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采

用爆破方法落煤的採煤工藝系統

炮采也稱爆破採煤工藝,是指在長壁工作面用爆破方法落煤、爆破及人工裝煤、輸送機運煤和單體支柱支護的採煤工藝系統。

基本介紹


炮采主要包括落煤、裝煤、運煤、支護、採空區處理等工序。其特點是爆破落煤,爆破及人工裝煤,機械化運煤,用單體支柱支護工作空間頂板。隨著技術裝備的發展,我國炮采工藝經歷了三個主要發展階段:建國初期改革採煤方法,推行長壁採煤工藝,工作面採用拆移刮板輸送機運煤、木支柱支護頂板,生產效率很低,工作極為繁重,勞動條件差;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採用能力較大、能整體前移的可彎曲刮板輸送機運煤,用摩擦式金屬支柱和鉸接頂梁支護頂板,使工作面單產和效率有較大提高,勞動強度有所降低;進入20世紀80年代,炮采工作面的裝備和技術手段更新速度加快,用防炮崩單體液壓支柱代替摩擦式金屬支柱,工作空間頂板得到有效控制,生產更加安全,支護工作效率提高,而且工作面輸送機裝上鏟煤板和可移擋煤板,使80%~90%的煤在爆破和推移輸送機時自行裝入輸送機,同時工作面採用大功率或雙速輸送機運煤和毫秒爆破技術,進一步提高了生產效率。

爆破落煤

打眼用煤電鑽,炮眼深度依頂板狀況、頂梁長度和布置方式而定,一般有0.8m、1.0m和1.2m等;炮眼布置依煤層厚度、煤質軟硬、節理方位及發育程度而定,選用煤礦硝銨炸藥,串聯法聯線,電雷管引爆。每次起爆的炮眼數目,根據工作面直接頂穩定性、輸送能力、安全狀況而定。

炮采工作面

炮采工作面大多採用單體液壓支柱和鉸接頂梁支護,地方煤礦也採用金屬摩擦支柱或木支柱支護。根據頂板狀況、爆破進度及相應梁長度不同,可分別選用正懸臂齊梁直線柱、正懸臂錯梁三角柱等布置方式,三四排或三五排控頂。
隨著採煤工作面不斷向前推進,需要及時進行採空區的處理。採空區的處理方法根據頂板特徵、煤層厚度及地面保護要求等不同,我國通常採用全部垮落法,這種處理方法成本低、效率高、速度快。

炮采工藝的基本要點

1、爆破后煤壁平直,不留頂底煤,不崩壞頂板,不崩倒支柱。
2、儘可能採用爆破裝煤或機械裝煤,減輕勞動強度。
3、遵循先支護后裝煤的安全作業原則。爆破后先敲幫問頂、清除危石、傘檐等不安全因素,然後挖柱窩,打臨時支柱,再邊裝煤,邊打基本支柱。
4、當採用可彎曲刮板輸送機運煤時,用移輸送及其整體移輸送機。
5、應遵循先支后回的回柱作業順序,即先打好新支柱,后回掉舊支柱,兩者錯距15~20m。

注意事項

健全通風系統
技術人員在設計通風系統時,要在同一個區域裡面劃分好風流的流向,合理安排採掘順序,堅決杜絕不合理的串聯通風,另外就是要保證全風壓通風在輸送巷道期間建好防火門套進風巷道、迴風巷道要保持支護完整和正常的通風斷面,上山內必須設立正反兩個方向的風門,並且要做到有專門的人看管,不可以運料只能允許人通過。並且要堅固耐衝擊防止出現風門遭破壞造成風流短路。迴風道與工作面要刀刀采透。合理布置巷道強制好循環進風口和出風口,使得風流流暢不受阻礙,合理配風風的量,不宜過多,不宜過少,風量的標準,就是以能把瓦斯的濃度吹散到標準濃度為宜。
防塵工作
在開採之前,要對開採的煤礦部分進行高壓注水,在爆炸之前要對採空區域噴洒水防塵管路,接設到迴風道、機道和打眼道內,距工作面出口不宜太近。所做的這些措施都是為了防止灰塵和粉塵的濃
度過高,當濃度高出上限時就會引發爆炸。
防火工作
火災之患猛於虎,這並非是空穴來風,古往今來由於火災釀成慘劇的事例不計其數。對於煤礦的防火工作健全監測系統時刻監測瓦斯等的濃度,一旦發現濃度有升高的趨勢,應刻查明地點及時處理火災隱患。每當開採完一個區域的煤礦就應該及時封閉這個區域,可以採取灌砂或者是灌漿的方式,阻止在進行下一個區域的開採工作時這個區域發生火災影響煤礦開採的進度。對於開採人員,要嚴格管理制度,嚴禁易燃易爆或者是可能導致火災和爆炸的物品進入煤礦,開採區在管理制度方面杜絕火災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