只好誠惶誠恐地巴結逢迎,拍道格的馬屁。

播出信息


晚宴上的比特麗茲 劇照
晚宴上的比特麗茲 劇照

發行上映

國家/地區日期
美國(聖丹斯電影節)2017年1月23日
美國(西雅圖國際電影節)2017年5月20日
英國(倫敦)2017年6月1日
美國2017年6月9日
美國(普羅文斯國際電影節)2017年6月15日
加拿大2017年6月16日 

獲得榮譽


時間獎項全稱所獲獎項獲獎者結果
2017年第33屆美國電影獨立精神獎最佳女演員薩爾瑪·海耶克提名
最佳劇本麥克·懷特提名
第89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 年度十佳獨立電影《晚宴上的比特麗茲》第一名

作品評價


晚宴上的比特麗茲 劇照
晚宴上的比特麗茲 劇照
主人公比特麗茲犯了太多不識人情世故的錯誤,電影中幾乎所有的矛盾都由她一人帶出。儘管影片對她身份的設定可以作為她再三反駁道格的原因,但是她罔顧凱西的制止、摔道格的手機等行為,實在太戲劇化了。該片用了相當的篇幅去表現比特麗茲的世界,去詮釋和解讀為什麼她反駁道格,但在優秀的室內劇中,每個人物都應該擁有自成體系的價值觀,而該片中的矛盾全由比特麗茲一人帶出,飯桌上其他各人的隱忍卻完全沒有表現。 (《看電影》評)
該片大概是2017年最富“特朗普時代”特色的電影之一。影片最後十分微妙地展示了兩個結局:一個看似大快人心,卻是想象中的,另一個更為現實卻十分悲傷。針對美國社會陷入嚴重分裂的境地,也許影片更想讓觀眾自己進行選擇和思考“兩個不同階級和想法的人是否能和諧共處”的問題。 (《環球銀幕》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