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歇性斜視

間歇性斜視

間歇性斜視是指眼位處於隱斜視與恆定性斜視之間的一種過渡型斜視,可通過正常融合功能控制眼位至正位。間歇性斜視是由於集合與分開功能失衡所致,具體病因機制尚未完全清楚。間歇性斜視可分為間歇性外斜視、屈光調節性內斜視與周期性內斜視。最為常見的間歇性斜視是間歇性外斜視,發病於2歲之前發病率約為25%~35%。間歇性內斜視多見於屈光調節性內斜視初期,周期性內斜視比較罕見。間歇性外斜視患者在戶外強光下喜閉上一隻眼,在注意力不集中,疲勞或長時間近距離閱讀後出現顯性外斜視;屈光調節性內斜視在注視目標時,過度使用調節而出現內斜視,完全矯正遠視后,其內斜視消失;周期性內斜視具有規律性的時鐘效應,正位視與內斜視交替出現,一般為48小時一周期。間歇性斜視的主要治療方法是首先矯正屈光不正,特別是屈光調節性內斜視,務必要完全矯正遠視,而大多數間歇性外斜視與周期性內斜視是通過手術治療。間歇性斜視大多數擁有一定的雙眼視功能,但未及時矯正會轉變為恆定性斜視,破壞雙眼單視功能,但一般不會引起斜視性弱視。

就診科室


● 眼科

病因


● 間歇性斜視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確。
● 間歇性外斜視可能與集合功能下降有關。
● 屈光調節性內斜視是因遠視未及時被矯正,過度使用調節致集合過強而發生內斜視。

癥狀


● 間歇性外斜視好發於4~5歲兒童,表現為疲勞或注意力不集中時出現外斜,注意力集中時眼位可至正位,患者在戶外強光時喜歡閉上一隻眼,偶爾有復視癥狀或視物變小癥狀。
● 屈光調節性內斜視在看清目標時發生內斜視與復視。
● 周期性內斜視交替出現正位日與內斜視日,一般為兩天一周期。

檢查


● 確診間歇性斜視需要進行遠近斜視角度測量、眼球運動檢查、雙眼視功能與AC/A值測量。
● 看近與看遠斜視角度測量
● ● 在矯正屈光度后,利用交替遮蓋聯合三稜鏡中和法測量看近與看遠斜視角度測量,間歇性外斜視要遮蔽一隻眼1小時或加用+3.00DS正鏡片后再次測量看近與看遠斜視角度。間歇性內斜視要測量與計算AC/A比值。
● 遮蓋試驗與眼球運動檢查
● ● 分別行交替遮蓋與遮蓋去遮蓋試驗,單眼運動以及雙眼同向運動檢查,測量集合近點。
● 雙眼視功能
● ● 利用Worth 4點燈或Bagolini線狀鏡檢測同時視功能,同視機與立體視覺圖分別測定融合範圍與立體視銳度。

診斷


● 醫生根據病史,典型的臨床表現及眼科專科檢查可診斷本病。
● 間歇性外斜視可表現為在戶外強光下喜閉上一隻眼注意力不集中,疲勞或長時間近距離閱讀後出現顯性外斜視,但可自我控制至正位。
● 屈光調節性內斜視充分矯正遠視后斜視消失,AC/A比值正常。
● 周期性內斜視比較罕見,正位視與顯性內斜視交替出現,循環不息,一般為48小時一周期。
● 間歇性斜視患者斜視角度不穩定,眼球運動無明顯受限制。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要與臨床常見的其他間歇性發病的斜視進行鑒別。
● 眼肌型重症肌無力:眼肌型重症肌無力是一種因神經肌肉遞質傳導障礙而影響眼外肌收縮功能的慢性眼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在20~30歲發病,常以上瞼下垂為首發癥狀,隨後出現復視與眼球運動障礙,但不累及眼內肌,最終至眼外肌全麻痹,眼球呈固定狀。上述癥狀常表現為晨輕暮重,往往疲勞時加重,休息后或注射抗膽鹼酯酶藥物后癥狀明顯減輕或消失。
● 分離性水平斜視:被遮蓋一眼後有間歇性外轉與上轉,斜視角度變化大,用中密度濾過片置於注視眼前,被分離眼回到原在位甚至內斜視。用交替遮蓋聯合三稜鏡測量結果斜視度遠小於患者自發的或遮蓋下的斜視角度。
● 分離性垂直性偏斜:分離性垂直性偏斜又稱交替性上隱斜視,是指病因不明,發病機制違背了Hering定律,雙眼交替遮蓋時被遮眼上漂合併外旋,去遮蓋后眼位緩慢回到注視位合併內旋,看遠時容易暴露,常伴有隱性眼球震顫。存在Bielschowsky現象(被遮眼隨濾光片密度增高眼位上漂,當濾光片密度減低時上斜眼回落甚至超過注視位呈低位)。

治療


● 可根據病情選擇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
● 保守治療:對於間歇性外斜視,斜視角度小於20PD,顯性斜視頻率低,無中心凹抑制或雙眼視功能良好者可採取保守治療,首先要矯正屈光不正,再行正位視訓練。屈光調節性內斜視要完全矯正遠視,積極治療弱視與正位視訓練。
● 手術治療:能配合檢查者、斜視角大於15PD、融合功能不良者與近立體視銳度大於60弧秒的間歇性外斜視應儘早手術矯正。周期性斜視主張按斜視日的最大斜視角施行手術矯正。

危害


● 間歇性斜視會出現視疲勞或復視,融合功能進一步受損會發展為恆定性斜視,導致單眼抑制與立體盲。
● 間歇性斜視會影響患者容貌,導致心理自卑感。

預后


● 間歇性斜視一般經過合理手術與非手術矯正能恢複眼位與雙眼單視功能。屈光調節性內斜視部分患者日後會轉變為部分調節性內斜視。

預防


● 有斜視家族史,需要定期檢測眼位與雙眼視功能,做到早發現早預防。
● 嬰幼兒要盡量避免熱驚厥、驚嚇或長時間單眼遮蓋破壞雙眼視功能。
● 及時合理矯正屈光不正或屈光參差,尤其為遠視兒童,要堅持科學配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