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莫狂花

2013年艾瑪·丹特執導電影

《巴勒莫狂花》是由義大利、瑞士、法國聯合製片的90分鐘劇情影片。該片由艾瑪·丹特編劇、執導,艾瑪·丹特、阿爾芭·洛爾瓦徹、伊蓮娜·寇塔等主演,於2013年8月29日在義大利上映。

該片改編自導演艾瑪·丹特所著“西西里島家庭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講述的是一個阿爾巴尼亞女人和一個年輕女人發生的故事。

劇情簡介


巴勒莫狂花
巴勒莫狂花
星期天的下午,熱風徐徐吹在帕勒莫的街道上。羅斯和克拉爾在城市裡迷了路,並在一條叫做Via Castellana Bandiera的小路上相遇。因為方向相抵,兩個人又不願意讓路,她們就這麼耗了起來。而周圍的居民,看到這一幕的時候,都開始紛紛下注,開始賭誰會先讓步。夜幕降臨,呆在車裡的兩個女人還在抵抗著飢餓、勞累、口渴和尿急,還在互相抵抗,看上去,誰也不會讓步。

演員表


角色演員
克萊拉阿爾芭·洛瓦赫
薩米拉伊蓮娜·科塔
羅莎艾瑪·丹特
卡拉菲奧雷Renato Malfatti
NicolòDario Casarolo
Filippo MangiapaneCarmine Maringola
SantoSandro Maria Campagna
ConcettaElisa Parrinello
SalvatoreGiuseppe Tantillo
Maria GraziaDaniela Macaluso
PatriziaMarcella Colaianni
NataleGiacomo Guernieri

職員表


製作人MarioGianani、GregorioPaonessa、MartaDonzelli、EldaGuidinetti 、LorenzoMieli、AndresPfäffli、MarleenSlot
原著艾瑪·丹特
導演艾瑪·丹特
副導演(助理)AnnaElisabetta Conti 
編劇艾瑪·丹特、LiciaEminenti、GiorgioVasta
攝影Gherardo Gossi
剪輯Benni Atria
藝術指導Emita Frigato
服裝設計Italia Carroccio

角色介紹


  • 薩米拉

    薩米拉

    演員 伊蓮娜·寇塔

    年老體弱,常呆在自己女兒的墳墓邊,她古怪的行為讓周圍的人都認為她不好惹。在卡斯特拉納·班迪耶拉小巷與羅莎對峙起來,甚至為此送命。

  • 羅莎

    羅莎

    演員艾瑪·丹特

    開車的女同性戀,她和同性戀女友克萊拉正在分手的邊緣,處在爭吵的焦慮狀態中。在卡斯特拉納·班迪耶拉小巷與薩米拉對峙長久,看著薩米拉悶死在車裡,她倉皇而逃。

  • 克萊拉

    克萊拉

    演員阿爾芭·洛瓦赫

    女同性戀。正與她的戀人羅莎吵架中,她們處於分手的邊緣。在與薩米拉對峙時,她和羅莎認為堅持會成為被流傳的大事件。

  • 卡拉菲奧雷

    卡拉菲奧雷

    演員Renato Malfatti

    薩米拉的女婿。身為一家之主,對薩米拉近似毫無親情,只顧擔心撞車賠償問題,任由她待在車裡,自己則與其他人回到了家中。

獲得榮譽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方獲獎記錄
2013年9月7日第7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人權電影網路獎《巴勒莫狂花》獲獎 
維托里奧威尼托-特別提及《巴勒莫狂花》
音樂明星獎《巴勒莫狂花》
沃爾皮杯-最佳女演員伊蓮娜·寇塔
帕西內蒂獎-最佳女演員
伊蓮娜·寇塔、
阿爾芭·洛瓦赫
金獅獎-最佳影片《巴勒莫狂花》提名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導演艾瑪·丹特以前在Castellana Bandiera街住了十年,有一天她和一個老太太的車在窄巷裡狹路相逢,兩個人都卡著過不去,過了一個多小時有人報警,警察才來把車拖走。

拍攝現場

片中的Castellana Bandiera街隨著劇情進展慢慢變寬了一米。因為巷子的寬度是一種心理投射,在那些居民、那兩個女人和觀眾對事情的看法不同,巷子的尺寸和人的心理有關。

製作公司

● ● Vivo Film
● ● Offside
● ● Ventura Film S.A. [瑞士]
● ● Ministero per i Beni e le Attività Culturali[義大利]
● ● Fonds Eurimages du Conseil de l'Europe
● ● Rai Cinema [義大利]

作品評價


《巴勒莫狂花》 僅僅通過對一條街上居民的刻畫,就把西西里人的面貌極其生動地描繪出來。西西里男人暴躁的脾氣,精明的算計;女人八卦的嘴臉,倔強的脾性。影片的前半部分真是一幅太成功的生活畫卷。(搜狐娛樂評)
在一個類似於舞台的相對靜止空間里,通過人物調度和場景變換,層次更加豐富的表顯出導演對社會、家庭、人性的更深層思考。不足百米長的小巷裡,僅僅薩米拉一家和那些不知所謂的鄰居就構成了一個百態千象的小社會。他們在看客、說客、長舌婦、賭徒間轉換著角色,在羅莎和薩米拉的對峙下尤其顯得可笑可悲。一些生活化的場景,看似不經意,實乃字斟句酌的表現出西西里島的社會現狀和導演對這樣現狀的不滿:大多數普通人事關利益斤斤計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約定俗成又排他的社會風氣,和人情間的假熱絡真冷漠等等。結尾長達幾分鐘的長鏡頭,更是把嘲諷推到極致:不知從何處湧出的鄰居爭相跑過被明顯拓寬的小巷,去看薩米拉墜下高台的汽車。這個表達,特別像魯迅的《葯》,而固畫里的鏡頭調度,又遠比小說多了超現實主義色彩。
《巴勒莫狂花》是一部泛指意義上的女性電影,女性角色也是片中最重要的。伊蓮娜·寇塔飾演的薩米拉從影片前部分只出現背影,到影片最後才說了唯二的兩句台詞,一切情緒都靠精準的身體語言和眼神表現。無聲無息的冷暴力讓人壓抑不已,表演之精湛亦讓人嘆服不已。(網易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