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復的結果 展開

漢語漢字

復是一個漢語漢字。

基本釋義


fù ㄈㄨˋ
1. 回去,返:反~。往~。
2. 回答,回報:~命。~信。~仇。
3. 還原,使如前:~舊。~婚。~職。光~。~辟。
4. 再,重來:~習。~診。~審。~現。~議。一去不~返。
5. 許多的,不是單一的:重(chóng)~。繁~。~雜。~姓。
6.字形源流:甲骨文字形從夊,像人居住的窖室,上下各有出入口。從夊,表示出入行走。金文則增「彳」或「辵」,成為從彳、復聲或從辵、復聲。

詳細釋義


1.(形聲。小篆字形,下面的意符「攵」,是甲骨文「止」字的變形,表示與腳或行走有關。上面是聲符「畐」( fú)的省形,有「腹滿」義,在字中亦兼有表義作用。後來繁化,加義符「彳」( chì),表示行走,現在又簡化為「復」。本義:返回,回來)
2.同本義 [return to]
復,往來也。——《說文》
反覆其道。——《易·復》
公歸不復。——《詩·豳風·九罭》
揚觸捆復。——《儀禮•大射儀》
無往不復。——《易·泰》
卒乃復。——《書·舜典》
不遠而復,先典攸高。——南朝梁《與陳伯之書》
數請之,朱亥故不復謝。——《史記•魏公子列傳》
死者不可復生。——《公羊傳•襄公三十年》
旦復旦兮。——《書·大傳》
言不可復也。——《論語》
3.又如:復還(回返)
4.引申為恢復 [restore]
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諸葛亮《出師表
5.又如:復國(恢復邦國);復性(恢復善良的本性);復正(恢復正規、正常);復朴(恢復真朴);復故(恢復照舊);復籍(恢復學籍;恢復國籍)
6.回歸,還原 [return]
燕日敗亡,卒至河上,而 齊七十餘城皆復為 齊。——《史記•田單列傳》
死者不可復生。——《公羊傳•襄公三十年》
旦復旦兮。——《書·大傳》
言不可復也。——《論語》
7.回答 [reply]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有復於王者曰。——《孟子•梁惠王上》
王辭而不復。——《史記•司馬相如傳》
8.又如:復書(複信,答函);復謝(回拜,答謝)
9.報復 [retaliate]
縱無被堅執銳者北面復匈奴之志。—— 漢· 桓寬《鹽鐵論本文》
10.又如:復怨(報仇)
11. 履行,實踐 [carry out]。如:復言(實踐諾言);復踐(履行約定之事)
12.古稱人死後招其魂歸來 [revive]。如:復魂(還魂);招魂復魄
13.免除[賦稅徭役] [remit]
民有東騎馬一匹者,復卒三人。(免除三人的兵役。)——漢· 晁錯《論貴粟疏》
14. 又如:復除(免除徭役);復租(免除賦稅);復免(免除徭役)
15.覆蓋。引申為庇護 [cover;protect;shelter]
顧我復我。——《詩·小雅·蓼莪》
16.又如:復土(蓋土);復載生成(天復地載,撫育成長。指涵養包容,教育成長);復瓿(比喻著作沒有價值,只能用來蓋盛醬的瓦罐)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五】【夊部】𡕨 房六切
行故道也。從夊,畗省聲。
【卷二】【彳】復 房六切
往來也。從彳復聲。

