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

江西省宜豐縣天寶鄉

天寶鄉位於江西省宜豐縣北部。西同雙峰林場、潭山鎮相連,東與同安鄉、澄塘鎮毗鄰,南與新昌鎮、橋西鄉接壤,北和奉新縣甘坊鄉交界,總面積141平方公里,鄉政府所在地天寶鄉距縣城18公里。天寶集鎮距省會南昌165公里,西隔宜春市120公里,南靠火車站(上高)46公里,宜潭公路由南向北,已修成國家二級公路,棠潭公路由東向西穿越而過,320國道從縣內經過。武吉高速公路、昌銅高速貫穿天寶集鎮,並開設天寶互通立交,交通便利。

鄉鎮概況


天寶境內山巒環抱,中間是平坦良田,地形呈盆地狀,地勢由西北向東傾斜,最高海拔958米,最低海拔70米,有耶溪河、蘭溪兩條河縱貫全境。東經114°30′至115°08′,北緯22°17′至28°40′之間,屬亞熱帶溫暖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萬物宜生。年無霜期270多天,年平均氣溫17.1℃,年降雨量1697毫米,相對濕度83%,日照數1634.8小時。
天寶鄉地處九嶺山脈中段之東南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四周青山環抱,綠水瀠繞,中為盆地,一馬平川,廣袤開闊。境內主要山峰有增背嶺、三千嶺、黃沙坳、尖峰嶺、黃竹尖、吉樣山等。最高點為曾背嶺,海拔高度958米,最低為點鴉溪村,海拔70米。境內主要河流有藤江、石溪、黃沙港。這裡處處小橋流水人家,天然的船形地貌勾勒出“東西南北門,前後兩條街,四十八條巷,四十八口井,四周竹城牆,四季馬蹄香”的輪廓,這就是對天寶古村的真實寫照。自明代起劉氏子孫便在此世代繁衍,留下140多棟古建築及大量的牌匾楹聯文物古樹。古村一直有重教之風,歷史上曾孕育出22名進士,139名舉人,秀纔則不勝枚舉,古村還保留有江西最早的現代職業學校 —培根職業學校。天寶古村的女子自古就享有美譽,以俚語“萬載的爆竹瀏陽的傘,天寶的妹子不用揀”而聞名遐邇。

歷史由來


天寶之名始於唐天寶年間,取其他“綠波清浪,物華天寶,駕重洛陽”之意。天寶在秦時屬九江郡,西漢時屬豫章郡建成縣,王莽時屬多聚縣,光武時屬建城縣,靈帝時屬上蔡縣,三國吳大帝黃武年間屬宜豐縣,南北朝時之梁朝屬望蔡,隋開皇九年屬建城,唐武德五年屬望蔡,武德八年屬高安,宋太平興國六年屬新昌縣,1914年新昌縣複名宜豐,天寶隸屬宜豐縣至今。民國19年分屬第二、一區。民國22年(1933)11月,鄉境划入找橋特別區,翌年4月返歸宜豐,8月屬第四區。民國28年(1939),鄉境分設黃沙鄉和會市鎮。民國30年(1941),黃沙鄉與會市鎮並為會黃鄉。民國36年(1947),辛會鄉(會黃鄉改名)轄8保、64甲。1949年7月解放,鄉境屬潭山區。翌年,鄉境分設辛會、杭藤、蘭溪、石溪4鄉。1956年,4鄉合併為天寶鄉。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又是黃崗山墾殖場的分場,實行鄉、分場、人民公社合一。1968年與黃崗山脫鉤,轄9個大隊、49個生產隊,1983年公社複名鄉,生產大隊改名村,生產隊更名村民小組。是年全鄉轄16個村委會、121個村民小組。2005年底,天寶鄉轄15個行政村、2個農場、1個林場和1個集鎮居委會,236個自然村。全鄉共有人口14178個,耕地22276畝,其中水田21453畝,旱地823畝,山林總面積146612畝。

