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發展

關係中華民族發展的大事

人口發展是作為社會生活主體的人口,隨著社會生產方式的進步,社會經濟條件的變化,其數量、質量和結構及其與外部的關糸不斷由低級向高級運動的過程。人口發展意味著作為社會生活主體的人口,特別是勞動力人口征服自然能力的發展,科學技術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認識和運用自然規律、社會規律不斷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能力的發展。人口發展既有數量的發展變化,也有質量的發展和飛躍。

目錄

簡介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生產方式的進步,人口數量、質量和結構及其與社會經濟、環境等諸方面的關係不斷由低級向高級運動的過程。它包括人口數量的增減變化、人口素質的提高改善以及人口狀況的變動等各個方面,而成為與社會經濟發展相協調的人口最高運動形式。
人口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又是今後社會發展的起點,沒有絕對靜止、永恆不變的人口。人口發展首先是人口量變與質變的過程。人口發展不僅是人口數量的增減變化,而且包括人口質量諸方面的飛躍發展,即人口的身體素質、文化教育和科學技術水平的全面提高,認識、改造自然和社會的能力的發展。人口發展也包括人口結構的變動。人口數量的增減、質量的高低,以及人口變動過程都會導致人口結構的變化,而人口結構則是人口發展的內在機制。
人口發展還包括作為基本生產力和消費力的人口與經濟相互制約關係的發展。人口作為基本生產力,必須與生產資料的性質和比例相適應。原始社會的勞動人口只佔有非常簡陋的生產工具,現代化生產的工人則裝備有極為龐大而複雜的勞動手段體系,勞動條件和勞動內容及勞動者自身的素質都有了質的飛躍。作為消費力的人口與消費資料之間也有著相互制約的關係。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內容和結構都在不斷提高。
人口發展過程是生物學過程和社會過程的統一,生物學規律和自然環境是人口發展的自然基礎,人口發展本質上是社會過程。引起人口發展的根本原因是社會生產方式由低級向高級的更替運動。人口發展由構成社會生產力的人口要素和物的要素之間的矛盾運動所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勞動者的數量和質量與之相適應,這是人口發展的基本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