鵰鶚
漢語詞語
鵰鶚,漢語詞語,釋義為雕與鶚,猛禽;比喻奸佞;比喻才望超群者;出自《高唐賦》。
(1).雕與鶚。猛禽。戰國·楚·宋玉《高唐賦》:“虎豹豺兕,失氣恐喙;鵰鶚鷹鷂,飛揚伏竄。”五代·譚用之《塞上》詩之二:“牛羊集水煙黏步,鵰鶚盤空雪滿圍。”明·徐霖《桐城歸舟漫興》詩:“仰窺鵰鶚雲霄上,近狎鳧鷖洲渚間。”
(2).比喻奸佞。《後漢書·張衡傳》:“鵰鶚競於貪婪兮,我脩絜以益榮。”李賢·註:“喻讒佞也。”唐·元稹《哭呂衡州》詩之四:“鵰鶚生難敵,沉檀死更香。”
(3).比喻才望超群者。唐·杜甫《奉贈嚴八閣老》詩:“蛟龍得雲雨,鵰鶚在秋天。”仇兆鰲·註:“《唐書》:韋思謙為御史大夫,見王公未嘗屈禮,曰:‘耳目之官,固當特立,鵰鶚鷹鸇,豈眾禽之偶。’”宋·王禹偁《酬种放徵君一百韻》:“如何宋右史,斥鷃議鵰鶚。”自註:“起居舍人宋維翰奏:‘种放隱居終南,乞量才録用。’頗為識者所笑。”明·楊基《憶北山梨花》詩:“未能摶搖跨鵰鶚,詎免束縛同鷄豚。”
● 雕的解釋
鳥類的一屬,大型猛禽,羽毛褐色,上嘴勾曲,視力很強,利爪,能捕食山羊、野兔等(亦作“鷲”):鵰悍,一箭雙鵰,刻竹、木、玉、石、金屬等:木雕,浮雕,玉雕,雕版,雕龍(指善於撰寫文章),雕鐫。
● 鶚的解釋
鳥,性兇猛,背暗褐色,腹白色,常在水面上飛翔,捕食魚類,通稱“魚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