資源狀況


1、自然資源:
天寶鄉境內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為80%,盛產毛竹、杉。2007年底,全鄉林業用地有10065公頃,森林面積達16萬畝,活立木蓄積量53萬立方米,活立竹蓄積量570萬根。此外,還生長有紅豆杉、楠樹、竹柏、檀香、銀杏、羅漢松等珍稀樹種。礦產資源也較為豐富,主要品種有瓷土、雲母、花岡石、鉀、鐵、磷、釔、銅等森林資源豐富,水力資源可開發發電量5000千瓦,現已建成大小水電站14座,裝機總容量達2825千瓦。
2、礦產資源:
境內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瓷、雲母、花岡石、鉀長石、高嶺土等礦產資源量大質優,而且還有鉀、鐵、磷釓、銅等。
3、旅遊資源:
天寶古村:
●姓名:天寶鄉辛會辛聯古村。
天寶[江西省宜豐縣天寶鄉]
天寶[江西省宜豐縣天寶鄉]
●地點:宜豐縣城往北20多公里。
●年齡:815歲,始建於宋光宗元年(公元1190年)。
●內涵:古村至今保存有20多座有500年以上歷史的古祠堂、120餘幢明清古建築,村子里分佈著麻石巷道48條,縱橫交錯7公里,還有48口古井,古村共出過10名進士、76名舉人和解元、11名武舉人、139名諸貢、178名恩賜頂戴及417名國學。
黃沙會戰遺址
紫陽壇:位於黃沙村毛洞自然村后獅子山,為晉著名道人周義山道場,傳說壇邊有異草、采之可治痼疾。明清時期,紫陽壇名聞湘鄂贛三省邊際地區,其建築物在“文化大革命”時被毀,但遺跡尚存,自然景緻依舊,不失為憑弔懷古和避暑佳處;黃沙瀑布。位於黃沙村西面山背上,落差有60多米,數跌而下,氣勢雄偉,尤以兩處90度大迭最為壯觀。瀑下水成潭。瀑布四周,終年霧珠蒸騰,氣候極為涼爽,人稱“小廬山”;狗牙洞。又名觀星洞,位於東港之瑤山崖,為天然石洞,因洞壁犬牙交錯而得名。深五,六華里,出口達黃沙。通道時寬時窄,窄處僅容一人匍伏而過,寬者如廳堂。據聞洞中有石室數十間。今洞中多編蝠,見人即群飛於洞之深處,只聞其聲,不見其形;石嶺石洞群。位於鴉溪村之老鴉石,嶺上石洞多而奇,均為天然而成。
4、文化資源:
培根職業學校,於1919年下半年由天寶地區一些激進青年知識分子針對封建文人大興古學的倒退行徑而創辦培根農業專門學校,習稱培根職業學校,是宜豐最早的現代職業學枝。校門口有“培養自食關吾分,根由來自爾成”的對聯,表達著學校的辦學宗旨,民國十九年改為普通小學.現為天寶中學教師宿舍。
天寶鄉有文化戶、文化專業戶16戶,尤以劉榮美文化戶而著名,他自1980年創辦以來,免費為600多人次借閱圖書、報刊、體育用品、講故事等無償服務。同時,屋後有花園一塊,面積約160平方米,花種樹木達150餘種,曾接受過省電視台、省廣播電台、中央廣播電台、南昌大學等記者、領導的採訪、觀摩。
5、水力資源:
水力資源極為豐富,全鄉可利用水力資源開發小水電3830千瓦,已建中小電站12座,總裝機2825千瓦。其中:龍洞電站裝機1100千瓦,年發電量450萬度,每度0.35元(指在本站辦耗電小企業優惠價);黃沙電站裝機800千瓦,年發電量360萬度,每度0.35元(指在本站辦耗電小企業優惠價)。
6、勞力資源:
天寶鄉勞力資源十分豐富,目前有剩餘勞力約4800人,含周邊鄉鎮(潭山)剩餘勞動力,可達6000人。而且薪金低廉,月平均工資400-500元左右人民幣即可。

