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幹腦炎
腦幹腦炎
腦幹腦炎是指發生在腦幹的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以兒童及青壯年多見,多為急性或亞急性起病。臨床上常有前驅感染史,如上呼吸道感染、腹瀉等。腦幹腦炎多由病毒感染后引起自身免疫反應,導致神經纖維脫髓鞘,進而引起相應神經系統癥狀。主要表現為多組腦神經損害,如眼瞼下垂、眼球運動障礙、吞咽困難、飲水嗆咳等;還可有偏側肢體癱瘓、肢體感覺障礙。基本治療是藥物治療和對症支持治療。腦幹受累還可引發神經源性肺出血、肺水腫、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等併發症。腦幹腦炎多為良性單相病程,積極治療可改善預后,減少後遺症,降低死亡率。但因病變部位特殊,有時預后兇險。
● 神經內科或內科
● 目前認為腦幹腦炎多由病毒引起,傳播途徑有血源性和神經源性,以血源性傳播更常見,神經源性傳播多由外周運動神經經脊髓前角細胞向上逆行進入中樞神經系統。
● 常見的病原體有單純皰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EB病毒、巨細胞病毒等。
● 腦幹腦炎包括有一側或兩側腦幹受累的癥狀或體征,主要表現為多組腦神經損害、共濟失調、意識障礙等。
● 腦神經受損癥狀
● ● 上瞼下垂、眼球運動障礙、吞咽困難、飲水嗆咳等。
● 長束受損癥狀
● ● 偏側肢體癱瘓、肢體感覺障礙、共濟失調等。
● 其他癥狀
● ● 頭痛、發熱、體力衰弱、食慾欠佳。
● ● 嗜睡甚至昏迷。
● 腦幹腦炎明確診斷需要行血液、腦脊液、影像學檢查等。
● 血液學檢查
● ● 病毒抗體陽性,如IgM陽性,提供病毒感染證據。
● 腦脊液檢查
● ● 可了解腦脊液內有無白細胞、淋巴細胞、蛋白增高,有助於診斷本病。
● 頭顱磁共振
● ● 排除腦幹腫瘤、多發性硬化等疾病。
● 目前腦幹腦炎的診斷尚缺乏金標準,多以病史、臨床表現和體征、輔助檢查為主要診斷依據,排除相似疾病後做出排他性診斷。
● 病史
● ● 多數急性或亞急性起病,發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或腸道感染史。
● 臨床表現
● ● 眼球運動障礙,視物成雙、面部感覺減退,吞咽困難,飲水嗆咳,偏側肢體感覺、運動障礙等。
● 輔助檢查
● ● 血常規白細胞增高,中性粒細胞增高。
● ● 腦脊液壓力稍高,淋巴細胞佔多數,糖及氯化物正常。
● ● 頭顱磁共振成像或增強掃描發現腦幹病變。
● 主要需要鑒別的疾病包括腦幹卒中、病毒性腦炎、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多發性硬化的首次發作、重症肌無力等,這些疾病也可以出現腦神經損害、共濟失調、錐體束征、意識障礙等表現。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醫生主要通過病史、臨床癥狀、輔助檢查可做出鑒別診斷。
● 尚無特異性治療,主要是對症支持治療。可採用激素類藥物減輕炎症反應。
● 藥物治療
● ● 抗感染治療:病毒感染可選用更昔洛韋抗病毒治療,合併細菌感染者給予抗生素治療。
● ● 免疫球蛋白療法:大劑量短療程靜脈滴注治療已證實有效, 應儘早實施。
● ● 免疫抑製劑:對於激素治療效果差的患者,有學者主張用環磷醯胺治療,但其細胞毒性大,一般不作為首選葯。
● 其他療法
● ● 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及對症支持治療。
● ● 血漿置換療法:該方法可迅速清除體內的抗體等免疫活性物質,縮短患者療程和減輕疾病程度,但缺乏隨機臨床試驗的支持,且治療費用高昂。
● 本病可遺留進食、飲水嗆咳及肢體偏癱等後遺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工作,給家庭帶來負擔。
● 腦幹受累還可引發神經源性肺出血、肺水腫、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等併發症。
● 腦幹腦炎多為良性單相病程,積極治療可改善預后,減少後遺症,降低死亡率。但因病變部位特殊,有時預后兇險。總體來說,早期、規範治療,對於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有重要意義。
● 注意預防感染。
● 對於已患感染,應積極治療。
● 保持個人衛生,加強鍛煉,增強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