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安縣

陝西省商洛市所轄縣

鎮安縣,是陝西省商洛市所轄的建置之一。位於陝西省東南部,秦嶺南麓,商洛市西南,漢江支流乾佑河與旬河中游,東西長175.5公里,南北寬72.5公里,總面積3487平方公里。地勢是西北高,東南低,山大溝多,耕地少,是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區。鎮安縣是全國科普試驗縣,全國醫改試點縣,陝西省園林城市,陝西省衛生縣城,其中鎮安大板栗以個大色潤、甜脆可口、顆粒飽滿、營養豐富、品質獨特而聞名全國,被譽為“中國板栗之鄉”。自古是西安通往安康的要道,是聯繫陝西與湖北的天然紐帶,素有“秦楚咽喉”之稱。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2019年5月7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鎮安縣退出貧困縣序列。2019年9月20日,獲得全國綠化模範單位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夜景縣城全貌
夜景縣城全貌
鎮安縣歷史悠久。夏朝屬酆(豐)域之地;殷商、西周為蜀地。春秋時屬楚之酆地,戰國時歸楚郇陽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全國分為三十六郡,鎮安屬漢中郡轄地。
西漢時,鎮安屬漢中郡西城縣轄地。
東漢末期(公元188年~220年),鎮安歸益州漢中郡。三國時屬郇陽轄地。
西晉泰始二年(266年),分京兆南部及平陽北部設置豐陽縣,屬上洛郡,轄今山陽、鎮安、柞水。東晉建武元年(317年)撤豐陽,鎮安屬上洛郡轄地。北魏太安二年(456年)復設豐陽縣,屬上庸郡。
武則天通天元年(696年)分豐陽西(即今柞水縣界牌灣以南、寧陝縣的東北部及鎮安縣轄地)置安業縣,屬商州。鎮安從此時起開始設縣。唐景龍二年(708年)安業縣屬京兆府。景雲元年(710年)改屬商州。乾元元年(758年)改名乾元縣,屬京兆府,繼還屬商州。後漢乾佑二年(949年)改名乾佑縣,屬京兆府。
北宋開寶九年(976年),乾佑縣屬永興軍路。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年),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縣屬該路京兆府。金朝廢縣,降為乾佑鎮,入咸寧縣隸屬西安府。
元代,咸寧屬陝西行省;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復設乾佑縣,屬金州轄。明洪武八年(1375年),復為乾佑巡檢司,屬咸寧縣轄。
明景泰三年(1452年秋),因咸寧、長安二縣民居分散,故在乾佑巡檢司北置縣,取名鎮安,直屬西安府。成化十三年(1477年),改屬西安府商州。
清雍正三年(1725年),鎮安商州直隸州轄,商州屬陝西潼商道。民國二年(1913年)撤銷西安府建制,鎮安由漢中道管轄。民國22年(1933年)廢除道的建制后,鎮安由陝西省直轄。民國24年(1935年),鎮安縣改屬中華民國陝西省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至1949年。
鎮安縣魁星樓
鎮安縣魁星樓
1949年11月,鎮安縣全境解放,隸屬陝南行署商雒分區。1950年屬商雒專區。1958年12月,柞水縣併入。1961年9月,恢復柞水縣。1964年商雒專區改名為商洛專區,1970年商洛專區改稱商洛地區,鎮安均屬之。2001年8月31日,商洛地區改為商洛市,鎮安屬之至今未變。

地理環境


位置

鎮安縣位於秦嶺東段南麓,陝西省東南部,秦嶺南麓,商洛地區西南隅,乾佑河和旬河中游。位於北緯33.8'至33.48"57',東經10834"35'至10936"51'。東接山陽縣和湖北鄖西縣,西鄰寧陝縣,南與旬陽縣接壤,北與柞水縣相連。距陝西省西安市98公里,離商洛市178公里。