經濟狀況


天寶工業當以鴉溪等處的冶銅為開端,至少在漢以前就出現。明清時期,傳統手工業如土紙生產,名聞省內外,清代,土紙出口佔全縣的60%,蘇東坡曾慕名訪天寶龍洞,親自深入紙棚與工人定紙張規格,後龍洞土紙稱“撕百紙”閩筍生產出現於明末清初,也有數百年歷史,由客籍人由福建遷入天寶傳入技術。天寶羅酒更是蜚聲省內,也有數百年的生產歷史。 1955年手工業生產成產了合作社,境內工業開始形成規模,但以後的近20年間,沒有大的發展,仍只是幾個小廠加手工作坊式的生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鄉鎮企業開始興起,並逐步形成了以鄉企為骨幹,村辦、戶辦、聯戶辦為重點的“四輪驅動”全面發展局面。利用天寶豐富的水資源興建的黃沙、龍洞兩座電站,及若干個體辦電站,為境內工業生產提供強勁動力。1983年成立的天寶木雕廠,產品遠走歐美;1985年成立的“宜豐縣僑豐木材有限公司”,是當時全縣唯一的鄉辦合資企業。此後,非金屬和金屬產品製作、礦產品開發、竹木加工、電力開發出現了齊頭並進局面,尤其是2000年底引資建設的特種鋼釘廠,年產值可達到500萬元,成為全鄉重點和骨幹企業。全鄉已呈現鄉村和私營個體企業一起上的興旺局面,2000年底,全縣有各類企業342個,實現工業產值4352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60.6%。
工農業生產的發展,為天寶鄉的經濟增厚了實力。至2000年底,全鄉財政收入實現387.7萬元,比1990年79萬元增4.1倍;農民人均純收入2511元,是199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831元的3.02倍。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天寶鄉各項社會事業也日漸進步。2000年底,全鄉實現了程式控制電話和電視光纜傳輸工程;全鄉投資500萬元,擴建了二公里多的天寶大道、康復大樓及住院部。集鎮建設的美化、亮化、綠化及自來水工程、消防道工程也全面得到完善,集鎮的城市功能逐步體現;宜潭公路國家二級油路即將竣工,全鄉實現了“三通”(村村通公路、程式控制電話、閉路電視)。天寶素以重文尚教著稱,清之尚友山房、民國時期的培根職業學校,全縣聞名。90年代初,全鄉普遍投入巨資用於中、小學教育事來建設,1999年,投資20萬元興建的山背小學成為一流設施學校,同年又投資十多萬元重建了河思小學。2000年底,全鄉有初級中學1所,中心小學及村完全小學11所、教育點2個,總在校學生1352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近年來,全鄉人民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上下同心,干群同力,左右同拍,各方同向,不斷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艱苦奮鬥,頑強拼搏,實現了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到2007年,全鄉實現工農業產值15067萬元,完成財政收入38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100元。到2007年底,全鄉完成了村小教育網點的重新布局,形成了三所完小和14個教學網點的格局,教學資源得到了有效整合,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2007年,全鄉在校小學生1047人,中學生539人。在2007年中考中,共有52人考取高中或中專,升學率達52.3%,位居全縣農村中學的3名。天寶中心衛生院自1996年新建搬遷到集鎮新街后,以創建一級甲等醫院為動力,不斷更新醫療設備,提升醫技水平,提高服務 質量為全鄉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2007年業務收入達115萬元。
天寶鄉以招商引資為抓手,不斷夯實工業基礎,目前已有木竹加工、小水電、塑料編織袋、鋼釘鑄造、礦泉水、鐵鍋鑄造、木竹加工機械等多家企業。
生薑、蜂蜜、橙片、青豆、冬筍、閩筍、香菇、木耳等為天寶土特產品,尤以羅酒名譽周邊縣市。近年來,花卉苗木、山羊又逐步成了天寶的一大特色產業。

