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2條詞條名為門神的結果 展開
門神
司門守衛之神
門神,即司門守衛之神,是農曆新年貼於門上的一種畫類。作為民間信仰的守衛門戶的神靈,人們將其神像貼於門上,用以驅邪避鬼、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中國民間深受人們歡迎的守護神。按照傳統習俗,每到春節前夕,家家戶戶便忙碌起來寫揮春貼對聯和門神,祈福來年。
根據史料記載,周代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祀門”的活動,而且是極為重要的一項典禮。在門神的傳說中,神荼和鬱壘二神的傳說在民間早有流傳,《山海經》、《風俗通義》、《重修緯書集成》、《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典籍都有記載。
![門神](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0/4/m042d75a9ac4c633960b4b95d5130f7ab.jpg)
門神
門神之神誕之日為正月十五日,民間多有在新春時節,祭祀門神並於大門口張貼門神的習俗。
張貼門神應以進門者為視角,貼於門兩側,畫中門神以對臉相視為正確的傳統貼法,反之則為民間流傳的“貼錯門神”。
《山海經》里就有這樣一段記述:“東海度朔山有大桃樹,蟠屈三千里,其卑枝東北曰鬼門,萬鬼出入也。有二神,一曰神荼,一曰鬱壘,主閱領眾鬼之害人者。”說的是在東海之中有一座神山“度朔山”,這度朔山上有一株特別大的桃樹。這棵大桃樹盤曲三千里,在枝幹延伸出去的最東北處,有一座“鬼門”,那裡是眾鬼出入的門戶。而把守著鬼門的兩位神將,一位叫神荼,一位叫鬱壘,防止害人的鬼進入人們的家中。
另外,還有一些傳說更加詳細地描述了這兩位門神:西南方的門叫“神門”,由神荼守衛,凡有邪神入山偷桃,神荼就用桃木劍砍其頸,用桃枝貫其腮,並將邪神投入海中喂毒龍。東北方的門叫“鬼門”,由鬱壘守衛,如發現餓鬼上樹偷吃,就縛以葦索,射以桃弧,扔到山裡喂老虎。這兩位門神各有十名壯士協助,所有邪神惡鬼見了他們都聞風而逃。
神荼、鬱壘兩兄弟是驅鬼辟邪之神,其形象自然不會慈眉善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有一幅畫,畫中即有神荼、鬱壘的肖像。二神坐在桃樹下,袒胸露腹,虯髯虎鬚,頭上長角,手執桃木劍,一副凶神惡煞的樣子。這種“凶神惡煞”的形象,顯然是人們想象出來的。
從《山海經》等神話故事中可以發現,除了貼門神,當時的人們還有一個習俗:貼桃木。古人認為桃木能夠辟邪,有驅鬼的作用。在桃木上寫符號,便形成了符咒;把桃木打磨成寶劍,便是除妖降魔的桃木劍。《搜神記》佚文記載:“今俗法,每以臘冬除夕,飾桃人,垂葦索,畫虎於門,左右置二燈,象虎眼,以祛不祥。”後來,人們習慣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鬱壘二神的名字,懸掛在門首,這就是“懸桃符”,桃符每年換一次。
宋朝詩人王安石的《元日》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懸桃符的出現也是與唐代時期另一對門神的出現不無關係。
關於貼桃木的風俗,還有一個小典故:五代時期,后蜀的君主孟昶在兩個桃木片上書寫吉祥話掛在宮門口為人們祈福,后被大家仿效傳至民間,這便是春節貼對聯的由來。
回到貼門神的傳說,由於那時候的建築多是木門,所以並沒有實物留存,我們只能從漢代墓葬的墓門雕刻中見到二位神靈的身影。不過,關於門神的故事,在文字上有確切記載的時間是在東漢年間。東漢學者鄭玄在給《禮記·喪服大記》中的“君至,主人迎,先入門右,巫止於門外,君釋菜”這一句做註釋時,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君釋菜,以禮禮門神。”這是“門神”第一次在文字記載中出現。
