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正

支正

支正穴是手太陽經上常用的腧穴之一,位於前臂背面尺側,陽谷穴與小海穴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5寸,在尺骨背面,尺側腕伸肌的尺側緣;布有骨間背側動、靜脈;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分支。主治頭痛,項強,肘臂酸痛;熱病;癲狂;疣症。操作方法為直刺或斜刺0.5~0.8寸。

簡介


● Zhīzhèng SI7
● 來源:《靈樞·經脈》
● 歸經:手太陽小腸經
● 功效:清熱解表,安神定志,通經活絡
● 屬性:絡穴

穴名釋義


● 支,支別,指離開、絡脈之意;正,正經。本穴為手太陽之絡,小腸經之絡脈由此別離正經行走向心經,故名。

取穴


精準取穴

● 在前臂後區,腕背側遠端橫紋上5寸,尺骨尺側與尺側腕屈肌之間。

簡便取穴

● 找到陽谷(SI5),再找到小海(SI8),二者連線中點,再向手掌方向量取1橫指(拇指),即為此穴。
● 陽谷(SI5)精準定位:在腕後區,尺骨莖突與三角骨之間的凹陷處。
● 小海(SI8)精準定位:在肘後區,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凹陷中。
本穴的精準取穴使用了骨度分寸的方法,其中,肘橫紋(平肘尖)至腕掌(背)側橫紋為12直寸,支正穴位於腕背側遠端橫紋上5寸。本穴簡便取穴中的一橫指即“1寸”,“1寸”可採用指寸定位法中的拇指同身寸比量取穴,伸直拇指,拇指指骨關節橫紋兩端之間的距離作為1寸。需要說明的是,指寸定位法在應用時較為便利,但取穴的準確性稍差,且操作時應以被取穴者自己的手為準。由於每個人的高矮、胖瘦與手的比例不完全成比例,因此,指寸定位法必須在骨度分寸的基礎上運用,而不能以指寸全部量取全身各部,否則長短失度。https://pic.baikemy.com/obj/project-l-cdn/apgc/notice/2020-07-17/b0fe4a51-ee5c-4fcc-980c-ecce01f0f456.jpeg

局部解剖


● 皮膚,皮下組織,尺側腕屈肌。
● 淺層分佈有前臂內側皮神經,貴要靜脈屬支;深層分佈有骨間后神經及動、靜脈分支。

主治


● 頭面部疾病,例如頭痛,神經性頭痛,項強,目眩。
● 神志疾病,例如好笑,善忘,癲狂,驚恐悲愁,神經衰弱,精神病。
● 局部疾病,例如手指痛,肘攣,腰背酸痛,四肢無力。
● 其他疾病,例如糖尿病,熱病。

操作


治療操作

● 直刺0.3~0.5寸;可灸。

日常保健

● 指壓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3分鐘。
● 灸法:艾條懸灸5~10分鐘;艾炷灸3~7壯。

古籍摘要


● 《靈樞·經脈》:手太陽之別,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內注少陰;其別者,上走肘,絡肩髃。實則節弛肘廢,虛則生疣,小者如指痂疥,取之所別也。
● 《針灸甲乙經•卷七》:振寒寒熱,頸項腫,實則肘攣頭項痛,狂易,虛則生疣,小者痂疥,支正主之。
● 《醫宗金鑒•卷八十五》:支正主治七情郁,肘臂十指盡皆攣,兼治消渴飲不止,補瀉分明自可安。

常用配伍


● 配曲池、外關,治肘臂疼痛。
● 配曲池、肩髃,治肘臂手指痛麻,不能握物。
● 配神門、水溝、上星透百會,治癲狂,精神病。
● 配內關、神門,治心前區痛。

參考文獻


● [1] 孫國傑。針灸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解秸萍,程凱。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取穴特色技法詳解。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
● [3] 郭長青。人體經絡穴位使用大圖冊。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
● [4] 王靜。超簡單快速取穴。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