行政區劃


天寶鄉所轄行政村(場)、居委會名稱及自然村名稱如下:
1、辛會村:轄柏樹下、南門樓、司前、洋沙州。
2、辛聯村:轄三宮殿、黃狗卷窩、袁家、九子樟、觀前。
3、藤橋村:轄青山下、坪下、劉家窩、周家、謝家堖、老街、茶頭敗、坎上、新街、橋下、爐前。
4、河思村:轄萬壽宮、甑皮堖、戴家、江家槽、洋鼓坪、荒坑、茜坑、新畢家屋、雞公嶺、楓樹下、花園坳、余家窩、金獅面、石壁、廟前、龔家屋、張家、何家、河思橋、彭家灣、嘴背。
5、鴉溪村:轄石屋、老鴉石、灣里、窯上、龍洞、老畢家屋。
6、床源村:轄床里、周家、下岡山、庵里、老源亭、楊林、蔣家、狐狸前、茅屋裡、曹家屋、下堖、簍里、石門、才坑、下東坑、楊家屋、艾坑、堖上。
7、平溪村:轄平溪、三公祠。
8、松溪村:轄松溪。
9、芳源村:轄張家裡、西敗、角坑裡、海馬山、梘竹堝、店前、何家裡、欄棚下、徐家、金子鳳、金家灣、堖下、盆里、八斗里。
10、石井村:轄楊梅嶺、大倉下、梨樹下、八斗、下黃土嶺、草坪、石巷裡、山陂槽、竹子窩、羅家源、洞子里、鄒家裡、東門、芒坑、株樹下、橋頭、橋背、象形里、黃公廟、書院里、杞樹下、倩網下、水棚下、九曲嶺、南山下、丁坑裡。
11、橫嶺村:轄橫嶺、雞公塘、較車嶺、桃樹坪、南岸、老屋裡、雷公窩、南源里、下堖、上堖、泥糊嶺、廟裡。
12、長橋村:轄長橋、沙里凌、左家灣、百吉、新屋下、下梅、萬壽宮、官莊、黃雀里、上屋、彪馬嶺、燕窩。
13、草坪村:轄草坪、株林寨、喻家、南祥、上雨林、下雨林、長坪、油竹巷、熊家廠、談家灣、港坎上、陳家屋、棚下、鍋爐下、官山橋、冬茅嘴、廠里、聶家、花樓里、蛇形上、升米坪、太子廟、漆家屋、曹家屋、況家屋。
14、山背村:轄山背、坪背段、坪上、鄧家、聶家、熊家、羅家、長沙嶺、楊家。
15、上梅村:轄毛家、下蔣蕪、觀溪、上石下、下石下、張家丘、上梅、西庄、堆石頭、高排、坳背、上陂坑。
16、蘭家店村:轄藍家店、漆家槽、恩家、磨刀槽、梘頭、楊桃里、苟子山、礁子里、院前、王江下、鳳形里、堖頭。
17、黃沙村:轄街子里、楊梅嶺、和尚棚、冬瓜窩、羅家窩、下龍窩、七里排、半嶺、銅鑼嶺、上馬石、毛洞、巷口、張家、山下邊、
18、茅坪 林場:轄下茅坪、箬坪、內屋、太子庵、界山、天井窩、牛岡上、左家敗、辛田、上茅坪、芋窩、半嶺、小嶺、石庵、茅庵塔前。
19、居委會:轄農科所、基建隊農業隊、沙里嶺農業隊、上東港、下東港、吳家坑、邢家、烏石敗、下屋、上嶺、張家坪、竹山下、新村、下堖。

