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陳錫康的結果 展開
-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理事
- 白馬鎮人大主席
- 江蘇省無錫市第一人民醫院主任醫師
- 革命烈士
陳錫康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陳錫康,博士導師,男,運籌學家,經濟學家,1936年出生,浙江省鎮海人。1957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 1967年於蘇聯列寧格勒大學研究生畢業。國際投入產出協會創建人之一及理事。現任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投入產出學會名譽理事長。投入產出技術和農作物產量預測專家,是我國投入產出技術早期開拓者之一。在國際上,首先提出和創立了投入佔用產出技術。率先提出農作物產量系統綜合因素預測法,在連續20多年的全國每年糧食產量預測中,其結果誤差小、精度高、預測提前期長。
1999年獲“國際運籌學進展獎”一等獎。
管理科學與工程、投入產出技術、經濟預測、外貿等。
1936年1月16日 生於浙江省鎮海縣。
1953-1957年 在中國人民大學學習。
1957-1959年 在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運籌室工作。
1965-1967年 在蘇聯列寧格勒大學經濟數學方法專業研究生。
1980-1998年 任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研究室主任。
1984-1984年 任美國斯坦福大學訪問教授(7個月)。
1998年至今 任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1936年1月16日生於浙江省鎮海市,兄弟姊妹8人,父親陳堯卿為醫藥商店會計,他從小就教育子女要刻苦學習,科學救國。陳錫康自中學開始學習成績一直優秀,具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鑽研精神,在上海市國強中學學習時成績曾多次名列全校第一。1953年他在上海市育才中學畢業後進入中國人民大學統計系工業統計專業學習。大學4年,陳錫康刻苦鑽研,所有課程考試成績都為優秀,並積極參加科研活動,曾被評為北京市高等學校優等生和北京市三好學生。
1957年7月陳錫康大學畢業。當時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回國,擔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在錢學森的倡導下,在力學研究所建立了運籌學研究室,由許國志、劉源張主持研究室的科研工作。錢學森認為在數學與工程科學之間有一門學科即力學,在數學與經濟、組織、管理學等學科之間也應有一門學科,那就是運籌學。從事運籌學這門新興科學研究的應包括三部分人,即數學家、經濟學家和電子計算機專家。在錢學森這些思想的指導下,陳錫康等被吸收到中國科學院力學所運籌學研究室(以後併到數學研究所)從事運籌學的研究工作。當時力學所運籌學研究室的研究重點是運籌學在國民經濟中的應用,包括合理運輸、合理配棉、合理下料、梯級水庫的合理調度、產品質量控制、抽樣檢驗以及在宏觀經濟管理中的應用等。20世紀50年代,Wassily.W.Leontief創建的投入產出技術在世界各國被迅速推廣,當時蘇聯在涅姆諾夫院士的領導下也開始研究投入產出技術(稱為部門間平衡方法)。陳錫康從此也主要從事投入產出技術的研究工作。1965年根據中蘇科學技術合作協定,陳錫康被派到蘇聯列寧格勒大學經濟系,成為經濟數學方法專業的研究生。學習期間陳錫康深感要根據中國國情研究新的宏觀經濟管理方法的重要性。
1966年底,陳錫康結束了列寧格勒大學的學業后回國。當時中國正處於“文化大革命”的動亂時期,國民經濟發展中存在嚴重的不平衡現象,科研工作幾乎全部處於停頓狀態。運籌學被批判為“運籌黑風”,投入產出技術被批判為庸俗資產階級經濟學和修正主義黑貨。在一些社會科學工作者的反對和批判聲中,陳錫康頂住壓力,於1973-1976年發起和組織編製中國第一個國民經濟投入產出表——1973年61部門實物型投入產出表。在國家計委的支持下此表編製成功,並在1977-1979年國民經濟計劃中獲得初步的、試探性的應用,為投入產出技術和數量經濟學在中國的應用打響了第一炮。陳錫康除了研究和應用投入產出技術外,並從事全國糧食產量預測的研究工作。他提出了系統綜合因素預測方法,並應用到棉花和油料作物的產量預測中。根據兩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Wassily.W.Leontief和Richard Stone的提議,陳錫康作為國際投入產出協會的創始成員之一,在1987年發起和建立國際投入產出協會,擔任三屆理事(1987-1995),並擔任中國投入產出學會的名譽理事長(1988-)。此外,陳錫康還擔任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常務理事(1993-)、中國數量經濟學會顧問(1990-)和世界銀行顧問(1992-)。
1 陳錫康。運籌學論文集·逾期使用產品及國民經濟綜合平衡規劃模型。北京:科學出版社,1964
2 陳錫康。關於產銷區劃的一些原理和方法的進一步探討。地理學報,1966,32(1):82-94
3 陳錫康。實物型投入產出表的特點結構及若干編製方法問題。中國經濟問題,1980(1):34-44
4 陳錫康。完全綜合能耗分析,系統科學與數學.1981,1(1):69-765 陳錫康。生產力布局的若干經濟數學模型。地理學報,1981,36(1):1-18
6 陳錫康。投入產出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7 Chen Xikang,Xue Xinwei.A Non-Linear Input-Output Model in Physical Unit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ina,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put-Output Techniques.nited Nations.1984:01-209