地貌

鎮安縣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山勢叢橫交錯,浸蝕河流眾多,形成山、川、坪、灘縱橫一體的掌形葉脈狀地貌和複雜多樣。鎮安縣地處秦嶺南麓秦巴山地,位於秦嶺地槽褶皺系的南秦嶺印支褶皺地帶。鎮安地形複雜,最突出的特徵是山地面積廣大,山大溝深,山河相間,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位於楊泗和栗扎之間的鷹嘴石,海拔2601.6m,是鎮安最高點,最低點位於龍勝鄉旬河村石家溝口,海拔344m,最大高差2257.6m,鎮安境內多山,地形以山地為主。廣洞山、迷魂陣、鷹嘴石、塔雲山、海棠山、王龍山、香爐山、古道嶺、北陽山、戴家嶺、郝家山、雞上架12大山係為主要山脈,鎮安有大小河流5801條,河流水域面積61萬畝,屬長江水系漢江支流,過境河流有洵河、乾佑河,出境河流有5條,流域多為林區。

氣候

鎮安地處南北氣溫0℃分界線和800毫米降水線上,南北氣候共存,南北生物皆有,南北景觀薈萃,雖屬長江流域,但有黃土風情,雖歸西北地區,卻有江南美景,屬於北涼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段,半濕潤性氣候。年均日照1947.4小時,年平均風速1.4米/秒,年均氣溫12.2℃,無霜期206天,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年平均降雨量804.8毫米。鎮安縣由於地形複雜,氣候垂直差異較大,素有“高一丈不一樣,陰陽坡差的多”氣候差異農諺。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境內有大小河流5800多條,其中流域面積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87條,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旬河、乾佑河貫穿全境。水力資源蘊藏量32.6萬千瓦,可開發利用12萬千瓦,是中國農村初級電氣化達標縣。水流充沛,落差較大的鮑家埡、柴坪兩處水力資源已列入國家長江支流漢江中上游梯級開發規劃。

礦產資源

已初步探明具有開採價值的金、銀、銅、鐵、鉛、鋅、錳、銻等金屬礦14種,石灰石、滑石、大理石、花崗岩、重晶石、白雲石等非金屬礦19種。其中黃金儲量60噸,鉛鋅礦儲量40萬噸,石灰石C+D級儲量4.5億噸。

土壤資源

鎮安城區星星景觀
鎮安城區星星景觀
鎮安境內土壤的特點是:成土過程短,石礫、沙礫含量大,土質粘重,耕性不良土層較薄,水土流失嚴重,土壤有機質含量少,速效養分含量低,氮、磷比例失調。在地理分佈上具有明顯的水平地帶性、垂直地帶性和地域性特點。土壤分佈自南向北隨緯度的變化,氣候由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植被類型也隨之變化,所發育的土壤也不相同,具有水平地帶分佈的規律,主要有膠泥土、沙土、石碴土、淤泥、水稻土5個土類。

植被資源

鎮安是陝西省5大林區之一,境內種子植物達1300多種,境內主要樹種188種,北亞熱帶的油桐、柑橘、棕櫚、楓香,暖溫帶的油松、雲杉、漆樹、板栗、核桃均生長良好,其中銀杏、樟樹、木蘭、桂花等為名貴樹種,紅豆杉、銀杏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小麥樹、杜仲、連香樹、秦嶺冷杉、山柏樹、香果樹、狹葉瓶爾小草屋國家級保護對象,鎮安大板栗、核桃、象園茶、生漆等大宗林特產品聞名國內外。天麻、二花、五味子、當歸等野生中藥材達480餘種,素有“天然葯庫”之稱。

動物資源

野生動物300餘種,其中屬國家級和省級保護的珍稀野生動物27種:羚牛、青羊、蘇門羚、林麓、金錢豹、雲豹、黑熊、大靈貓、毛冠鹿、宏羊、大鯢、鎳雞、金貓、錦雞、紅腰角、紅角號鳥、老鷹、雀鷹、灰鶴等。