文物古迹


《江西通志》《瑞州府志》載:”宜豐縣故城,《明一統志》在新昌縣北三十里。孫吳建,唐省入高安。“ 《新昌縣誌》載:”宜豐縣故城在天寶鄉,吳大帝自上蔡分置,唐省入高安有古城在。“自三國吳大帝黃武年間(222—229)年置宜豐縣始,天寶建城迄今有1800年之久。天寶古城稱辛會市(今辛會、辛聯兩村範圍)也稱會市,習稱下天寶,地處上辛山南麓,東有小溪,西有河,東西長而狹,形似船,其地形故曰船形。又因墟市繁榮,地名稱“會市”。古城有三街六市、六座城門、十三第宅,黛巒作襯,翠竹為屏,內外八景,牌坊寶塔、亭台樓閣點綴城內外,自古就 有小南京之謂。
建國前,在天寶鄉辛會村有一石碑,上刻“古宜豐治”,此碑已毀。
天寶鄉辛會村,有古城遺址,原有東西南北四門,現僅存西、東兩門。城牆基以塊石疊砌,城門大石料砌築,城址總面積約1平方公里,城址東附近山丘1985年3月12日出土商代銅鐃1具,還發現有石斧、甑形器陶片、青銅劍、戈、矛及煉銅渣塊、漢墓、模印縣正堂磚等。
[ 左山文化遺存] 左山,位於天寶鄉平溪村西150米處油茶山上,為一長條形山丘,前有溪港(松溪河上游段),天寶古人類曾生活於此。1982年7月16日全縣文物普查時,初探為春秋文化遺址。遺址長400米,寬百米左右,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出土有鼎足、石族、石斧及各類有飾紋軟硬陶片、歷石等百餘件。后隨著進一步的發掘考證,初步推斷為商周文化遺址,距今約4000—5000年,是為天寶境內已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文化遺址。2001年5月初,縣史志辦、縣博物館、天寶鄉領導、專家在平溪採風時,再次對遺址進行了考察,發現遺址地表下約一米處,分佈有成片的礦物凝結物,呈砂粒狀結塊,以烏黑礦物為主,間布閃光之金色結晶體。詢之村民,不能詳答,疑為古代冶銅殘渣。另為山坡緩處,發掘一殘墓,出土醬黑色楔形魂瓶一對、北宋古錢若干,斷為北宋古墓。
[ 中國文物精華-天寶商代銅鐃] 商代銅鐃1件,通高56厘米,柄長17厘米,鐃面寬45。5厘米,重40公斤。有明顯的含范鑄痕和砂眼。鐃身飾獸面紋,古樸莊重,柄作圓筒狀,與器身內腔相通,有凸出的干帶。1985年3月12日,天寶鄉辛會村洋牛形山出土,為江西省首次發現的商代樂器,已列入《中國文物精華辭典》。今藏縣博物館。
[ 革命文物] 位於黃沙村,東有龍形山,西有西古嶺,北有紫陽壇,南有一小坑,整個地形似撮斗,易守難攻。1934年2月3日,蕭克將軍指揮紅軍在黃沙龍形山與敵大戰。這些戰鬥,是紅軍第十七師北上湘贛蘇區的第一個大勝仗,紅軍以不足三個團的兵力,打垮了敵軍4個團,消滅了2個旅部和1個師部,俘敵300多人,打死打傷敵人600多人,繳獲步槍400多支,輕重機槍40餘挺及大量的彈藥、軍用品等,創下了紅軍早期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典範。為紀念黃沙大捷,1994年2月在黃沙大戰原址建立英雄紀念碑,由蕭克將軍親自題碑文:“黃沙大捷革命英雄永垂朽”。

人文社會


天寶不僅自然資源豐富,更是人文之邦。以左山新石器遺存為起點的天寶文明史,已逾五千年;天寶青銅文化江南罕見;三國古城,獨具特色,古天寶人才輩出,進士、舉人、貢生達151人,僅進士就有22人;現代著名外交家劉師舜,潛心四書五經之翻譯,於中美文化貢獻頗多;今天天寶,更是人才濟濟,且多以其業績或政聲為鄉梓增輝。

