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定解除合同

約定解除合同

約定解除合同,是當事人通過行使約定的解除權或者雙方約定而進行的合同解除。勞動合同的解除包括法定解除、協商解除和約定解除。勞動者可以通過這3種方式解除勞動合同,但在實際操作中應當注意不同解除方式的條件和程序,避免因此引發勞動爭議。

解除方案


一、法定解除。
法定解除是指在履行合同過程中出現法定解除合同情形,當事人有權解除合同。《勞動法》等法律法規規定的勞動者可以依法解除合同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幾種:
1、辭職權:中國《勞動法》第31條規定:“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勞動部辦公廳《關於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有關問題的復函》 (勞辦發[1995]324號)規定:“勞動者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既是解除勞動合同的程序,也是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勞動者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無需徵得用人單位的同意.超過30日,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提出辦理解除勞動合同的手續,用人單位應予以辦理。”這是《勞動法》賦予勞動者自主選擇職業的權利,是勞動者的一項基本權利,通常稱之為“辭職權”。勞動者行使辭職權時,只要提前30天書面通知即可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無需經過用人單位同意30天期滿勞動合同正式解除。
勞動者行使辭職權時應當注意兩點:一是如果勞動合同約定了違約金,或用人單位支付了培訓費等,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按約定承擔賠償責任;二是提前通知的日期要符合法律規定,否則用人單位可不同意解除勞動合同。
2、特別解除權:《勞動法》第32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一)在試用期內的;(二)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三)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5條規定:“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迫使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支付勞
動者的勞動報酬和經濟補償,並可支付賠償金:(一)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約定解除合同
約定解除合同
(二)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三)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四)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五)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以上是法律規定的勞動者特別解除權,勞動者可以無條件隨時解除勞動合同,沒有提前30天書面通知的限制。除了試用期內解除勞動合同以外,其它幾種情況下勞動者解除合同后,還有權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
勞動者行使特別解除權時應當注意兩點:一是法律雖然沒有明確勞動者在此情況下要書面通知用人單位,但為了避免對勞動者是否有提出解除發生爭議,最好還是像行使辭職權一樣,採用書面通知的形式;二是試用期內解除合同需要做好工作交接,避免因沒有交接造成損失,需要承擔相應責任。
3、不可抗力解除權:《勞動法》沒有提到不可抗力解除權,但中國《合同法》對不可抗力解除勞動合同卻有明確規定。所謂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是指因不能遇見、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自然災害或客觀事件,例如水災、火災、地震、火山爆發、水災等自然事件,或戰爭、罷工等社會事件以及法律、政令的變化等等,導致合同繼續履行已不可能而解除。筆者認為,不可抗力也是勞動者解除合同的法定條件之一。
勞動者行使不可抗力解除權時應當注意:並非一旦出現不可抗力均可解除勞動合同,只有在不可抗力已影響到勞動合同目的的實現時,才能導致合同的解除。
二、約定解除。
約定解除是指在合同中約定解除合同的事項,待約定的事由出現時,當事人有權解除合同。中國《合同法》第93條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解除合同的條件,解除合同的條件成就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在發生了勞動合同約定的解除合同的條件以後,享有解除權一方的勞動者作出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后,勞動合同的權利義務即告終止,無須獲得用人單位同意。勞動者行使約定解除權時應當注意:必須事先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約定解除合同的條件,並且只有當解除合同的條件成就以後,勞動者才能依照約定解除。
三、協商解除。
協商解除是指勞動合同履行過程中,當事人經協商一致同意解除合同。《勞動法》第24條規定:“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勞動合同可以解除。” 《合同法》第93條規定:“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不管是《勞動法》還是《合同法》,都允許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協商解除與約定解除、法定解除不同,它不需要雙方事先的約定或者法律的規定,只要雙方願意隨時都可以解除合同,這也是實踐中常用的解除勞動合同方法。勞動者在協商解除時應當注意:必須將雙方協商解除合同的權利責任明確,最好以書面的形式固定下來,避免解除勞動合同后的一些糾紛。

