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飛魚座
飛魚座是位於大麥哲倫星雲附近的南天星座之一。
它的拉丁名為:Volans,簡稱Vol,南接變色龍,山案兩個美麗的星座,而且它還象一條巨大的熱帶飛魚在南船座旁滑翔,美麗動人,蔚為壯觀。飛魚座的在天球上的中心位置是赤經7時50分,赤緯-70度。飛魚座沒有相應的神話故事,因為它位於南天,古希臘人無緣看到它。它的發現與劃定是在鄭和下西洋150多年以後,由荷蘭人凱瑟在前往東印度探險的船海過程中圈出的12個南天星座之一。1630年,德國業餘天文學家巴耶爾在編製星圖時,它被採納進去,沿用至今。飛魚座中沒有亮星,只有6顆4等星。
飛魚座
VOL
中心位置:赤經7時50分,赤緯-70度。南接變色龍、山案兩座,為船底座所環繞的小星座。座內無亮星,只有4等星6顆。
1603年德國業餘天文學家巴耶在劃定這個星座時,把它設想為在巨大的南船旁邊滑翔的一條熱帶飛魚。
飛魚座亮於5.5等的恆星有9顆,其中兩顆最亮的星為4等星。每年7月1日子夜,飛魚座的中心經過上中天。在北緯 74度以南的廣大地區可看到完整的飛魚座;在北緯84度以北的地區則看不到該星座。
VOL
VOL
γ2飛魚座γ2星3.78 142 與γ1星是雙星
ζ飛魚座ζ星3.93 134
δ飛魚座δ星3.97 660
α飛魚座α星4.00 124
ε飛魚座ε星4.35 642
θ飛魚座θ星5.19 239
η飛魚座η星5.28 356
κ1飛魚座κ1星5.33 393 與κ2星組成三星
ι飛魚座α星5.41 558
κ2飛魚座κ2星5.63 393 與κ1星組成三星
γ1飛魚座γ1星5.68 142 與γ2星組成雙星
名稱:Volans縮寫:VOL黃道星座:不是位置:暗淡的南天星座,暗淡的南天星座,比鄰船底座大小:排名:76面積:141平方度寬度:約20度:深度:約10度22時到達最高點的月份:一至三月能觀測全星座的緯度範圍: 14°N至90°S觀測重點:名稱類別等級觀測用具其他特點飛魚座g星3.8等的橘色恆星及5.7等黃色恆星小型望遠鏡飛魚座e星雙星4等及7等小型望遠鏡。
VOL
天文學家將爆發變星分成兩類,小型爆發的叫矮新星(dwarfnovae),爆發劇烈的叫經典新星(classicalnova e)。後者爆發時比前者亮一萬到一百萬倍。長期以來,觀測者發現了該系統大約每3周就會出現小規模爆發,導致一些物質撞向矮新星表面。
美國宇航局的星系演化探測器GALEX(GalaxyEvolutionExplorer)上的紫外望遠鏡發現的證據表明,一些雙星系統可以在劇烈爆炸之後,仍然持續閃耀著小型爆發的光芒。來自銀河演變探測器(GALEX)的圖片證實,4年前發現的氣體殼就是飛魚座Z型星(ZCam)雙星系統大爆炸后留下的殘餘物。這一發現支持了一個20年來的理論:雙星系統最終將經歷兩種類型的爆發,而不僅僅是一種方式。該結果發表在3月8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根據理論,飛魚座Z型星中的矮新星最終將通過氫積吸盤積累足夠的物質和壓力,從而激發巨大的"氫能彈",導致經典新星爆發。在2003年GALEX開始對飛魚座Z型星進行觀測之前,沒有任何確定的證據表明該雙星系統經歷了兩種類型的爆發。大引力子指的是星系間的一重力異常處,其地點大約在本超星系團的中心,幾億光年外的星系亦受到它的影響。所有這些星系都發生紅移,依據'哈勃效應',即它們都在互相遠離彼此及地球,但依據它們的紅移量的不同可以發現存在一個相當於數萬個星系質量的引力中心。這個現象首先於1986年發現,大引力子存在於距離地球1.5億至2.5億光年(2.5億是最新估計)處,位於長蛇座與半人馬座方向。在那個方向的附近可以觀測到大量老星系,那兒許多星系互相與鄰近星系碰撞,輻射出大量無線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