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鄧子龍的結果 展開

鄧子龍

廣東豐順縣革命烈士

鄧子龍(1889~1930年),廣東豐順縣豐良鎮冠草堂(今復興)村人。幼年尚武,練就一手好拳棍,秉性豪放,見義勇為。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加入中國共產黨,與進步青年、共產黨員共同組織農會。

目錄

正文


民國16年(1927)“四·一二”事變后,革命處於低潮。在中共黨領導下,一批農軍轉到九龍嶂建立革命根據地,開展武裝鬥爭。鄧子龍任廣東工農革命軍東路第十團第九中隊隊長。十團奉命攻打潘田團防,他請戰擔任突擊任務,機智勇敢地潛入國民黨駐軍碉堡樓乾柴草堆中,點燃乾草,用濃煙蒙住守軍,配合十團主力,取得勝利。
兩年後,在黃金、留隍召開的中共豐順縣第二次黨代會上,鄧子龍當選為縣委委員,負責武裝。同年4月,他把全縣武裝集中在黃金、留隍編成教導連,與赤衛隊長劉春等率領的工農武裝舉行豐順暴動,攻佔了黃金、留隍,聲震東江。6月,他出任東江紅軍第四十六團副官。11月,當時地方反動頭子張徐光入擾蘇區,鄧子龍奉命率團突襲,消滅了企圖圍剿九龍嶂的國民黨特務營營部和主力連,保衛了九龍嶂革命根據地。
民國19年(1930)5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在八鄉灘下宣布成立,四十六團編入該軍建制,鄧子龍任副團長。他三次奉命出擊,攻打潮安。是年秋,國民黨軍重兵“進剿”八鄉山,四十六團轉移九龍嶂后,多次受到強敵追蹤,又撤回八鄉山。在危難之際,鄧子龍奉命留在九龍嶂,發動群眾,重新組織隊伍,堅持鬥爭。為解決革命軍費問題,鄧子龍多次回家勸說叔父變賣家中田產,以接濟革命。經子龍曉以大義后,叔父終於將賣田產的700大洋,叫人送到九龍嶂,捐作革命經費。
同年冬,鄧子龍被叛徒出賣被捕,被押回豐順縣城,國民黨縣長親審,並施用酷刑,逼他交代革命隊伍情況,但他一點也不吐露共產黨和紅軍的秘密,只回答:“我就是共產黨員,我就是紅軍。”敵人軟硬兼施:“只要你說出來了,可以放你回去,也可以把你老婆、孩子接出來團聚,難道你不為自己和全家著想嗎?”鄧子龍斬釘截鐵地回答:“革命就是我的家,就是我的一切,你們只能殺掉我一個,別的什麼都莫想得到!”鄧子龍被關押了一個多月後,慘遭殺害,時年4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