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嗣良

中國近代體育史上著名的體育活動家

沈嗣良(1896~1967):浙江寧波人,著名體育活動家。1919年畢業於聖約翰大學。後去美國留學,獲哥倫比亞大學教育管理碩士學位。

人物簡介


沈嗣良曾任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常務理事兼名譽總幹事,上海聖約翰大學校長。
沈嗣良在上海求學期間即愛好體育運動,以網球最為擅長。1919年於聖約翰大學畢業時,即聘為該校體育部主任。1921年去美國春田學院專攻體育。1923年回國,應聘為聖約翰大學副校長兼教務主任。1924年,為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名譽總幹事。為開拓協進會的工作,他四處奔走,曾以個人名義獲得新華銀行一筆貸款,但數目不多,仍捉襟見肘,難於應付局面。1926年,他從上海優遊體育會創辦人、大地產商程貽澤處得到1萬兩銀子的資助,買下中華棒球場的地面建築物,有一座木板健身房和一個辦公室,他將協進會由《申報》館遷來此處辦公。
中華棒球場這片土地,屬於洛克斐勒基金會籌建中山醫院的基地,因各種原因拖了多年未建。協進會徵得中山醫院院長顏福慶的同意,在未建醫院前,由協進會使用。此後,協進會開始在這裡舉辦中華足球聯賽、田徑運動會等。還增建了看台,使之成為一所較完整的體育運動場。
1932年,沈嗣良以中國體育代表團領隊身份,出席了第10屆洛杉磯奧運會。1936年,他又以中國體育代表團總幹事的身份,參加了第11屆柏林奧運會。抗戰期間,沈嗣良在上海任聖約翰大學校長。1945年抗戰勝利后,被國民政府以漢奸罪關押,並判1年徒刑。1946年出獄後去美國定居,加入美國籍,在教會組織內作牧師。1967年病逝於加利福尼亞州的派羅·埃爾脫城。

人物評價


沈嗣良為戰時與日偽周旋、堅持辦校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不僅重慶方面反對聖約翰和沈嗣良,而且在上海地下黨掀起的群眾檢舉漢奸鬥爭中,聖約翰成為突破點,沈嗣成為首個被檢舉的對象。抗戰勝利后不久,聖約翰大學學生學生掀起了“鋤奸反沈”運動,高喊“反對漢奸校長開除愛國學生”,向媒體和社會各界揭露沈嗣良的漢奸行徑,校董會對於沈嗣良也頗為不滿,指責都是沈嗣良乾的蠢事,才導致聖約翰時態糟糕。1945年發行的《偽員秘史》中沈嗣良也榜上有名,書中形容其在太平洋烽火燃起之後,最初還能很珍惜羽毛,但是1942年之後,經過丁默邨的鄭重託付,終於受寵若驚地袍笏登場。組織如“上海特別市體育協會”等組織,頻繁出席各種體育會議擔任裁判或會長,向日偽政權暗送秋波,倒行逆施為虎作倀。
沈嗣良案中對“漢奸”身份的爭議貫穿了偵查審判的始終,西方教士和校董會認為其效忠中央始終不渝,而且維護了華東地區高等教育;軍統和檢察官則認定其參與反英美協會等組織,發表不利於英美盟國演講等行為,符合《處理漢奸案件條例》的規定;聖約翰大學部分師生認為在沈嗣良主持校務期間,設置日籍顧問監視愛國學生,增添日語課程和日籍教授推行奴化課程。

主要著作


《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史略》、《中國的國際體育》、《兩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報告》、《遠東運動會的報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