特色農業


天寶位於贛西北離縣城僅20公里的農業鄉,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屬長江中下游中低丘地貌。境內群山環抱,土壤肥沃,盛產木竹、優質大米。人均耕地1.9畝、人均林地12畝。種養業加工業構建農業產業鏈,種植業以水稻、蘭花為大宗作物,養殖業以養豬、養鴨、養蜂為主體,加工業是大米加工及作坊式米粉加工,年產百噸有機(蔬菜)食品竹筍,俗稱“漁米之鄉”。
水稻:年種植面積3萬畝,種植制度,稻—稻—肥“三熟制”,稻一肥“二熟制”。年產糧食12000噸,年銷售達國標1-2級綠色大米2千噸,國標3級大米3千噸,商品率達60%。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準化基地6000畝。
蘭花:全鄉有兼職花農300餘人,佔全鄉10%左右,種植面積2000多畝,品有春蘭、寒蘭、建蘭、蕙蘭、墨蘭、台蘭等六大類1萬多個品種。尤其是寒蘭種類豐富多彩。出自天寶的蘭花“水胭”,及葉花藝的邊、爪、紋、斑,應有盡有,花藝更為優良,花形碩大,色彩艷麗,素心、蝶花、硬捧、色花、多瓣,無奇不有。在2005年度江西省蘭花會展獲金獎。
養豬:丘陵山坡,依山傍水,是養豬的好地方。全鄉共有專業戶80多戶,良種母豬達800多頭,自繁自養率達70%,年出欄生豬1.5萬頭,遠銷港、澳及沿海地區。
養蜂:全鄉有專業戶100餘戶,養蜂達2000多箱,充分利用天然林木花源,年產蜂蜜40噸,商品天然蜜糖20噸,有壯身健體,清涼解暑之功效。是夏季滋補品。
養鴨:地域遼闊,養鴨得天獨厚。全鄉有育雛孵化場兩個,年育雛鴨(雞)25萬羽,有專業戶100多戶,飼養各類鴨苗達3萬羽,門類齊全,品種繁多。
橙片、青豆:民間自製點心。橙片以小柚切片,經加銅煮沸和漂曬拌以冰糖而成,脆甜可口,且能止咳清涼解毒。青豆即以天寶青豆加料以炭火烘乾而成,分外爽口,有回味。宜豐青豆在古代就以天寶為佳。此二宗點心因不能批量生產,故仍為待客珍貴點心。
冬筍、閩筍:天寶為林區,鄉境自古盛產冬筍,歷年產量在百萬斤以上,主要銷江浙一帶。天寶閩筍具有透明、不變質、不變味、耐貯藏等特點,已有近400年的歷史,始由客家人從福建移天寶時傳入,今茅坪、黃沙、辛會、辛聯為主要產地,年產量可達10萬斤。
香菇:天寶香菇美味可口,營養豐富,是宴席上的上等佳品。境內大部分村莊出產香菇,有花菇、平菇、兩種,原來是老法生產,有近400年的歷史,但產量較低。80年代后採用袋裝香菇,產量大大提高,年產量達4萬公斤。
天寶羅酒:宜豐天寶特有傳統名酒,具有色呈淺黃,酒清見底,昧香爽口,富有後勁等特點。被譽為“三碗倒”。以農曆八、九月間製作最宜。羅酒這來歷據傳源於鑼聲,鑼聲“哐哐”。諧音“響響叫”,故又名“鑼。天寶羅酒又以松溪所產為佳。

農業機械


“農業的出路在於機械化。”在中央一系列惠農政策出台後,農民購機、用機熱情日益高漲,農田作業機械發展迅速,農機總動力迅速增長,到2006年5月全鄉農機總動力達4800千瓦。有聯合收割機13台,耕整機、機耕船598台,變型機、拖拉機50台,機動脫粒機610台,農用運輸車20台,年機耕機收面積分別達2.5萬畝和2.1萬畝。
機耕機收:天寶是一個農業機械普及率較高的鄉,2006年成立了“天寶鄉農業機械協會”,有會員500多名,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00多名,組建機耕、機收服務隊15個,從業人員達300多人,開展機耕、機收“一條龍”服務,服務面積達1萬餘畝,占機耕、機收面積的50%。
供求信息:可供優質綠色大米數量不限,每噸2300-3000元。季節性有機食品(蔬菜)冬筍,供貨時間當年11月至 翌年2月份每噸5000-10000元。蘭花:品種至多,從普草到精品數量不限,價格面議。蜜糖8-12元/公斤,杉木400-480元/立方米,毛竹7-9寸8元/支,10寸15元/支,生豬7元/公斤,鴨蛋10元/公斤,肉鴨20元/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