行政區劃


鎮安縣轄14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永樂街道辦事處、回龍鎮、鐵廠鎮、大坪鎮、米糧鎮、茅坪回族鎮、西口回族鎮、高峰鎮、青銅關鎮、柴坪鎮、達仁鎮、木王鎮、雲蓋寺鎮、廟溝鎮、月河鎮。
名稱直轄
永樂街道辦事處轄北城,青河、安山、山海、王家坪、金盆、新衣、中合、胡嶺、花甲、孫家砭、八畝坪、楊家河、鴛鴦池、東河口,杏樹坡村典史、栗園、樊里、票海、大坪、木園、太平、螞蝗25個村和縣河、鎮城,青槐3個社區
回龍鎮轄水源、和坪、棗園、百合、宏豐、回龍、雙龍、萬壽、青娥9個村
鐵廠鎮轄紅銅、鐵銅、姬家河、鐵廠、庄河、安泰、新聯、新聲、西溝口、新民10個村
大坪鎮轄岩屋、小河子、廟溝、鳳凰、芋園、紅旗、龍池、西河、全勝、龍灣、白象、旗幟、三義13個村
米糧鎮轄樹坪、月明、清泉、八一、紅衛、光明、聯盟、豐河、門裡、水峽、歡迎、岩子、西河、江西、青泥、東鋪、蓮池、蜂王、安樂、界河20個村
茅坪鎮轄五星、峰景、茅坪、元坪、紅光、五福村、腰庄河村5個村
西口鎮轄上河、石景、黑溝、長發、聶家溝、農豐、豐嶺、安嶺、青樹、孫家坪、東庄、石門、寶石13個村
高峰鎮轄雙寨、青山、魚坪、升坪、新坪、銀坪、農科、永豐、兩河、豐富、營勝、東嶺、正河、三台、西坡、東坡、連家溝、東長溝18個村
青銅關鎮轄青梅、鄉中、前灣、柏勝、銅關、張家坪、冷水河、營豐、東坪、茨溝、豐收、柏樹、月星、陽山、悅愛、興隆、早陽、旬河、龍勝19個村
柴坪鎮轄柴坪、金廠、向陽、梅子、和睦、建國、松柏、金虎、安坪、楓坪、枇杷、余師、文家廟、楓元、祝坪、石灣16個村
達仁鎮轄水利、獅子口、象園、麗光、雙河、金磚、山莊、觀坪、西鳳、玉泉、春光、黃龍、農光13個村
木王鎮轄朝陽、坪勝、長坪、栗扎坪、近安、月坪、米糧寺、平安、勝利、桂林10個村
東川鎮轄八盤、西川、川河、蔡土嶺、高河、鄭家莊、益興、羅家營、先鋒、新華、太白廟11個村
雲蓋寺鎮轄雲鎮、三條溝、岩灣、黑窯溝、西華、東洞、西洞、金鐘、金坪9個村
廟溝鎮轄蒿坪、雙廟、東溝、五四、三聯、中坪、雙喜、五一8個村
月河鎮轄先進、菩薩殿、東陽3個村

人口民族


鎮安境內,在清道光三年(1823)、中華民國9年(1920)為人口最多年份。新中國成立后自1949年至1985年的37年中,人口總數除1962年較上一年減少100人外,其餘均與年俱增。其自然增長率除1959年為負數外,其餘均為正數增長,最高是1956年為35.76‰,最低是1983年為5.04‰。
1975年,計劃生育工作深入開展后,人口數量有所控制。1990年,人口出生率比1982年增加7.25個千分點,死亡率減少0.47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增加7.72個千分點。漢族人口增長7.72%,少數民族增長10.15%。文盲半文盲人口佔總人口的28.48%;城鎮人口佔總人口的11.05%。
鎮安總人口30.2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4.4萬人。有回、滿、壯等11個少數民族1.3萬多人,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7個鎮、19個村,設有西口、茅坪兩個回族鎮,佔全省民族鎮總數的2/3。

經濟


2019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11.2億元、增長8%,增速居全市第三位;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2.39億元、增長3.7%,增速居全市第二位;規上工業增加值達到31.84億元、增長15.2%,增速居全市第一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5.68億元、增長13.2%,增速居全市第一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86億元,增長11.2%,增速居全市第一位;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87億元,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25980元和9160元、增長8.3%和9.7%,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市第一位。全縣建成扶貧工廠(車間)208個,帶動4000多名貧困勞動力和搬遷群眾就近就業;建設扶貧光伏電站48個、已併網發電36個,帶聯3194戶貧困群眾長期受益,村集體經濟年平均收入在5萬元以上。全縣建成集中安置點55個,易地扶貧搬遷8059戶,危房改造3853戶,民居改造1.2萬戶。

