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聖菩薩
又稱僧伽
大聖菩薩,即僧伽,唐代高僧,自言何國人,因以何為姓。又稱“狼山大聖”、“泗州大聖”,為江蘇通州狼山廣教寺開山祖師,傳說為觀音化身。
生年不詳,圓寂於唐中宗景龍四年三月(公元710年3月),葬於泗州普光王寺下。其南遊江淮時,醫病治水,為百姓稱道。
唐中宗拜為國師。後世尊之為“大聖菩薩”。青蓮居士李太白嘗為之作《僧伽歌》。
大聖菩薩坐像
終有一日僧伽自感因緣不具,乃荷錫北上,途經晉陵國祥寺留衣殿梁后,渡江到達山陽,登即隸名於龍興寺。
自此為化度有緣始露神異。初將弟子慧儼同至泗州臨淮信義坊,乞地施標將建伽藍,聲明標下是為古剎故址。居人依言穴土獲古碑,乃齊香積寺銘記,得金像一軀,衣葉刻普照王佛字。在場民眾驚嘆不已,爭求布施。
山陽令賀跋氏曾見僧伽卧時身體伸展長過床榻,舉家驚奇:又睹僧伽示現十一面觀音形象,全族欣慶,培加信重,今聞僧伽天眼先見,無比崇敬,遂舍宅增廣殿宇,促成一方名藍,即以出土普照王佛尊號名寺,由是佛光普照,感應四方。
僧伽住持泗州普照王寺期間,神行異蹤變現不一,且舉一例:女皇武則天萬歲通天初,山陽龍興寺將募捐重修寺宇,師即身臨當地民眾中,昌言我有五十萬錢奉助功德,勿生橫議,既而於淮河岸邊招呼一船主,勸化布施所載剽略之財,減免刑獄。盜者依言盡舍,佛殿由是立成。
未幾盜敗,拘於揚子縣獄,師忽下降慰喻無苦。不日赦文果至獲免死刑。景龍二年,中宗遣使迎師赴內道場,帝御法筵,言談造膝,占對休咎,契若合符,尊為國師,出居薦福寺,帝及百僚皆稱弟子。其間,求師祛病療疾者有之,求師消災除難者有之,求師趨吉避凶者有之,求師斷惑釋疑者有之,可謂有求必應,驗非虛設。
一日,中宗於內殿語師云:京邑無雨已是數月,願師慈悲解朕憂迫。師將瓶水泛灑,俄頃陰雲驟起甘雨大降。
中宗大喜,詔賜所建梵剎為臨淮寺,師請依佛號普照王為寺名,帝以照字犯天后諱乃御書普光王寺額,遣使送歸臨淮懸於寺門。景龍四年三月三日僧伽大師於長安薦福寺示寂,世壽八十三歲。
大聖菩薩像
長慶四年徐泗觀察使王智興以李湛(敬宗)誕日,請於泗州建立戒壇,落髮者無算(王氏因致貲數十萬緡),表明這裡因有普光王寺、僧伽大師塔成為江淮佛教重鎮。是時一向與佛無緣的浙西觀察使李德裕上表稱王智興泗州立戒壇「意在規避王徭,影庇資產」云云。由此引起朝廷的注意。
例如,文宗大和二年,江西觀察使沈傳師請於洪州建方等戒壇,以聖誕度僧,制(帝王的命令)云:此因國事暫免度僧,敕令已下而傳師違禁,罰俸一月以示不允。在藩時偏好道術的武宗李炎,登上皇帝寶座就召集道士張歸真等八十一人入禁中修金篆道場,親受法篆。隨即下令限制僧尼法事活動,已見其滅佛毀法端倪。為其急先鋒者就是李德裕(是時為宰相)。
且舉要例幾則:會昌元年六月聖誕日,於大內設齋,兩街供養大德及道士四對論議,二道士賜紫,釋門大德均不得著。
南天竺沙門寶月入朝,不先咨開府,從懷中拔出表進上,請許歸國,因犯越官罪收禁。弟子三人各決七棒,通事僧十棒,未打寶月,但不許回本土。二年三月,因宰相李德裕上奏,敕下發遣保外無名僧,又不許置童子沙彌。三年五月勘問諸寺外國僧人來由,敕焚宮內佛經,埋佛像。四年三月,敕禁泗州普光王寺供養佛骨(同時被禁供養佛骨者還有五台山、終南山、法門寺)。由此可見僧伽「瓶里千年鐵柱骨」就供養於普光王寺。同年七月令毀拆天下山房、蘭若、佛堂、尊勝石幢、僧人墓塔,不入寺額者所住僧尼盡勒還俗,遞歸本貫。
五年四月祠部檢括天下(大)寺及僧尼人數,令分批還俗,外國僧人無祠部牒亦須還俗,送歸本國。
