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南城門的結果 展開

南城門

保定

定州徠南城門,史稱“迎泰門”,位於定州市中心南街,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定州的標誌性建築,始建於明洪武初年(1368年)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簡介


徠南城門
徠南城門
據州志記載,都督平安展築舊城,周長26里,高三丈,四門各建月城。上有門樓,各有重門四面,異其制,現僅存南城門門洞三座及部分城牆、佔地面積4.5萬平方米。1993年南城門被列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原來的南城門有四座門洞,三道瓮城。在第一座城門上有炮樓,又叫閘樓,主要使用的是控制弔橋升降的;在第二座和第三座城門之上有箭樓;是開弓放箭的;第四座城門是用於主將指揮作戰和瞭望敵情的。瓮城又叫月城,是由三面城牆與城門組成的半月形空間,它是專為保護城門而設置的,敵人攻入瓮城,只能進來少數人,而且會立即陷入包圍之中,成為瓮中之鱉,沒有生還的餘力,在這裡修建如此堅固的城池主要是定州的地理位置所決定的,當時這裡做為京都的大門,被稱為“北門鎖鑰”,只要守住此關,京城就萬無一失。南城門的瓮城布局盤旋曲折,嚴謹合理,對研究我國古代軍事工程建築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明萬曆47年,知州沈廷瑛在主持修葺城門時為四座城門各題匾額,東門“觀海”、西門“望恆”、南門“迎泰”、北門“瞻辰”。可惜,其它三座城門已毀於戰火和文革期間,城牆也被夷為了平地。為了保護這一古代軍事文化遺址,使其再現當年雄偉風姿,1999年、2000年由定州市政府投資對南城門三座門洞進行加固,並恢復了東西部分城牆,整修后的城牆寬22米,高12米,按所探明的原內門城樓遺址恢復了面闊三間的重檐歇山式城樓,成為定州古老歷史文化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