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真菌病

肺真菌病

徠肺真菌病是一種由真菌引起的肺部疾病。健康人對真菌具有高度的抵抗力,當機體免疫力下降時,真菌通過呼吸道吸入,或寄生於口腔及體內其他部位的真菌侵入肺部,導致肺部發生炎症。常表現為持續發熱,還會有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難、消瘦、乏力等表現,抗細菌治療無效。本病的主要治療方法是藥物治療,部分病人可以採取手術治療。治療可以改善癥狀,防止肺功能進一步損害和預防併發症。因肺真菌病多為繼發感染,病情危急,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導致呼吸窘迫、呼吸衰竭等併發症,感染嚴重甚至會導致死亡。肺真菌病包括的類型較多,每種類型的預后不同。

就診科室


● 呼吸內科或內科

病因


● 真菌多生長在土壤中,孢子在空氣中飛揚,人可通過呼吸吸入肺里。當機體免疫力下降時,可能會導致肺真菌病。常見的真菌有念珠菌、麴黴、組織胞漿菌等。以下情況人體免疫力下降,易得肺真菌病。
● 慢性疾病
● ● 肺結核
● ●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 ● 惡性腫瘤
● ● 糖尿病
● ● 營養不良
● ● 胰腺炎
● ● 燒傷
● 長期服用藥物
● ● 抗生素
● ● 腎上腺皮質激素
● ● 免疫抑製劑
● 治療因素
● ● 放射性治療
● ● 化學治療
● ● 器官移植
● ● 腹膜和血液透析
● ● 侵入性操作,如氣管插管、留置血管內導管等。

癥狀


● 常表現為持續發熱,以及咳嗽、咳痰等肺部感染表現,抗細菌治療無效。
● 持續發熱
● 咳嗽
● 咳痰
● ● 黏液痰
● ● 呈乳白色或棕黃色痰或血痰
● 胸痛
● 呼吸困難
● 消瘦
● 乏力

檢查


● 確診肺真菌病可進行X線檢查、胸部CT檢查、病原學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等。

X線檢查

● 是肺部檢查的常規項目,有助於醫生排除某些疾病。
● 可以了解肺組織病變情況,結合病原學檢查能夠確診本病。

CT檢查

● 比X線檢查更為細緻,可以發現肺內病變的範圍、部位及支氣管有無破壞等。
● 有助於醫生鑒別不同種類的肺真菌病,而且可以排除部分疾病。

病原學檢查

● 一般取痰液、血液、胸腔積液等標本,查出其中有真菌,基本可以確診。

組織病理學檢查

● 主要是查找真菌和相應的炎症反應,以及肺損害的證據,一般可以確診肺真菌病。

診斷


● 醫生根據病史、典型癥狀,結合肺部X線、胸部CT、病原學、組織病理學檢查等診斷疾病。
● 患者屬於免疫功能下降的高危人群。
● 出現持續發熱、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癥狀。
● X線檢查或CT檢查發現肺紋理增粗、單發或多髮結節、腫塊狀陰影和空洞等。
● 病原學檢查發現相應的真菌。
● 組織病理學檢查有真菌侵襲和相應炎症反應與肺損害的證據。

鑒別診斷


● 肺真菌病需要與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其他病原體所導致的肺炎相區別。
● 如果出現持續發熱、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癥狀時,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診斷疾病,不可以自行診斷和用藥。
● 一般去醫院做肺部X線檢查、胸部CT檢查、病原學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等,可以排除其他疾病。

治療


● 本病須進行藥物治療,部分病人可以採取手術治療。治療可以改善癥狀,防止肺功能進一步損害和預防併發症。
● 藥物治療
● ● 抗真菌治療,選用哪種藥物,主要依據所檢出的真菌而定,常用的藥物有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凈、兩性黴素B、復方磺胺甲噁唑等。
● ● 部分患者也可以應用糖皮質激素緩解癥狀,減輕炎症反應。
● 手術治療
● ● 肺真菌病中的肺麴黴菌病發生大咯血時,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危害


● 肺真菌病中的肺麴黴菌病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大咯血,造成患者窒息,危及生命。
● 某些免疫功能極度低下的患者,真菌可經淋巴或血流播散至全身其他臟器或組織,如淋巴結、肝、脾、骨髓、腎、胰腺、甲狀腺、中耳、消化道等。
● 本病多為繼發感染,病情危急,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導致呼吸窘迫、呼吸衰竭等併發症,感染嚴重甚至會導致死亡。

預后


● 治療效果與是否及時治療、本身病情的嚴重程度及感染真菌種類等有關。
● 如病情較輕,治療及時,結局較好。
● 本身病情嚴重者,又未及時治療,結局較差。

預防


● 平時注意個人衛生,加強口和鼻腔的清潔護理,是減少肺真菌病的主要措施。
● 合理應用抗生素(如長時間使用廣譜抗生素治療)、腎上腺皮質激素、免疫抑製劑等藥物。
● 平時要加強營養,改善營養狀況,增強免疫力。
● 高危人群可能需要遵醫囑預防性地服用一些藥物。
●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要定期體檢,如有不適,及時去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