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痙攣症

嬰兒痙攣症

嬰兒痙攣症是一種神經肌肉系統疾病。多發生在出生後幾天到30個月內,半歲前是發病高峰期。產傷、先天性疾病、腦發育異常、胎兒吸入羊水、腦膜炎、顱內腫瘤等都可能引起嬰兒痙攣症。主要表現為鞠躬樣痙攣、點頭樣痙攣、閃電樣痙攣。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痙攣停止后,可遺留神經損傷癥狀和體征,如語言障礙、部分失明、斜視、肢體癱瘓,或有其他類型癲癇發作。癥狀性嬰兒痙攣症多數預后不良,主要表現為智力運動發育落後,驚厥難以控制或轉變為其他類型發作。

就診科室


● 急診科、小兒內科或兒科

病因


● 嬰兒痙攣症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常見有以下因素。
● 產傷
● 羊水吸入
● 胎兒窒息
● 腦發育異常
● 腦膜炎
● 顱內腫瘤
● 中毒
● 外傷
● 遺傳

癥狀


● 嬰兒痙攣症主要表現為鞠躬樣痙攣、點頭樣痙攣、閃電樣痙攣。
● 鞠躬樣痙攣
● ● 突然發生短暫的全身肌肉痙攣,軀幹和腿彎曲,雙臂向前向外急伸。
● 點頭樣痙攣
● ● 肌肉痙攣局限於頭頸部,出現點頭樣發作。
● 閃電樣痙攣
● ● 痙攣持續時間非常短暫,可有頭向一側旋轉或一側肢體抽搐,伸性痙攣,頭向後仰,眼向上翻,伸腿等。

檢查


● 確診嬰兒痙攣症需要做腦電圖檢查、影像學檢查等。

腦電圖檢查

● 可查出異常腦電圖及其特點,有助於診斷嬰兒痙攣症。

影像學檢查

● CT和磁共振檢查等可以發現腦內結構性異常,有助於尋找病因。

診斷


● 醫生根據病史、臨床表現、腦電圖檢查、影像學檢查等可以診斷嬰兒痙攣症。
● 患兒有產傷、羊水吸入等病史。
● 出現鞠躬樣痙攣、點頭樣痙攣、閃電樣痙攣等表現。
● 腦電圖在嬰兒痙攣症發作時期的特徵為高峰節律紊亂。
● 影像學檢查可發現腦內結構異常,如腦畸形、顱內腫瘤等。

鑒別診斷


● 嬰兒痙攣症需要和嬰兒良性肌陣攣、嬰兒早期癲癇性腦病、嬰兒良性肌陣攣性癲癇、嬰兒嚴重肌陣攣性癲癇、早髮型Lennox~Gastaut綜合征等疾病相區別。
● 如果嬰兒鞠躬樣痙攣、點頭樣痙攣、閃電樣痙攣等表現,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診斷疾病,不可以自行診斷。
● 腦電圖檢查、神經系統檢查等,有助於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

● 常用的抗癲癇藥物有苯巴比妥、苯妥英鈉、卡馬西平、丙戊酸鈉,可有效解除痙攣。

手術治療

● 主要有以下手術方法:腦皮質病灶切除術、前顳葉切除術、大腦半球皮質切除術、大腦聯合切斷術、癲癇的立體定位手術治療、癲癇的小腦電刺激療法等。
● 經過各種治療無效患者還可接受微創分離型腦起搏器植入術,效果顯著。

危害


● 痙攣經常發作,可出現神經系統後遺症,並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

預后


● 癥狀性嬰兒痙攣症多數預后不良,主要表現為智力運動發育落後,驚厥難以控制或轉變為其他類型。
● 痙攣性發作持續3~30個月,一般1歲后緩解,3歲后痙攣發作趨於消失。
● 約半數患兒轉變為其他類型發作,多為全身性發作,包括不典型失神、強直性發作、強直-陣攣性發作、失張力發作等,也可有部分性發作。
● 部分嬰兒痙攣症發展為Lennox~Gastaut綜合征。
● 大多數患兒可遺留精神運動發育落後。

預防


● 育齡期婦女要積極做產前診斷和遺傳諮詢。
● 高齡產婦應積極做產檢。
● 應堅持母乳餵養,加強嬰兒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