與鄭玄同時代的學者蔡邕在《獨斷》中也記載了貼門神的風俗:“歲竟,畫荼壘,並懸葦索,以御凶。”到了魏晉南北朝,門神的習俗在民間已廣為流行。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說:“歲旦,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俗謂之門神。”
可惜的是,由於東漢后的三國兩晉時期,戰亂頻發,為防止盜墓的出現,“厚葬”的風俗被當朝統治者放棄。因此,這一時期的墓葬中,很難發現門神的形象,再加上當時建築多為木製,基本上沒有存留關於門神的形象。直到進入隋唐時期,門神習俗出現了新的特徵。
門神為民俗所奉的司門之神。中國民間信奉門神,由來已久。《禮記·祭法》云:王為群姓立七祀,諸侯為國立五祀,大夫立三祀,適士立二祀,皆有“門”、“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可見自先秦以來,上自天子,下至庶人,皆崇拜門神。
![神荼和鬱壘](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a/mfab77ab26f710159ab24a2dbdf8373be.jpg)
神荼和鬱壘
但要明白的是,此後世人所謂的門神實質是因為其有著出色之處而被崇拜供奉,更多的性質是祈願而不是純粹的門神。
到了後來,五花八門新增加的門神取代了神荼、鬱壘等先秦門神,門神的含意、形式和內容隨著歷史的延續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後期新增的門神主要有“祈福類”、“道界類”、“文官類”、“武將類”及“其他雜類”等等。祈福類如賜福天官,道界類如鍾馗與王靈官,文官類魏徵、包公和文天祥,武將類如秦瓊與尉遲恭等等。
![門神(張硯鈞 作)](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6/m3650b0ea28f66e5b77f45fccf57aff26.jpg)
門神(張硯鈞 作)
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過春節時在門上貼門神的習俗。門神,最初的含義是“司門之神”,它源於上古時期的自然崇拜。那時人們認為,凡與日常生活有關的事物皆有神在,如家中的門、灶、床等都有神靈在裡面。在古人看來,門主出入,在整個房子中占重要的地位。所以古時祭祀,門為五祀(門、戶、中溜、灶、行五種主要祭祀)之首,後世演變為門神。有的地方將門神分為三類,即文門神、武門神、祈福門神。文門神即畫一些身著朝服的文官,如天官、仙童、劉海蟾、送子娘娘等。武門神即武官形象,如秦瓊、尉遲恭等,武將門神通常貼在臨街的大門上,為了鎮住惡魔或災星從大門外進入,故所供的門神多手持兵器,如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爪、鐺棍槊棒、拐子、流星等,民間多為平凡之命門戶,貼門神所持兵器應背向以消減鋒芒,大富大貴之命門戶,貼門神所持兵器正向更增威嚴之氣。祈福門神即為福、祿、壽三星。這些門神雖出現的時間區域背景不盡相同,但至今都被人們普遍信仰。
門神多為神荼和鬱壘,金雞和老虎。傳說桃郁都山有大桃樹,盤屈3000里。上有金雞,下有二神,一名神荼,一名鬱壘,並執葦索,伺不祥之鬼,禽奇之屬。乃將旦,日照金雞,雞則大鳴。於是天下眾雞悉從而鳴,金雞飛下,食諸惡鬼,鬼畏懼金雞,皆走之,天下遂安。更有說者,鬱壘二神捉到鬼后,縛以葦索,執以飴虎。北京人舊時在臘月二十三日後,便貼門神、飾桃人、垂葦索、畫虎於門上,門左右置 二燈,象徵虎眼,以祛不祥、鎮邪驅鬼。
