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希洛

清代末期秀才

袁希洛,原名俶畲,字素民,江蘇寶山人,生於光緒二年(1876年),是清代末期的秀才,曾就讀於上海龍門書院,後去日本留學,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在東京參加了孫中山的同盟會。

人物關係


人物簡介


袁希洛,1962年在上海寓所不幸煤氣中毒搶救無效而逝世。他在藝術方面也頗有造詣,比如書法和繪畫。

主要經歷


袁希洛從日本大學高等師範科畢業回國后即積極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活動,當時他的公開身分是蘇州公立中學的監督(校長)。
辛亥革命爆發,上海光復后,滬軍都督陳其美倡議各省組成代表團商量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袁希洛作為江蘇省的代表參與了這一活動。1912年1月1日晚8時在南京舉行的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就職典禮上,袁希洛還代表各省將“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印”授予了孫中山。
袁希洛是國民黨元老,但是他卻一直在江蘇教育界任職,在教育界有著較高的聲譽,後來因有人攻擊他和袁希濤(他的長兄,曾任教育部次長)、黃炎培3人是學閥,於是他憤然離開了教育界,在生計所迫的情況下才從政在啟東、太倉和南匯先後出任了三任縣長。
袁希洛在南匯縣從1933年到1935年共做了兩年多時間的縣長,是解放前南匯縣頗具政績的縣長之一。他來南匯上任時,正值南匯縣連續遭遇1931年和1933年兩次嚴重水災之後,特別是1933年9月(農曆七月)的那次,災情更為嚴重,築成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的李公塘,二團六灶港以北段的塘身幾乎全線被衝決。但是即使面臨如此的困境,袁希洛來了以後還是業勤於政,不僅領導全縣人民在李公塘原址外的民圩上修築了一條由川沙縣界至二團六灶港全長25.97公里的新塘(俗稱“袁公塘”,即今人民塘前身的一部分),而且在此期間他還為南匯的未來發展擬訂出了一個前景規劃,決定在南匯的東西兩邊各打通一條直達上海市區的通道,一條自惠南鎮經周浦至東昌路的通道於1933年底由浦東長途汽車公司承築就開始著手修築了,另一條由大團經惠南、祝橋,通過上川路到上海市區的通道,於1934年他也和上川公司簽訂了《南川合約》開始修築了。
袁希洛一生為民主、進步而奮鬥。1947年,他參加南京“國民大會”,大會發言時捶胸頓足,痛哭流涕,呼籲停止內戰,被當局罵為“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