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陳璧的結果 展開

陳璧

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教授

徠陳璧,女,長期從事燒傷、整形臨床工作,從醫50年,在燒傷、整形方面造詣較深,指導與參予數千例燒傷危重病人的搶救,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05年8月退休。

人物經歷


1956年~1957年 第四軍醫大學附屬一院大外科 住院醫生、助教
1957年~1959年3月 第四軍醫大學附屬一院麻醉科住院醫生、助教
1959年3~1965年 任該院燒傷、整形科助教、住院醫生
1965年12月~1966年12月 任該科住院總醫生
1967年1月~1979年9月 任該科代主治醫生
1979年9月~1990年 任該科副主任
1979年9月~1983年 任該科主治醫生
1983年9月~1988年 任該科副教授、副主任醫師
1988年9月~1990年 任該科主任醫師、教授
1990年9月~至今 任燒傷外科教授、主任醫師
陳璧[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教授]
陳璧[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教授]
1988年 批准為燒傷、整形科碩士生導師 1993年12月 批准為燒傷外科博士生導師
曾擔任中華醫學會整形燒傷學會委員和常務委員及中華整形燒傷雜誌編委、中華醫學會陝西省整形燒傷學會副主委、中華燒傷外科學會常務委員、1996年和付小兵教授、賈赤宇教授發起,在黎鰲院士的支持一領導下,組建了中華創傷外科組織修復學組,並擔任副組長,第四軍醫大學學報編委(三屆)、1994年參加歐洲傷口癒合學會會員、1995年10月國際燒傷學會會員,現為中華燒傷雜誌和美中創傷雜誌副總編、中華外科雜誌、中華創傷雜誌及解放軍醫學雜誌特約編委及6家雜誌的編委。
曾於1992年10月被選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審專家。
1993年6月 被總後勤衛生部選定為軍隊醫藥衛生評審專家。
1994年 參加歐洲傷口癒合學會會員及6家雜誌的編委。
1994年 被聘為第三軍醫大學燒傷研究全軍重點實驗室專家組成員。
1995年10月 被聘為健康導報顧問。
1995年10月 國際燒傷學會會員。
1995年 被聘為省工商聯美容學會及省美容協會顧問。
1996年5月 被聘為水電醫科學會電損傷委員會顧問。
1996年 黎鰲燒傷醫學獎勵基金委員會委員。
2002年 國家事故委員會評審專家。

主要貢獻


臨床工作

曾至天津、廣州、大連、河南、山西、湖北、新疆和陝西等全國數十個城市、地區會診搶救數百名燒傷病人,曾成功救治總面積99.5%,Ⅲ度80%,深Ⅱ18%,淺Ⅱ度1%合併高氯、高鈉的燒傷患者。在漫長的臨床實踐中總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應用整形外科技術於燒傷早期創面的修復,做到治中有防,使燒傷后畸形發生率明顯下降,提出重度燒傷早期救治、後期形態恢復與功能重建融為一體的治療策略,創立了重度燒傷治療的新觀念,獲軍隊醫療成果壹等獎。在國內率先進行了複合皮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及瘢痕皮、瘢痕瓣的臨床應用,為解決自體皮源缺乏傷員形態與功能的重建找到新的途徑。用這些方法治療,使許多傳統觀點認為無法修復而終身殘廢的患者在較短的時間內恢復了生活自理和一定的勞動能力,其治療效果實現了質的突破,具有重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科研工作

圍繞臨床難題開展圍繞創面修復的應用基礎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
1.表皮細胞培養與複合皮研究:1984年將人表皮細胞培養成功,對培養細胞進行了動態觀察,培養細胞膜片分三層,即基底細胞、中間層細胞和上層細胞,提出移植時以基底細胞貼於創面,以利細胞增殖,最佳移植時間為培養后2周。還進行了SV40轉化人角朊細胞系的生物學特徵及其創面移植的實驗研究,證實SV40大T基因已整合至人角朊細胞基因組DNA中,具有與正常角朊細胞相似的細胞克隆形成率,可傳至25代,細胞累計倍增88次,增殖狀態穩定,並建立了細胞膜片移植修復的動物模型。臨床移植細胞膜片(未用SV40轉化)48例,但移植后的細胞膜片易感染,成活率低,脆性大,不耐磨,不抗壓,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真皮組織的支撐,故進行了複合皮的研究。複合皮研究在國內開展最早,研究較系統,如脫細胞真皮基質的研製;複合皮表皮-真皮連接區結構再形成的機理;脫細胞真皮基質的抗原性等,結論為複合皮的真皮基質具有抗原性低,快速血管化,為表皮移植的載體和穩定的支架,具有引導組織再生的真皮“模板”作用。複合皮的臨床應用在國內最早且病例多。
2.皮膚附件再生的研究:由於複合皮和組織工程皮移植后無皮膚附件,在國內最早進行分離培養鼠及人流產胎兒的表皮幹細胞及毛乳頭層細胞、皮質腺細胞和汗腺細胞培養成功,並移植於裸鼠,長出新生毛囊結構及鼠毛和類似皮質腺和汗腺腺體,這為構建“功能性組織工程皮膚”提供了重要的實驗數據。
上述研究成果曾獲軍隊科技進步和陝西省科學技術貳等獎各一項。
3.促進燒傷創面癒合速度的分子生物學與藥物研究,如基因轉染、立體細胞培養、核酸疫苗、細胞因子受體拮抗劑、神經介質等,從細胞水平和基因水平探索改善燒傷創面修復質量的方法為加速創面癒合提供相應的理論依據和實驗參數。還進行瘢痕機理的探討和防治……等研究。
徠曾先後參加與指導30餘項課題研究,形成以創面修復、人表皮細胞與皮膚幹細胞的培養、組織工程複合皮與脫細胞真皮複合皮的研究與移植為主攻方向,後者臨床應用取得良好效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家重大課題分題1項,軍內課題5項……等(均為第一完成人),發表論文約320餘篇,參加28本專著編寫,1本為主編,2本為副主編,其餘為編委。培養研究生34名,其中碩士生19名,博士生15名,他們大多數成為本專科的技術骨幹和學術帶頭人。為國家輸送了大量的有用人才,成為國內燒傷、整形領域的中堅力量。

獲獎記錄


獲軍隊醫療成果壹等獎(第一作者)、軍隊著作壹等獎(第五作者)各1項、國家科技進步叄等獎2項(第二作者)、陝西省科技進步貳等獎1項(第一作者)軍隊科技進步貳等獎3項(1項為第一作者,2項為第二作者)、軍隊科技進步叄等獎3項(第二作者)。2007年獲國家科技貳等獎1項(第一作者)。曾於1960年因搶救危重病人被特約參加當年全國群英會1次;因搶救少數民族燒傷病人成績顯著,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事務委員會授予先進個人稱號(1990年)。1994年由於醫德醫風好,總後勤衛生部授予我總後醫德醫風標兵。1998年12月被陝西省學位委員會,陝西省教育委員會評為優秀博士生導師。榮立貳等功1次,叄等功2次,先進個人和先進工作者10餘次,模範黨員4次,先進黨支部書記及2006年被評為全軍幹部保健工作先進個人各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