祈福門神,即以福、祿、壽星三神像貼於門者。
古代門神,除了能驅除鬼魔、鎮守家宅外,後來,也出現了能成就功名利祿、福壽延年的福運門神。人們把文、武財神分別貼在左、右門上,意為“左招財”、“右進寶”。祈福門神的畫面,多是一些吉祥物。如:畫中的壽星,手持仙桃,面帶慈笑。
這種門神並非門戶的保護者,專為祈福而用,中心人物為賜福天官。也有劉海戲金蟾,招財童子小財神。供奉、張貼者的家庭多為商界人物,希望從祈福門神那兒得到功名利祿、爵鹿蝠喜、寶馬瓶鞍、皆取其各、以迎祥祉。
正統道藏洞神部《太上六壬明鑒符陰經》說:“《王璋》曰:門戶神名,出軍行速,出入亦宜用之。門神名者:甲子旬,戶名公孫齊,門名徐義,解履而去。甲戌旬,戶名徐何,門名天可市,仰呼而去。甲申旬,戶名石戰,門名司馬光,解冠而去。甲午旬,戶名於可,門名石眾,解衣振迅而去。甲辰旬,戶名司馬勝,門名公孫錯,解發更結而去。甲寅旬,戶名司馬強,門名公孫光,解帶而去。”
武將門神通常貼在臨街的大門上,為了鎮住惡魔或災星從大門外進入,故所供的門神多手持兵器。如:“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爪、鐺棍槊棒、拐子、流星”等。
武門神除秦叔寶、尉遲敬德外,也有並不專指某武官者;另外,又有一些地區以趙雲、趙公明、孫臏、龐涓為門神的。漢朝雲台將馬武,武藝高強,人稱“武瘟神”,和“漢太歲”銚期並為左右武門神。
武將門神多為隋唐名將秦瓊與尉遲恭,秦瓊又名秦叔寶,山東歷城人,武藝高強,人稱:賽專諸,似孟嘗,神拳太保,雙鐧大將,鐧打山東六府,馬踏黃河兩岸。尉遲恭,隋唐大將,武藝高強,日佔三城,夜奪八寨,功累封鄂國公。秦、尉遲二將幫助李世民打下天下建立大唐后,被封為開國元勛為什麼會充當民間的門神呢?這是上行下效之故,並非什麼都可以上行下效的,畢竟民間平民百姓有別於帝王。
文門神即畫著朝服的一般文官像。
舊時,中國以文官作門神的不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魏徵、包公、海瑞和文天祥等等。
魏徵,有些地方將魏徵與尉遲恭作為一對文武門神,二人均持刀,不知從什麼年代開始流行文臣持刀,這或許是流傳伊始時畫工的失誤。
包公,即包拯,北宋廬州合肥人,宋仁宗時任監察御史,後任龍圖閣直學士、開封知府。他以廉潔清正、執法嚴厲、不畏權貴而深受老百姓的崇拜,包公在民間具有深遠的影響力。他主持正義、打擊惡霸、為冤屈者平反昭雪、扶植弱小,是老百姓保護神的理想化身。包公雖為文官,卻並非小白臉,戲台、以及有關他的諸多文學作品,他都是以剛正不阿的大黑臉呈現在大家面前,而顯得分外威嚴。因此,用包公作門神,能驅除惡鬼、鎮壓邪氣,那些妖魔鬼魅必定是俯首貼耳、唯命是從的。
文天祥,字宋端,號文山,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四年進士,歷任湖南提刑、知贛州,後為右宰相。他奮勇抗擊侵略者,不幸被俘、英勇就義。文天祥為後人留下了許多慷慨悲壯的詩篇,他視寇如仇、抗戰到底、不屈不撓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清綿竹印本門神秦良玉](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d/m8dc7524c0428b32891043f56c5d0a449.jpg)
清綿竹印本門神秦良玉
應該指出,以上門神的相繼出現,並不完全表現為新陳代謝形式,即不都是新的出現后,就立即代替了舊門神的地位(只有部分情況如此),而更多的則是新的出現后,舊的仍然沿用不改,或新、舊同時供奉。
如前所述,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宋高承《事物紀原》均說當時中國民間所奉的門神,仍為神荼、鬱壘,而此時已是鍾馗出現很久了。甚至到了清代,每逢元旦,貴戚家仍懸“神荼、鬱壘”。
