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高原

海底高原

海底高原是海底的大型平坦區域,相對較周圍海床的水平高。雖然許多海底高原由大陸地殼組成,但是一些高原是海底大型火成岩的遺跡。地質學家認為火成岩海底高原是發展大陸地殼的一個階段,密度低于海洋地殼,但高於正常大陸地殼。

術語簡介


又稱海台、海底長垣。為寬廣而伸長的海底高地。通常起伏較小,台頂面比較平坦,高出周圍洋底1~2公里。側面坡度一般較陡,但有的也較平緩。有時可綿延千公里以上,如太平洋馬紹爾群島和夏威夷群島間的海台,長2800公里,寬900公里。以太平洋和印度洋分佈較廣。按其所處位置分為兩類:①邊緣海台,發育於大陸邊緣,多分佈於水深500~4000米處,為大陸坡或島坡上的平坦面,坡度在1/100以下。通常為花崗岩基底,是沉沒至海洋不同深度的地塊,如美國東南岸外的布萊克海台。②洋中海台,指洋盆中孤立的海底高原,大多位於水深4000~5500米處,上覆以鈣質為主的厚層沉積物,通常無明顯的火山、地震等構造活動。有些則具有陸殼性質,可認為是大陸裂離出來沉沒的碎塊,也稱微型陸塊,其地殼比周圍洋底厚,但仍小於正常陸殼,如印度洋的馬斯克林海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