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肌病

炎症性肌病

炎症性肌病是一組以骨骼肌炎性細胞浸潤和肌纖維壞死為主要病理特徵的疾病。本病分為感染性或特發性兩類。感染性多為病毒、細菌、寄生蟲、螺旋體等病原菌感染所致;特發性則原因不明,但與自身免疫有關。炎症性肌病臨床表現複雜多樣,多以肌肉疼痛、肌無力為主要特徵,按受累的部位所出現的癥狀各有不同。炎症性肌病除包涵體肌炎無特效治療方法外,其他類型主要依靠藥物治療,如為細菌性感染引起膿腫則需要手術排膿。炎症性肌病可造成肌肉疼痛、肌無力、肌肉萎縮、肢體功能障礙等,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炎症性肌病按類型預后各有不同,感染性經積極治療后多數患者可消除癥狀;特發性肌病經積極治療后可改善癥狀,但預后較差,幾乎均需要終身維持治療。

就診科室


● 神經內科或風濕免疫科

病因


● 本病分為感染性或特發性兩類,感染性多為病毒、細菌、寄生蟲、螺旋體等病原菌感染所致;特發性則原因不明,但與自身免疫有關。

癥狀


● 炎症性肌病臨床表現複雜多樣,多以肌肉疼痛、肌無力為主要特徵,按受累的部位所出現的癥狀各有不同。分為感染性肌病和特發性肌病兩大類。

感染性肌病

● 病毒性肌炎
● ● 流感后肌炎:流感后1周出現小腿或大腿腫脹、肌肉劇痛或壓痛。
● ● 流行性胸痛:發熱,頭痛,嚴重的胸、背、腹或肩部肌肉疼痛及觸痛。
● ● 急性橫紋肌溶解症:病毒感染髮熱期,出現瀰漫性肌肉疼痛、壓痛、無力等。
● ● 病毒感染后疲勞綜合征:肌肉疼痛、極易疲勞。
● 細菌性肌炎:局部癤腫、化膿,伴有發熱、畏寒等全身癥狀。

特發性肌病

● 多發性肌炎:四肢近端無力、雙臂不能平舉、起立困難、肌肉疼痛及壓痛,隨病情發展,累及頸部肌肉出現抬頭費力,累及咽喉肌出現吞咽困難,累及呼吸肌出現呼吸困難,累及軀幹患者多卧床不起,並可伴有食慾下降、消瘦、發熱及雷諾現象(間歇性手指皮色改變)。
● 皮肌炎:除有多發性肌炎的表現外,還有眼周水腫性紅斑、四肢關節伸面結節性脫屑性紅斑和扁平丘疹等皮損。
● 包涵體肌炎:起病隱匿,緩慢進展,特殊的肌無力與肌萎縮分佈,即四肢近端與遠端均受累,尤其以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前臂肌、髂腰肌、股四頭肌、脛前肌為主,也可累及延髓肌。

檢查


● 確診炎症性肌病依靠血液檢查、肌電圖、肌組織病理學檢查等。
● 血液檢查:檢查血清酸激酶、血沉、肌紅蛋白、自身抗體等有無異常,幫助診斷病因。
● 肌電圖:記錄肌肉活動時產生的電流,判斷肌肉的功能和神經狀態是否正常。
● 肌組織病理學檢查:取肌肉組織活檢,了解病理變化情況及其性質。

診斷


● 醫生主要依靠臨床癥狀、血液檢查、肌電圖、肌組織活檢等診斷炎症性肌病。
● 臨床表現:多以肌肉疼痛、肌無力為主要特徵,各類型表現均有所不同,需根據特徵性表現進行區分。
● 血液檢查:血清肌酸激酶明顯增高,少數血沉增快,肌紅蛋白增高,肌炎特異性抗體或相關性抗體增高。
● 肌電圖:示肌源性損害。
● 肌組織活檢:可見肌纖維變性、壞死、再生和炎性細胞浸潤等改變。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要與進行性肌營養不良、脂質沉積性肌病等進行鑒別。
● 如果出現以上類似的表現,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臨床癥狀、血液檢查、肌電圖、肌組織活檢等來排除其他疾病,作出診斷。

治療


● 炎症性肌病除包涵體肌炎無特效治療方法外,其他類型主要依靠藥物治療,如為細菌性感染引起膿腫則需要手術排膿。

藥物治療

● 感染性肌病:以抗感染藥物治療為主,常見的有抗生素、抗病毒等藥物。
● 特發性肌病
● ● 首選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如潑尼松、甲潑尼龍(用於重症)。
● ● 難治性特發性肌病,以及少數患者對激素治療無效或不耐受者,可用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環磷醯胺或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

手術治療

● 適用於細菌性感染引起膿腫,需要手術切開排膿。

危害


● 炎症性肌病可造成肌肉疼痛、肌無力、肌肉萎縮、肢體功能障礙等,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預后


● 炎症性肌病按類型預后各有不同,感染性經積極治療后多數患者可消除癥狀;特發性肌病經積極治療后可改善癥狀,但預后較差,幾乎均需要終身維持治療。

預防


● 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避免病毒、細菌、寄生等病原菌感染。
● 多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