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干動脈瘤
腹腔干動脈瘤
腹腔干動脈瘤是腹腔干動脈擴張形成的動脈瘤。可合併其他內臟動脈瘤或腹主動脈瘤。該病多發於中年以上,無男女性別差異。臨床極為少見。該病常見病因為動脈粥樣硬化,其他病因包括感染、外傷、結締組織病或脈管炎(結節性多動脈炎、肌纖維發育不良、白塞綜合征)。多數無臨床癥狀,僅少數出現癥狀和體征。如上腹部不適,嚴重時可放射到後背,腹部包塊,有消化道出血,動脈瘤壓迫食道時還可產生吞咽困難、食慾減退及體重減輕。腹腔干動脈瘤的治療是開放手術和腔內治療。腹腔干動脈瘤術後效果良好。腹腔干動脈瘤治療不及時,可引起腹痛、腹部包塊、消化道出血、動脈瘤破裂危及生命。
● 血管外科、普通外科
● 動脈粥樣硬化為最常見的病因。
● 其他病因包括感染、外傷、結締組織病或脈管炎(結節性多動脈炎、肌纖維發育不良、白塞綜合征)。
● 腹腔肝動脈瘤起病隱匿,早期無任何癥狀,大部分體檢發現腹部包塊就診,僅少數出現癥狀。
● 上腹部不適,嚴重時可放射到後背。
● 腹部包塊。
● 動脈瘤壓迫食道時還可產生吞咽困難、食慾減退及體重減輕。
● 動脈瘤破裂可出現腹痛,伴有消化道出血。
● 劇烈的腹痛后出現血壓下降、休克。
● 進食后腹痛加重說明存在腸道缺血。
● 多層螺旋CT 血管成像( MSCTA)檢查:能顯示動脈瘤壁的情況、內部結構以及與周圍血管分支及組織的關係。可以直觀地顯示瘤體形態及其與腹主動脈和腹腔干分支的關係。是診斷內臟動脈瘤的首選方法。
● 超聲檢查:能夠準確反映動脈瘤的部位、大小和血流動力學的特徵,是常規檢查手段。
● 臨床癥狀常不典型,偶然發現或體檢發現腹部包塊。僅少數出現上腹不適、腹痛、腫瘤壓迫、消化道出血等癥狀。
● 查體可有腹部壓痛、搏動性包塊。腹部可聞及收縮期雜音。
● 超聲檢查、多層螺旋CT 血管成像檢查等聯合檢查直觀地顯示瘤體形態及其與腹主動脈和腹腔干分支的關係,可確診,並為手術提供了依據。
● 出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就醫,不能自己判斷。
● 本病需與腹主動脈瘤等疾病鑒別。
● 由於臨床表現多樣,缺乏特異性,主要依靠超聲、CT影像學診斷。術前診斷困難,不易鑒別。
● 傳統的開放性手術:包括出入瘤動脈的單純結紮、動脈瘤曠置術、動脈瘤縮縫術、動脈瘤切除血管間置移植術或旁路術等。開放手術可以在直視下處理動脈瘤,近遠期療效確切。是腔內治療的重要補充和有力保障。
● 腔內治療:無論擇期手術還是急診治療已經破裂的內臟動脈瘤,腔內技術都可以作為首選的治療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載瘤動脈栓塞術、瘤腔填塞術、覆膜支架隔絕術等或者以上幾種方法的聯合應用。
● 可引起腹痛、腹部包塊、消化道出血等癥狀,影響工作和生活。
● 動脈瘤破裂可危及生命。
● 腹腔干動脈瘤術後效果良好,需定期複查。
● 重視常規體檢,包括定期健康體檢、個人經常性的自我體檢。發現異常及早就診。
● 積極治療原發病、降低“三高”。改變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有規律的鍛煉,戒煙、戒酒。
● 避免腹部外傷。
● 要堅持複診,及時了解身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