![]() 宮娥 | 宮娥:兩位宮娥頭上均作束髮,且打雙髻,髻下束有牡丹卷草花紋的簪戴,且耳下有垂珠的耳墜。在服飾方面,身披披帛飄帶,給人有一種輕盈的感覺;身穿直領襖,上有菱形花紋;衣著大袍,腹有圍腰加束,束下懸有宮條和玉佩流蘇。在所執侍器方面,左側的宮女左手捧桃果,右手執玉如意;右側的宮女右手捧高足的燈具,左手亦執玉如意。二位宮娥和老少太監所捧的侍器加起來,正好是中國民間喜用的四祥器:“香、花、燈、果”。 |
![]() 哼哈二將 | 哼哈二將:左邊門的門神伸出一指,嘴巴微張,像是在大聲喝道:“哈”!右門的門神則是翹起兩指,彷彿發出“哼!”的聲音。他們就是著名的守護神"哼哈二將"。 |
![]() 加官進祿 | 加官進祿:門神一人持冠,一人捧鹿,冠與官諧音,鹿與祿諧音,組合起來便有了「加官進祿」的意思。(比較牽強附會) |
![]() 富貴進爵 | 富貴進爵:門神則一人捧牡丹,一人捧爵,牡丹比喻富貴,爵比喻官爵,結合起來,便有「富貴晉爵」的意思了。 |
![]() 字匾門 | 字匾門:演變成只有字匾,通常窮人家用字匾門神。 此現象說明,一種習俗形成后,是很難加以改變的。另一種情形是新舊門神同時供奉,前引《清嘉錄》卷十二所記最為典型。清李調元《新搜神記·神考》亦反映此情況,他說: “今世俗相沿,正月元旦,或畫文臣,或書神荼、鬱壘,或畫武將,以為唐太宗寢疾,令尉遲恭、秦瓊守門,疾遂愈。”這些都反映出中國民間信仰的多樣性,道教只是因襲民俗而崇奉之而已。 |
![]() 抗戰門神 | 抗戰門神:抗日戰爭時期,年畫藝人與時俱進,把傳統門神換成了抗日軍民,創作了新年畫,表現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決心。 |
《燕京歲時記》說:“門神皆甲胄執戈,懸弧佩劍,或謂為神荼、鬱壘,或謂為秦瓊、敬德,其實皆非也。但謂之門神可矣。夫門為五祀之首,並非邪神,都人神之而不祀之,失其旨矣。”
《禮記正義》卷十四 月令第六說:“則門神陰氣之神,是陰陽彆氣在門戶者,與人作神也。”
《文獻通考》卷八十六·郊社考十九說:“五祀:行是道路之神,門是 門神,戶是戶神,與中霤、灶凡五。”
最初的門神並非具體的人格神,沒有姓名之說,而其地位更不像如今之低。
最早的 人格化門神,是用桃木雕刻成的兩個“桃人”。
據說,他們就是遠古時期黃帝派來統領遊盪人間群鬼的兩位神將——神荼與鬱壘的化身。除《山海經》記載外,漢代諸書皆有記載。如《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括地象》中即說:桃都山有顆大桃樹,枝幹盤曲三千里,樹上有一隻金雞,太陽出來的時候就叫鳴。樹下有二神,一個名叫荼,一個名叫壘,均拿著葦索,看守那些不祥之鬼,一旦捉住便殺之。
應劭《風俗通義》卷八則稱荼與壘是兄弟二人,生性能夠捉鬼,他們常在度朔山上的桃樹下,檢查百鬼,凡發現有禍害人類的就逮之喂虎。於是縣老爺常常在臘冬除夕,刻一個桃人拿著葦茭掛在門上,並在門上畫一隻虎,這都是仿效古人的做法。道教吸收了這種信仰,如晉葛洪《枕中書》即將鬱壘列入道教神譜,稱為東方鬼帝之一,其《元始上真眾仙記》中亦云:“今人正朝,作兩桃人立門旁,以雄雞毛置索中,蓋遣勇也。”此後,二神一直被人們所信仰,如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述:“用桃木板做門,叫做仙木,畫兩位神貼在上面,左扇門上叫神荼,右扇門上叫鬱壘,中國民間稱他們為門神。”隋朝杜台卿《玉燭寶典》引《括地圖》稱神荼、鬱壘於桃都山大桃樹下,為門神。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五中還專門有《辯蒂壘》一條,稱人們常於正旦書桃符,上刻鬱壘、神荼。《北平風俗類征·歲考》亦稱:元旦貴戚家懸神荼、鬱壘,民間插芝梗、柏葉於戶。《民間新年神像圖畫展覽會》:“所謂神荼鬱壘者,乃《山海經》神話中之人物。……上述最古門神之意,迄今尚未全部遺忘,蓋今人仍有書其名於門上者,以代較流行之將軍肖像。”
