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技術與機床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北京機床研究所主辦雜誌

《製造技術與機床》創刊於1951年,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北京機床研究所主辦的工程科技類學術期刊。

據2020年第5期期刊內頁顯示,《製造技術與機床》編輯委員會有委員55人,專家顧問6人。

據2020年6月11日中國知網顯示,《製造技術與機床》共出版文獻21161篇、總被下載1648501次、總被引53345次,(2019)複合影響因子為0.575,(2019)綜合影響因子為0.340;據2020年6月1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製造技術與機床》共載文11070篇、被引量42409次、下載量452771次,基金論文量為3074篇,2017年影響因子為0.41。

歷史沿革


1951年8月,《機械》創刊。
1952年,《機械》刊期為月刊。
1953年,《機械》更名為《機床與工具》,出版了7期。
1954年,《機床與工具》刊期變更為半月刊。
1957年,《機床與工具》刊期變更為月刊。
1959年,《機床與工具》刊期變更為半月刊。
1960年,《機床與工具》刊期變更為月刊。
1965年,《機床與工具》更名為《機械加工》,出版了5期。
1966年,《機械加工》出版了9期。
1970年,《機械加工》更名為《機床情報》,出版了1期。
1971年,《機床情報》刊期變更為半年刊。
1972年,《機床情報》刊期變更為雙月刊。
1973年,《機床情報》刊期變更為季刊。
1974年,《機床情報》更名為《機床》,刊期變更為雙月刊。
1979年,《機床》刊期變更為月刊。
1994年,《機床》更名為《製造技術與機床》。
2014年12月,《製造技術與機床》入選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欄目介紹


欄目方向
● 主要欄目
綜述設計與研究工藝與檢測
改裝與維修管理技術產品與展品
新技術應用園地企業之窗
● 報道內容
《製造技術與機床》主要報道中國國內外製造技術與機床方面的科技成果和經驗。

人員編製


據2020年第5期期刊內頁顯示,《製造技術與機床》編輯委員會有委員55人,專家顧問6人。
職務名單
委員丁建軍、馬寶順、王太勇、王立平、王先逵、王波、王曉林、石照耀、盧秉恆、葉佩青、付於武、馮平法、馮虎田、劉宇凌、劉志峰、劉春時、劉強、孫江宏、李先廣、李軍、李明、楊京彥、楊建中、吳錫興、沈福金、宋業鈞、張為民、張芳麗、張伯霖、張國雄、張泰昌、張根保、張曙、陸啟建、陳五一、陳吉紅、陳虎、陳明、范晉偉、金福吉、周維泉、房志凱、趙萬生、趙克功、段廣洪、姜增惲、費仁元、徐鴻根、黃田、曹華軍、符祚鋼、梁玉、韓秋實、韓鐳、舒榮輝
專家顧問李培根、楊叔子、陳問源、周延祐、周勤之、盛伯浩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社長、主編梁玉
副主編查初亮
出版部主管高揚
廣告部主管劉鑫磊
主任委員黃正華

主要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20年6月11日中國知網顯示,《製造技術與機床》共出版文獻量21161篇。
據2020年6月1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製造技術與機床》文獻量為11070篇,基金論文量為3074篇。
收錄情況
《製造技術與機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中國學術期刊文摘》摘錄用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美國工程索引》摘錄期刊,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2011—2012)、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文摘與引文資料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萬方資料庫、維普網等收錄。
影響因子
據2020年6月11日中國知網顯示,《製造技術與機床》總被下載次數1648501次、總被引次數53345次,(2019)複合影響因子為0.575,(2019)綜合影響因子為0.340。
據2020年6月1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製造技術與機床》被引量42409次、被下載量452771次;據2017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製造技術與機床》影響因子為0.41,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670種)中排第4004名。

獲得榮譽


獲得國家機械電子工業部1981年度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獲得1990~1992年度北京市廣告協會頒發的“重信譽、創優質服務”先進單位稱號,國家機械工業部1993~1994年度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獲得第二屆(1997年)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所屬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獲得第三屆(2002年)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所屬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2005年獲得北京市職工數控技能大賽“最佳媒體宣傳”獎,2007年獲得機械工業期刊質量評審一等獎,2009年獲得“全國廣告行業文明單位”,2012年獲得全國廣告行業“誠信經營創建單位”,2014年獲得“北京市著名商標”。

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製造技術與機床》報道中國國內外製造技術與機床方面的科技成果和經驗,為提高中國機械製造業技術水平而服務。
投稿指南
為確保該刊登載文章的質量,便於與作者聯繫,縮短稿件處理周期,加快出版進度,該刊已開通網上投稿系統,並請廣大作者投稿時注意以下要求:
1、投稿時,以下信息必須如實並準確填寫:
(1)作者基本信息(該刊在處理稿件、支付稿費和郵寄雜誌等方面都是和通訊作者聯繫),如聯繫方式有變化,應及時通過註冊的用戶名和密碼登錄后修改;
(2)稿件題目、稿件英文題目、中文摘要、英文摘要、中文關鍵詞、英文關鍵詞;
(3)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
以上項目都不能用“無”“沒有”等無效用詞填寫。另外,以下信息如果有,也請如實並準確填寫:
(1)基金項目;
(2)參考文獻。
2、稿件投出前請務必仔細校核,以免投出后再修改,影響稿件處理進程和速度。
3、投稿后,作者根據自己註冊的用戶名和密碼可隨時登錄該刊官網的投稿系統查詢所投稿件的審稿狀態,所以請保存好用戶名和密碼。當已投出稿件必須要修改或有其他情況時,如果改動較小,通過給編輯部發送消息告知修改內容發即可;如果改動較大,請把修改稿通過電子郵件發到編輯部,不要在系統上重複投稿。
4、該刊對來稿採用三審制度,即初審、編審、終審,稿件在初審后還會根據需要請該刊聘請的外審專家進行外審。稿件狀態顯示“可刊”即表示稿件已被該刊正式錄用,顯示“退稿”即稿件沒有被該刊錄用,顯示其他狀態請耐心等待。該刊的稿件處理周期一般約3~8個月。
5、稿件如需加急,請在投稿時仔細閱讀選項並註明,該刊會按加急稿件來處理。
6、已投給該刊的稿件、如想再投給其他雜誌,務請通過電話及時通知該刊編輯部。否則,造成“一稿多投”的現象,後果自負。
7、為擴大該刊及作者所著述文章的影響,該刊已整體加入“萬方數據資源系統”和“CNKI中國知網”等傳播媒體;另外,該刊還加入了“CNKI中國知網”期刊數字化優先出版。為此,該刊鄭重聲明:該刊付給作者的稿酬中已包含作者文章被相關媒體轉載、使用所可能產生的稿酬,作者若對上網或轉載文章的版權有異議,請斟酌投稿。
8、作者請自留底稿,不論是否錄用,該刊均不退原稿。
領導題詞
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鄒家華為該刊題寫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