合同規定


約定解除合同
約定解除合同
根據合同自願原則,當事人在法律規定範圍內享有自願解除合同的權利。當事人約定解除合同包括兩種情況:
1.協商解除協商解除,指合同生效后,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之前,當事人以解除合同為目的,經協商一致,訂立一個解除原來合同的協議。比如,乙公司向甲公司訂購了一批服裝面料,準備生產時裝,但由於乙公司的生產訂單被取消,乙公司不再需要訂購的面料,於是與甲公司協商一致解除合同。協商解除是雙方的法律行為,應當遵循合同訂立的程序,即雙方當事人應當對解除合同意思表示一致,協議未達成之前,原合同仍然有效。如果協商解除違反了法律規定的合同有效成立的條件,比如,損害了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解除合同的協議不能發生法律效力,原有的合同仍要履行。
2.約定解除權約定解除權,指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合同履行過程中出現某種情況,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有解除合同的權利。比如甲乙雙方簽訂了房屋租賃合同,出租人甲與承租人乙約定,未經出租人同意,承租人允許第三人在該出租房屋居住的,出租人有權解除合同。也可以約定,出租房屋的設施出現問題,出租人不予以維修的,承租人有權解除合同。解除權可以在訂立合同約定,也可以在履行合同的過程中約定,可以約定一方享有解除合同的權利,也可以約定雙方享有解除合同的權利,當解除合同的條件出現時,享有解除權的當事人可以行使解除權解除合同,而不必再與對方當事人協商。解除權的約定也是一種合同,行使約定的解除權應當以該合同為基礎。協商解除和約定解除權,雖然都是基於當事人雙方的合意,但二者有區別,表現在:
(1)協商解除是當事人雙方根據已經發生的情況,達成解除原合同的協議;而約定解除權是約定將來發生某種情況時,一方或雙方享有解除權。
(2)協商解除不是約定解除權,而是解除現存的合同關係,並對解除合同后的責任分擔、損失分配達成共識;而約定解除權本身不導致合同的解除,只有在約定的解除條件成就時,通過行使解除權方可使合同歸於消滅。
(3)協商解除主要是對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係重新安排、調整和分配;而約定解除權主要是對當事人提供補救,使其有可能通過行使解除權來維護自己的權益。由於約定解除也是當事人之間訂立的合同,因此,該約定應當符合合同生效的條件,不得違反法律,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根據法律規定必須經過有關部門批准才能解除的合同,當事人不得按照約定擅自解除。

消滅原因


約定解除合同
約定解除合同
中國《保險法》對保險人合同解除權的消滅也未作規定。基於上述同樣理由,保險人合同解除權的消滅也可以比照《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執行。關於合同解除權消滅的原因,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的相關立法都將其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即期間屆滿、催告而未行使、受領標的物不能返還、受領標的物種類變更等情形。依據我國《合同法》第95條的規定,合同解除權的消滅主要有兩種原因,一是在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二是在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經對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
所謂期限屆滿,包括法定的期限和約定的期限。法定期限可稱為合同解除權的除斥期間,即合同解除權僅在此期間內存續,該期間屆滿而解除權人未行使解除權的,則解除權歸於消滅。約定期限則是一種任意性期間,是在法律對解除權的行使未規定期間的情況下,由雙方當事人自行約定行使合同解除權的確定期間。同樣地,如果解除權人在約定期間內未行使解除權,則合同解除權將由於該期間的屆滿而歸於消滅。
所謂經催告而未行使,是指在解除權的行使未規定期間的情況下,對方當事人可以確定相當期限,催告解除權人在期限內明確答覆是否解除合同,如果該期限已過而解除權人未予答覆,解除權即行消滅。對於因催告而未行使導致解除權消滅的情形,需要注意兩個問題,其一,關於催告期限的確定。各國立法上對催告期限的規定,一般都是以“相當期限”為準。具體何謂相當期限,法律並未予以明確。其二,如果解除權人在催告期限內未予答覆,則解除權自應歸於消滅。但是,如果解除權人在催告期限內明確答覆解除合同或不予解除,作為解除權人的明確意思表示,則將產生相應的法律後果。
這裡應注意的是,經催告而未行使與權利人棄權是不同的。棄權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默許的,可以是書面的棄權,也可以是行為的棄權。可見,較經催告而未行使,棄權的含義更為廣泛,除了明確的經催告而未行使外,一個合理和謹慎的保險人在應當知道其具備某項權利時,若未積極行使,也可能構成棄權。也就是說,棄權中的;知道可以是明確的被催告而知道,也可以是經推定的知道。棄權中的放棄可以是不行使而被動的放棄,也可以積極地放棄。
強調這一點,對於解決實踐中的某些問題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因為依據中國《合同法》的上述規定,在合同解除權既無法定期限,又無約定期限的情況下,若相對人也未催告,似乎就無法處理解除權的消滅問題。而這種情況在保險實踐中是經常發生的,因為實踐中要求投保人或被保險人主動催告保險人存在合同解除原因,幾乎不可能。這樣,就需要在保險人合同解除權問題上引入英美法的棄權概念,使保險人合同解除權的行使受到更大的限制,從而更好地平衡合同當事人之間的權利與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