可見二神信仰廣泛深入中國民間,祭祀的方法大致為:畫二神肖像張貼於門上,用桃木雕刻二神像,掛於門上,用硃砂筆在桃木板上寫上二神尊名,掛在門上,並畫上道符,不管用哪一種方法,人們都認為可以用來驅鬼辟耶。至於於二神的形象,《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有一幅畫,畫中即有二神的肖像。二神位於桃樹下,坦胸露乳,黑髯虯須,眉發聳互,頭生兩角,手執桃木劍與葦索,一副凶神惡煞的樣子,難怪鬼見了都害怕。
唐代,又出現了一位門神鍾馗,他不但捉鬼,而且吃鬼,所以人們常在除夕之夜或端午節將鍾馗圖像貼在門上,用來驅邪辟鬼。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稱:“每至端陽,市肆間用尺幅黃紙蓋以朱印,或繪天師鍾馗之像,或繪五毒符咒之形,懸而售之,都人士爭相購買,粘之中門以避崇惡。”
其形象是豹頭虯髯,目如環,鼻如鉤,耳如鍾,頭戴烏紗帽,腳著黑朝鞋,身穿大紅袍,右手執劍,左手捉鬼,怒目而視,一副威風凜凜,正氣凜然的模樣。據說他捉鬼的本領及威望要比神荼、鬱壘高得多。
至於其來歷,據《補筆談》卷三、《天中記》卷四、《歷代神仙通鑒》卷一四等書記載,鍾馗原來是陝西終南山人,少時即才華出眾,唐武德(618~627年)中赴長安參加武舉考試,僅因為相貌醜陋沒有中舉,於是惱羞成怒撞死在殿階上,唐高祖聽說后特別賜給紅官袍予以安葬。
後來唐玄宗偶患脾病,請了許多醫生救牿,效果不佳,宮廷上上下下都很著急。一天晚上唐玄宗睡著后,忽然夢見一小鬼偷竊宮中財物沿著殿牆邊逃跑,唐玄宗急忙喊叫捉拿,只見一位相貌魁偉的大丈夫跑上殿來,捉住小鬼,刳目而吃之。玄宗問他是什麼人時,他回答說是“武舉不中進士鍾馗”。
唐玄宗醒來后,第二天病就好了,於是請來畫匠吳道子將鍾馗的像畫了下來,所畫之像與玄宗夢中所見一模一樣,玄宗大悅,將之掛於宮門之上,作為門神。後來道教吸收了這種信仰,常將鍾馗視作祛惡逐鬼的判官,於是鍾馗便成了道教驅鬼捉鬼的神將。
元以後門神中流傳最廣當數秦瓊、尉遲恭,二人大約在元明代以後才祀之為門神。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這二位都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大將,兩人在戰場上立下了大功,是真實的人物。這兩人如何就成為“門神”了呢?明朝的小說《西遊記》和清朝的《隋唐演義》,用講故事的方式,講述了兩位大將“轉型”為門神的過程。此後,民間平民上行下效,效仿小說情節中帝王請將守門做法,遂將二將永做門神而使他們在民間得以成為流傳最廣、影響最大、普及性最強。
小說《西遊記》裡面對於二位將軍的神勇英姿有類似的情節描述。隨著《西遊記》小說情節的深入人心,讓這段話本中的戲說故事,逐漸就演變成了“事實”。
此前曾有過類似的記載,不過均未說明是此二人,如南宋佚名氏《楓窗小櫝》曰:“靖康以前,汴中家戶門神多番樣,戴虎頭盔,而王公之門,至以渾金飾之。”宋趙與時《賓退錄》云:“除夕用鎮殿將軍二人,甲胄裝。”直到明清以後,書中記載才明確為秦瓊尉遲恭二人。如清李調元《新搜神記·神考》:“今世惜相沿,正月元旦,或畫文臣,或書神蒂鬱壘,或畫武將,以為唐太宗寢疾,令尉遲恭秦瓊守門,疾連愈。”另據今人張振華常華《中國歲時節令禮俗》記載:“貼門神,歷史悠久,因地方不同,時代不同,貼用的也不同。
![門神[民間信仰的司門守衛之神靈]](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a/m8a5931d2cbd9e35a5c541356eecb4c43.jpg)
門神[民間信仰的司門守衛之神靈]