農業

1949年糧食總產僅29090噸,牧業產值171.7萬元,多種經營收入296.4萬元(包括副業、林業、漁業)。1951年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實現了耕者有其田,大大解放了生產力,連續三年增產。1952年糧食總產42430噸。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農業上出現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和“割資本主義尾巴”、單一農業經營等“左”傾失誤。接著“文化大革命”的干擾,阻礙了農業、畜牧業、多種經營的發展。1967年糧食總產量降為37615噸。后經調整農村政策到1977年,糧食總產達到73100噸。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農業實行並逐步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89年糧食總產86150噸。農業總產值13051萬元,其中:畜牧業總產值3682萬元,副業產值2092萬元。
2010年,鎮安縣糧食總產量達到10.4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718元,農業總產值達到13.78億元。
2012年,鎮安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8.79億元。糧食總產量達到9.25萬噸,其中夏糧3.58萬噸,秋糧5.67萬噸。油料產量5923噸;蔬菜產量64015噸;茶葉產量182噸;烤煙產量6269噸。
2016年,堅持農業強基,大力發展高山農產,板栗、核桃、茶葉、烤煙、蠶桑、魔芋、中藥材、白山羊等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壯大,農業總產值和農業增加值分別達到22.3億元和12.3億元。

工業

鎮安在解放前無現代工業,所謂工業只有手工造紙、鑄鏵、制磚、榨油、淘金、土紡、燒石灰等十多個行業。1949年總產值僅52.3萬元。
新中國成立后,鎮安逐步建立起以社會主義公有製為主體的地方工業。1989年總產值比1950年增長28.64倍,有工業企業123個,其中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23個,縣屬集體所有制工業企業9個,鄉鎮工業企業91個,共有職工2877人。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2493萬元,全民所有制工業、縣屬集體工業和鄉鎮工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分別是1777萬元、78萬元、637萬元。
2012年,鎮安縣實現工業增加值12.89億元,實現銷售收入30.04億元,實現利潤2.72億元,實現稅金2.08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30.72億元;實現銷售產值28.54億元;實現利潤1.87億元;稅金總額1.46億元。
2016年,堅持工業強縣,建成縣域工業集中區、雲鎮中小企業孵化園、文家石材產業園,全縣規模企業從19戶發展到42戶,規模工業總產值從18億元增長到88.7億元,增長了4倍。

文化


遊藝

鎮安縣民間藝術歷史悠久,項目多樣,活動時間多集中在春節和正月十五前後。在雲鎮、縣城、大坪、白塔、西鎮、柴坪等集鎮尤為興盛。形式主要有:舞獅子、龍燈、旱船、竹馬、社火。

民樂

山歌是縣境流行最廣泛的歌謠,鎮安山歌非常豐富。其中有歌唱民間愛情生活的“梅花香”、“鬧五更”、“八板頭”、“女望郎”、“十探妹”、“十二把扇子”等,也有歌唱帝王將相的“取長沙”、“王彥章擺渡”、“桃園三結義”等,還有歌唱解放戰爭、土地改革等。

交通


鎮安於1958年修通山鎮公路。地方公路在貫徹“地、群、普”方針中,採用“民辦公助、民工建勤”辦法不斷增修,至1982年縣內實現區區鄉鄉全部通公路。1985年後,採用“以工代賑”辦法進行公路建設,地方公路網路初步形成。1989年縣境內有幹線公路2條,長125.8公里;地方公路48條,長846公里;專用公路6條,長62.5公里。
2012年末,鎮安縣公路總里程3107公里,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980公里,其中二級公路3.2公里、三級公路95.9公里、四級公路1621.1公里。油路里程達到1487.4公里,高速公路50.2公里,等外公路1337公里。通村公路100%等級化,鎮安縣95%以上的行政村和社區已經建成通村水泥路。並初步形成以鐵路高速路為主幹,以縣城為中心,以通鄉油路和通村水泥路為重點的交通網路。