8 鍾契夫,陳錫康,等。入產出分析。北京:中國財經出版社,1987(第1版),1993年(修改版)
9 陳錫康,等。代科學管理方法基礎。北京:科學出版社,1989
10 Chen Xikang.Input-Occupancy-Output Analys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ina,in Dynamics and Conflict in Regional Structural Change,Edited by Manas.Chatterji and R.E.Kuenne,Macmillan Press,London,1990:267-278
11 K.R.Polenske,Chen Xikang(editors).Chinese Economic Planning and Input Output Analysis,Oxford University Press,London,Hong Kong,1991
12 陳錫康。全國糧食產量預測研究。中國科學院院刊,1992,7(4):330-333
13 陳錫康。我國1973年投入產出表在經濟工作中的若干應用。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1993,13(1):20-27
14 陳錫康,等。中國城鄉經濟投入佔用產出分析。北京:科學出版社,1993
15 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研究小組著(陳錫康主編).機遇與挑戰——中國走向21世紀的經濟發展目標和基本發展戰略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中國台北:台灣中華歐亞學會,1996
16 陳錫康,郭菊娥。中國糧食生產發展預測及其保證程度分析。自然資源學報,1996,11(3):197-202
17 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研究小組著(陳錫康主編).農業與發展——中國21世紀糧食與農業發展戰略研究。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7;中國台北:台灣中華歐亞學會,1998
18 Chen Xikang.Input-Occupancy-Output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Chinese Econom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velopment Planning Literature.1998,13,(2):105-117
19 Chen Xikang.Feeding one billon--A Study on China's Grain Problem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Chinese Economic Studies,1997,29(1)22-41
1959至1961中國糧食大歉收,飢荒使中國人口大量減少。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中國曆年末人口數,1961年底中國人口比1959年底減少1348萬人。如果考慮到1953年至1957年五年中中國人口平均每年增加1437萬人,那麼1960年和1961年兩年中國人口減少數約為4223萬人。陳錫康大學畢業后不久,於1959年下放到四川進行為期一年的勞動鍛煉,深切體會到糧食生產和糧食產量預測對具有10多億人口的中國的重要性。70年代末期國務院有關部門委託中國科學院對每年度的全國糧食產量進行預測,並提出兩項要求:第一,為便於及早安排糧食的消費、存儲和進出口,預測提前期希望為半年左右;第二,預測精度要高,要求誤差一般在3%以下。國際上預測糧食產量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即氣象產量預測法和遙感技術預測法。由於兩個月以後的氣象變化很難精確預測和地面上作物未生長到一定階段前又很難應用遙感技術,所以預測提前期短,一般為兩個月,預測誤差通常為產量的5%~10%。
陳錫康經長期研究提出了系統綜合因素預測法。在預測方程中綜合地反映了影響農業複雜巨系統的四大因素,即社會政策管理因素、經濟技術因素、自然因素和其他因素。其核心技術主要有三個,即投入佔用產出技術、考慮邊際報酬遞減的非線性預測方程和最小絕對和方法。每年4月底陳錫康及其合作者完成當年度全國糧食產量預測報告,5月初由中國科學院院長報送中央主要領導及中央有關部門。1980至2001年的預測結果如下:
第一,預報各年度糧食產量豐、平、欠,方向正確;
第二,預測提前期為半年以上;
第三,20多年來預測產量與全國抽樣調查結果相比,平均誤差為1.8%。如2001年4月末預報當年糧食產量為4590億kg,2001年末國家統計局對全國850個縣,1.8萬個村,315萬個樣本進行實際割測,確定全國糧食產量為4526.5kg,預測誤差為1.4%。
目前國際上發達國家糧食產量預測的平均誤差為5%~10%。如美國農業部提前兩個月對穀物產量進行預測的誤差為8%~9%。此項科研工作在預測技術和實際應用上居國際領先地位。
此項預測工作獲得中央領導,如李鵬、朱鎔基、李嵐清、鄒家華、溫家寶等16次以上好評。如李鵬1997年在全國政協八屆五次會議科技組會上說:“最近這幾年中國科學院所做的糧食產量預報,應該說是比較準確的”;鄒家華於1996年5月31日在預測報告上批示:“這個工作有很高的科學性,有相當高的精確度”。在1999年第15屆國際運籌聯(IFORS)大會上,此項目獲得“國際運籌學進展獎”一等獎,1992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