明清至民國期間的武將門神在全國各地各有不同,和北京民居中的門神在人物上是有區別的。如河南人所供奉的門神為三國時期蜀國的趙雲和馬超。河北人供奉的門神是馬超,馬岱哥倆,冀西北則供奉薛仁貴和蓋蘇。陝西人供奉孫臏和龐涓,黃三太和楊香武。而漢中一帶張貼的多是孟良、焦贊這兩條莽漢子。北京多用白臉兒的秦叔寶和黑臉兒的尉遲敬德。至今仍有住戶這樣做,以祈人安年豐。”表明二神從受祀岍,至今仍然被人們所祀奉。還有地方供關羽、關平、徐延昭與楊波、裴元慶和李元霸、岳飛和溫瓊(或韓世忠)、岳雲和狄雷(或何元慶、陸文龍)、趙匡胤和楊袞、胡大海和常遇春等。
![年畫《抗戰門神》](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9/mf9978085c97510a98584c2bb76083ab7.jpg)
年畫《抗戰門神》
如今,門畫兒的張貼內容,更為廣泛。如彩繪福壽圖、五穀豐登圖,六畜興旺圖、工農建設圖、兒童歡樂圖、火箭騰空圖、十帥躍馬圖、擁政愛民圖、軍民聯歡圖等。
過春節,在民戶大門,還有不少張貼神荼、鬱壘,秦瓊與尉遲恭門神像和歷代武將畫像的,但與古時相比,其意義截然不同了,古貼門像,為敬神、拜佛、求福祈禱平安。今貼門像,表達的是對平安、幸福的嚮往與追求。
門神之神誕之日為正月十五日,中國民間多有在新春時節,祭祀門神並於大門口張貼(以進門者為視角,貼於門兩側,畫中門神以對臉相視為正確的傳統貼法,反之則為中國民間流傳的“貼錯門神”)門神的習俗。一些著名的傳統木刻版畫產地,也以印製門神版畫而聞名,如楊柳青、濰坊和桃花塢等地。門神繪製也多姿多彩,有的頭戴虎盔,有的穿袍掛戴,年畫上還飾有爵鹿、蝠喜、寶馬、瓶鞍等喜慶圖案,以祈吉祥。
門神分為武門神及文門神,武門神一般貼在大門上,東邊為上,貼秦瓊像,西邊為下,貼尉遲恭的像;文門神是貼在正堂屋及廂房門上的,一般是招財進寶、五子登科之類的彩畫。
普通平民百姓在貼門神時,誰在左誰在右位置是固定的,不能隨意更動;如貼錯了,叫“反貼門神”,按民間的迷信說法,若把門神左右的位置貼錯了,一年中諸事不順,總感左右為難。這也不是一概而論,人稟命於天,冥冥之中自有天道,也不是貼反個門神就會有礙,這是星斗小民心理作用而已,大富貴命者鎮壓得住者反貼無礙。
一、中國
![北京大康桃木工藝品-桃木浮雕門神神荼鬱壘](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4/ma4e460e82d4df1c927f4de0239967fe8.jpg)
北京大康桃木工藝品-桃木浮雕門神神荼鬱壘
![電影《小門神》中的神荼、鬱壘年畫](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6/m967280d3ccea9fa90214c40ea7e12599.jpg)
電影《小門神》中的神荼、鬱壘年畫
1、門神信仰由來已久,據《山海經》說:在蒼茫大海之中有一座度朔之山,山上有一顆大桃樹,枝幹蜿蜒盤伸三千里,桃枝的東北有一個萬鬼出入的鬼門,門有上兩個神人,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鬱壘,他們把守鬼門,專門監視那些害人的鬼,一旦發現便用蘆葦做的繩索把鬼捆起來,扔到山下喂老虎。於是黃帝向他們敬之以禮,歲時祀奉,在門上畫神荼、鬱壘和老虎的像,並掛上蘆葦繩,若有凶鬼出現二神即抓之喂虎。後來《山海經》這種以神荼、鬱壘、虎葦索、桃木為辟鬼之神的信仰被人們承傳了下來。如晉干寶《搜神記》佚文曰:“今俗法,每以臘終除夕,飾桃人,垂韋索,畫虎於門,左右置二燈,象虎眠,以驅不祥。”這中間,桃亦是人們崇拜久遠的植物,人們認為桃多子多福,是長壽的象徵,因此能夠除災避邪制鬼驅怪,《典術》云:“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桃之精生在鬼門,制百鬼,故今作桃人梗著門以壓邪,此仙木也。”而老虎為百獸之王,能夠“執搏挫銳,噬食鬼魅”,“故畫虎於門,鬼不敢入”。這種信仰一 直流傳至今,除夕之時人們常常在門上貼上畫有二神與虎的畫,並掛上桃枝或桃人和葦索,以驅鬼辟邪。與過去稍有不同的是,畫中神人除了神荼鬱壘外,還有唐代出現的鐘馗,元代以後出現的秦瓊尉遲恭,舊時蘇州地區人們崇拜的溫(或謂晉代之溫嶠,或謂東嶽大帝屬下之溫將軍)岳(岳飛)二元帥。道教崇奉的青龍白虎,一些地區信奉的趙雲、趙公明、孫臏、龐涓等。