社會


衛生

明、清時只在集鎮和河川要道有中、草醫治療疾病。中華民國(以下簡稱民國)30年(1941)鎮安縣僅有24家藥鋪,138名醫生,且多採用中草藥,西藥貨缺價昂。民國末年人均壽命不到40歲。
1949年鎮安縣全境解放后,衛生界推行“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的方針,不斷增設各級醫療機構,培養醫務人員,購置醫療器械。鎮安縣人民醫院成為縣內的醫療中心,區有地段醫院,鄉有衛生院,村有合作醫療站,形成了“四級衛生醫療網路”。1989年鎮安縣平均283人中有1名醫生。病床增至300張,縣、區醫院增設現代化儀器,加強輔助診療。1990年人口平均壽命為70歲。
2012年,鎮安縣擁有醫院、衛生院28個,擁有床位1000張。衛生技術人員1141人,其中醫生421人、衛生防疫人員66人,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數41人。
2016年,深入推進綜合醫改試點,新農合住院補償比例提高到75%以上,鎮安被確定為“全國綜合醫改示範縣”。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科技

新中國成立后,科技人員多為大專院校分配的畢業生。1978年後,通過自學考試、進修、函授等方式培養了一批科技人員。1983年鎮安以優厚待遇開始引進科技人員6名。1989年,黨政機關和事企業單位有大專文化程度的科技人員856人,具有中專文化程度的2184人。在科技人員中獲得各種專業技術職稱的3297人。
1989年鎮安的科技人員分佈是:工程技術人員共178人,其中中級24人,初級154人;農業技術人員共185人,其中副高級3人,中級22人,初級160人;醫藥衛生技術人員共433人,其中副高級3人,中級38人,初級292人;教育系統科技人員共1756人,其中副高級10人,中級210人,初級1536人。科技人員主要分佈在教育、衛生、農業系統,分別占科技人員的53.26%、13.13%和5.61%。
2012年,鎮安縣專利申請量達到57件,占年度任務42件的136%,同比2011年增長128%,其中,發明專利達到38件,授權8件。

教育

綉屏夜景
綉屏夜景
民國31年(1942)鎮安創辦縣立初級中學,校址在縣城後街城隍廟,校園面積18畝,校舍60多間,招聘教職員13人。通過考試第一屆錄取學生120名,設2個教學班。民國時期縣初級中學共招生8屆,收學生766名,畢業5屆,畢業學生341名(包括簡師班34名)。
1950年秋,縣中學恢復初中一、二年級兩個班,招收學生58名。1951年柞水縣初級中學併入鎮安縣中學后,教學班增到3個,有學生110名,教職工6人。1960年鎮柞合縣期間,中學增到8所,即一中設在城關,二中設在鳳鎮,三中設在石鎮,四中設在西口,五中設在大坪,六中設在紅岩寺,七中設在東川,八中設在柴坪,共23個教學班,1779名學生,109名教職工。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中學停止招生,在校學生“停課鬧革命”。1969年實行開門辦學,人民公社辦起中學47所。
1970年縣內58個公社均辦起中學。1978年鎮安縣中學被列為省重點完全中學,白塔中學、西口中學、柴坪中學被列為普通完全中學,初級中學保留37所。
1981年每區有一所完全中學。1982~1987年在普及小學教育中,將6所完全中學改為初級中學。1989年有初中教學班158個,在校學生5981名,高中教學班34個,在校學生1578人。
2012年,鎮安縣高考二本以上上線1075人,中考成績連續11年蟬聯商洛市第一。各類學校在校學生38289人,其中中學在校學生20553人,小學在校學生17736人。初中畢業升學率97.6%,小學畢業升學率100%。
2016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線人數4956人,上線率名列全市前茅,14名學生考入北大、清華等名校。

旅遊


岩屋村落遺址
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晚期。中心點在今岩屋小學,東西約50米,南北約60米。遺址有陶窯。內有厚唇斂口缽、尖底瓶、小罐等。陶質有夾砂灰陶、泥質灰陶、細泥紅陶、夾砂紅陶。紋飾有繩紋、附加堆紋。
趙家灣村落遺址
屬仰韶文化。在米糧鄉十字河口的三角地帶,由於大部分被河水沖毀,遺址面積尚未弄清,其灰色土裡夾有泥質紅陶片和夾砂紅陶片。遺物有泥質紅陶缽、尖底瓶殘片等。紋飾以繩紋為主,尖底瓶為線紋。
前灣村落遺址
屬龍山文化時代。在白塔鄉白灣村前灣,地處米糧河口的三角地帶。遺址被水沖毀,面積為長30米,寬40米。灰層中有鹿腿骨,平底罐,陶碗等,紋飾多為繩紋,陶片以灰陶為主,褐色陶次之。