說文解字注

【卷五】【夊部】𡕨 房六切
行故道也。
彳部又有復,復行而㚆廢矣。疑彳部之復乃後增也。
從夊,畗省聲。
房六切。三部。按畐聲在一部,合音也。
【卷二】【彳】復 房六切
往來也。
辵部曰:返、還也。還、復也,皆訓往而仍來。今人分別入聲去聲,古無是分別也。
從彳,𡕨聲。
房六切。三部。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房六切,音伏。《說文》往來也。《廣韻》返也。《書·舜典》如五器卒乃復。《傳》復,還也。《詩·小雅》言歸思復。
又《韻會》答也。《書·說命》說復於王。
又《韻會》白也。《禮·曲禮》願有復也。
又《韻會》反命也。《周禮·天官》諸臣之復。《注》復,報也,反也。《群臣謂羣臣受王命,使臣行之訖,反報於王也。
又招魂曰復。《禮·檀弓》復盡愛之道也。《注》復謂招魂,庶幾其精氣之反。
又興復。《諸葛亮·出師表》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又姓。《正字通》元有復見心。
又州名。《隋書·地理志》後周置復州,大業初改曰沔州。
又復陶,官名。《左傳·襄三十年》使為君復陶。《注》復陶,衣服之官也。
又衣名。《左傳·昭十二年》王皮冠秦復陶。《注》秦所遺羽衣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方六切,音福。《集韻》重也。《反覆》反覆也。《易·復卦》反覆其道。《詩·小雅》顧我復我。《注》所謂迴轉反覆之也。
又《正韻》復,除也。《前漢·高帝紀》七大夫以下,皆復其身及戸勿事。《注》復其身,及一戸之內,皆不徭役也。
又與復通。《史記·秦始皇紀》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前漢·高帝紀》上從復道上,望見諸將往往耦語。《注》上下有道,故謂之復。
又與覆通。《詩·大雅》陶復陶穴。《音義》復,累土於地上。《說賦》賦賦。
又《集韻》《韻會》《正韻》浮富切,浮去聲。《集韻》又也。《增韻》再也。《詩·大雅·大明序》文王有明德,故天復命武王也。
又葉房月切,音伐。《韓愈·招揚之罘詩》禮稱獨學陋,易貴不遠復。作詩招之罘,日夕抱饑渴。渴,巨列切。
又㚆。

字形源流


復(⿰彳復),形聲字。從彳,復聲,或從辵。彳、辵為義近形符,古文字中常通。“復”見於甲骨文、金文等。復下從久,久本有行義,又加彳或辵乃累增義符。復(⿰彳復)現代簡化作“復”。復的本義為返回。《說文》:“復,往來也。’”段玉裁註:“《辵部》曰:返,還也。還,復也。皆訓往而仍來。”《左傳·桓公五年》:“淳于公如曹,度其國危,遂不復。”引申為恢復。《史記·平原君列傳》:“三去相,三複位。”又引申有報復、報答、答覆、補償、履行等義。復又作副詞,表示重複或繼續。《論語·述而》“久矣吾不復見周公。”或作連詞,表示並列關係,相當於“又”。唐王維《雪中憶李楫》:“長安千門復萬戶,何處躞蹀黃金羈。”表示雙重。《禮記·明堂位》:“復廟重檐。”又可通“覆”、“腹”等。
復(⿰彳復),形聲字。從彳,復聲,或從辵。彳、辵為義近形符,古文字中常通。“復”見於甲骨文、金文等。復下從久,久本有行義,又加彳或辵乃累增義符。復(⿰彳復)現代簡化作“復”。復的本義為返回。《說文》:“復,往來也。’”段玉裁註:“《辵部》曰:返,還也。還,復也。皆訓往而仍來。”《左傳·桓公五年》:“淳于公如曹,度其國危,遂不復。”引申為恢復。《史記·平原君列傳》:“三去相,三複位。”又引申有報復、報答、答覆、補償、履行等義。復又作副詞,表示重複或繼續。《論語·述而》“久矣吾不復見周公。”或作連詞,表示並列關係,相當於“又”。唐王維《雪中憶李楫》:“長安千門復萬戶,何處躞蹀黃金羈。”表示雙重。《禮記·明堂位》:“復廟重檐。”又可通“覆”、“腹”等。

書法字形


字形對比
復
書寫演示
復
書法欣賞
復
復
復
復
復

音韻集匯


韻書字頭小韻韻攝聲調韻目聲母聲類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
廣韻入聲三等全濁房六切bʰjuk
集韻入聲三等全清方六切pfiuk
入聲三等全濁房六切bviuk
韻略復(⿰彳復)去聲扶富切
復(⿰彳復)入聲方六切
復(⿰彳復)入聲房六切
增韻復(⿰彳復)去聲扶富切
復(⿰彳復)入聲方六切
復(⿰彳復)入聲房六切
中原音韻復(⿰彳復)入聲作平聲魚模全清fu
復(⿰彳復)入聲作上聲魚模全清fu
中州音韻復(⿰彳復)入聲作平聲魚模房夫切
復(⿰彳復)入聲作上聲魚模葉府切
復(⿰彳復)去聲尤侯防又切
洪武正韻復(⿰彳復)去聲全濁扶富切viou
復(⿰彳復)入聲全清方六切fyuk
復(⿰彳復)入聲全濁房六切vyuk
分韻撮要復(⿰彳復)陽入第六東董凍篤

方言集匯


贛語:fuk5 復生
粵語:fuk6
越南語:hạ

用法搭配


說文解字注,說文解字,增加書法字形,音韻集匯,方言集匯

組詞

復命、復身、復業、復回、復健、復卒、復任

成語

去而復返、死灰復燃、舊病複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