2、源於遠古時期的庶物崇拜,殷代天子祭五祀,門既為其一,周代祭五祀於宮「門」- 每日每時必經之處,自然加以重視,祭祀對於門神以形像化及人格化。相傳為天神,奉黃帝之命統轄人間鬼怪。故逢農曆十二月三十晚,用桃木雕兩神置大門兩邊,以御鬼怪,消災難。后畫兩神像於門上。逐為門神。
中國各地區常使用充當門神的人物 |
---|
.神荼和鬱壘(正統民間門神) |
.關羽和張飛(源於《三國演義》第一回,不過由於劉備武功不高,所以門神沒有他的份,倒是關羽和張飛成了門神。) |
.四大天王(佛教寺廟) |
.韋馱護法與伽藍護法(佛教寺廟) |
.張、黃、蘇、李四將軍(清水祖師廟) |
.王天君和馬天君(道教寺廟) |
.燃燈道人、趙公明 |
.方弼和方相哼哈二將(源於佛教《大寶積經》卷八《密跡金剛力士會》的密跡金剛和《封神演義》的鄭倫和陳奇,主要用於佛寺或道觀) |
.秦瓊和尉遲恭(較為常見) |
.程咬金和羅成(也較為常見) |
.薛葵和白文豹 |
.程咬金和尉遲恭(由於羅成為虛構人物,而秦瓊在唐朝建立后即久病纏身,可能為以上兩版本的考究) |
.青龍(孟章神君)和白虎(監兵神君)(道教) |
.趙雲和馬超(河南) |
.馬超和馬岱(河北) |
.其他三國武將,如:呂布和周瑜、周瑜和黃蓋、張飛和黃忠、魏延和姜維、許褚和典韋、關興和張苞 |
.薛仁貴和蓋蘇文(河北北部) |
.孫臏和龐涓(陝西) |
.白起和李牧 |
.扶蘇和蒙恬 |
.秦三世和楚義帝 |
.孟良和焦贊 |
.燃燈道人和趙公明(源於《封神榜》) |
.姚期和馬武(源於《東漢演義》) |
.魏徵和徐茂功 |
.賜福天官和劉海 |
.加官神和晉祿神 |
.和合二仙 |
.玄壇真君與五路財神 |
.魏徵 |
.鍾馗(源於《唐逸史》) |
.關羽和關勝 |
.關羽和關平(或周倉) |
.徐延昭與楊波 |
.裴元慶和李元霸(源於《說唐演義》) |
.岳飛和溫瓊(或韓世忠、牛皋、岳雲) |
.岳雲和狄雷(或何元慶、陸文龍) |
.八大鎚(岳雲、何元慶、嚴成方、狄雷) |
.趙匡胤和楊袞 |
.胡大海和常遇春 |
.楊宗保與穆桂英 |
.姚期與馬武 |
.解珍、解寶、呂方、郭盛 |
二、日本
.四大天王(佛寺)
.金剛力士(仁王、二王)(佛寺)
.矢大神(矢大臣、豐磐門戶命)和左大神(左大臣、奇磐門戶命)(神道神社隋身門)
三、朝鮮
.鵲虎圖
.龍虎圖
![各種門神](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a/m1af02d59419db61aba545a1d846d5a1f.jpg)
各種門神
古代門神的另一種職能,是驅鬼避邪,保障國家平安。這種門神,據說始於神荼、鬱壘的稱呼,有種種說法,我們且沿用習慣的說法,仍稱之為神荼、鬱壘。他們本是神話人物,漢代民間頗為流行,認為他們有捉魄力的神通。因為他們平時在度塑山大桃樹下,所以人們於除夕時,懸掛挑人、葦索(二神用縛鬼),門上畫二神和虎(二神執鬼以食虎)的形象,用此方法來驅鬼辟邪。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意識形態的變化,人們對於門神的要求,已不僅是辟邪免災,還希望從他們那裡獲得功名利祿等。至遲在明代,武士門神像上,已常添畫“爵、鹿、蝠、喜、寶、馬、瓶、鞍、皆取美名,以迎祥址”。以後更取消門神的祛邪義務,專事祈福的,於是中國民間形成天官、狀元、福祿壽星、和合、財神等為門神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