木王國家森林公園

木王國家森林公園
木王國家森林公園
木王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鎮安縣西部木王國有林場境內,距鎮安縣城78公里,距西安市156公里,總面積3616公頃,2003年12月被國家林業局批准建立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木王國家森林公園森林植物茂盛,原始森林蔥鬱神秘,高山濕地險象環生,珍禽異獸出沒其間,整個公園濃縮秦嶺旅遊資源的精華,以林海、杜鵑、奇峰、怪石為主,融林、花、峰、石、水、洞景為一體,集雄、奇、秀、險、野、幽、閑於一身,有3河9溪18瀑36潭72峰108個景點,有“萬象森列、天開畫卷”之美稱。

塔雲山景區

塔雲山景區
塔雲山景區
塔雲山,地處秦嶺南麓,位居鎮安縣城西約20公里處,是秦嶺山系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主峰海拔1665米,因其形似寶塔,直聳雲端,故稱“塔兒山”。清代鎮安進士晏安瀾後來改名為塔雲山。是著名的道教聖地。金頂是塔雲山畫龍點睛之筆,素有“金頂刺青天,松海雲霧間”之美譽,鎮安舊志稱其為“邑西仙境”。塔雲山以險、奇、秀、峻、神而著稱,不僅擁有絢麗多彩的自然風光,而且具有厚重久遠的道教文化。險峰、怪石、古松、雲海、幽洞、峽谷、密林等與道教文化人文景觀相融一體。

綉屏公園

綉屏公園地處鎮安縣新老城區之間的日幾山,因日幾山又名綉屏山而得名。綉屏公園是一座集休閑、健身、娛樂、科普、觀光於一體的綜合性山體生態公園。公園面積800餘畝,分佈在一梁一漕兩面坡,園內亭台樓閣、街庄廟廊、林路苑場;燈盞音響、石桌石凳、石雕奇石,各具特色;石材牌樓、石材浮雕、各有千秋;魁星樓、氣象閣、文廟、孔子像、聶翁亭、安瀾亭、俞公亭、觀景台、花架廊、亮化塔、秀山花園、綉屏廣場、永樂古街、綉屏山莊,彰顯鎮安豐厚的歷史文化和現代文化,梁脊林蔭道、密植松柏林、珍稀樹木園、銀杏紫薇園、紅葉還春園、桂花園、六合園、百竹園、怡心苑,構成公園綠色秀美的自然景觀。

童話磨石溝

磨石溝位於鎮安縣城以南16公里處,東接西康高速路東坪出口,西連塔雲山景區,轄長14公里,涉及10個村民小組2235人,被列為“國家級旅遊扶貧示範園區”。磨石溝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是鎮安縣依託塔雲山4A景區,重點打造的一處美麗鄉村升級版,整個項目集生態、旅遊、觀光、休閑為一體,強化出了青山綠水與民居的和諧共存,讓綠色成為美麗鄉村的主色調,讓迷幻成為主題調,讓隱村成為一種時尚,以期帶動旅遊業的上檔升級,提升當地群眾生活條件。

代表人物


李垂街,字重創,生年不詳,卒於明萬曆末年,葬磨里溝東長溝。明嘉靖年間朝令由山西洪洞縣遷居鎮安縣磨里溝花園。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乙未科垂街舉進士,曾任直隸順天府香河縣知縣、工部員外郎、九江道台。
聶燾,(1694~1773),字閑有,號環溪,湖南省衡山縣人。雍正十三年(1735)中舉,乾隆二年(1737)中進士,十三年(1748)八月出任鎮安知縣。遂致力於民生,安心山區小邑供職,以實心行實政,為民造福。乾隆三十八年(1773)舉鄉飲大賓,卒年79歲。入鎮安名宦祠、鳳翔鄉賢祠。著有《熟總》、《鎮安縣誌》、《存知錄》、《環溪草堂文集》四卷及其他詩文。其父繼模的《誡子書》入《政令全書》。

獲得榮譽


2019年9月20日,獲得全國綠化模範單位榮譽稱號。
2020年4月,被中共陝西省委平安陝西建設領導小組授予“2019年度平安縣”榮譽稱號。
2020年9月29日,被交通運輸部、財政部確定為“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地區”。
2021年8月,入選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