八月下詔聲稱佛教「耗蠹國風」,「誘惑人心」,「僧徒日廣,佛寺日崇,勞人力於土木之功,奪人力為金寶之飾,遺君親於師資之際,違配偶於戒律之間,壞法害人,莫過於此。」宣布「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餘所,還俗僧尼二十六萬餘人,收充兩稅戶,拆招提蘭若,四萬餘所,收膏腴上田數千萬頃,收奴婢為兩稅戶十五萬人。」因武宗滅佛時在會昌年間,天下佛教同遭輪迴,丈稱「會昌法難」。
江淮佛教聖地泗州普光王寺為李德裕熟知,是故在劫難逃。會昌五年八月,武宗滅佛詔書之前,寺產即盡被官家收檢,寺僧掃地出門,鐘鼓絕響,香火斷滅。
武宗滅佛后一年而崩,宣宗李忱登極即敕復興,普光王寺再現舊觀,鎮寺之寶佛舍利未再出世是為歷史遺憾。咸通中,桂林戌卒起義首領龐勛圍攻泗州兵臨城下,僧伽現形塔頂警示城中軍民,化險為夷。有司以事奏聞,唐懿宗賜僧伽證聖大師稱號。
此時大唐帝國朝廷腐敗,經濟衰落,農民起義,藩鎮割據,招致烽火連天,哀鴻遍地。乾符以降,僧伽或現形城隅暗助守將據城拒敵,敵軍以為堅壘難下,駭而宵遁;或顯靈軍中勸化部將釋放無辜,免遭殺戮:或於普光王寺塔巔作小僧狀,為有求者趨吉避凶,消災祈福。凡此種種奇迹,可謂應驗不貳,神變無礙。
中宗即令於薦福寺起塔漆身,俄而大風忽起臭氣滿城。中宗垂問左右是為何因,近臣奏雲僧伽大師化緣在臨淮,恐是欲歸彼處,故現此變。中宗炷香祝之默然許之。
瞬間芬芳帝里,傾城嘆異。帝令賜絹三百疋,敕有司造靈輿奉全身歸泗州普光王寺。及發,群官祖送國門,哀慟都城,即於是年五月五日抵達淮上,還至本處建塔供養。中宗以仰慕不忘,因問萬回大師僧伽是為何人?答雲觀音化身也。
法華經普門品云:應以比丘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這就是民間信仰僧伽為觀音化身而禮拜供養的一大因緣。
據《通州志》記載:“唐總章二年,由上即建大雄寶殿、殿閣、方丈室”,山在巨浸中,設舟以濟,號慈航院,后改廣教寺”。狼山奉祀的開山師祖是僧伽,又稱狼山大聖。傳說當時狼山為白狼精占踞,大聖菩薩僧伽與白狼精鬥法,以一襲袈裟遮遍全山降伏惡狼,白狼只得讓出此山。從此這裡香火興起。成為佛教樂土。僧伽是唐朝高僧,唐高宗時,曾到長安、洛陽遊歷,為人治病,名聲大噪。
《宋高僧傳》之〈唐泗洲普光王寺僧伽傳〉,有一千八百字左右,於高僧傳之比例中,為較長的一篇傳記,可見其當時之影響力很大很廣。現抄摘部分:
釋僧伽者,蔥嶺北何國人也。
詳其何國,在碎葉國東北,是碎葉附庸耳。
伽在本土少而出家,為僧之後,誓志遊方,始至西涼府,次歷江淮,當龍朔初年也。登即隸名于山陽龍興寺,自此始露神異。
嘗卧賀跋氏家,身忽長其床榻各三尺許,莫不驚怪;次現十一面觀音形。由此,奇異之蹤,旋萌不止。
中宗孝和帝景龍二年,遣使詔赴內道場,帝御法筵,言談造膝,占對休咎,契若合符,仍褒飾其寺曰「普光王」。
四年庚戌示疾,勅自內中往薦福寺安置。三月二日儼然坐亡,神彩猶生,止瞑目耳。俗齡八十三,法臘罔知。在本國三十年,化唐土五十三載。
勒有司給絹三百匹,俾歸葬淮上,令群官祖送,士庶填。
帝以仰慕不忘,因問萬回師曰:「彼僧伽者何人也?」對曰:「觀音菩薩化身也。」
中宗勅恩度弟子三人:慧岸、慧儼、木叉。
代宗勅中官馬奉誠宣放,仍齎舍絹三百匹,雜彩千段,金澡罐,皇太子衣一襲,令寫貌入內供養。
天下凡造精廬,必立伽真相,榜曰「大聖僧伽和尚」,有所乞願,多遂人心。
太平興國七年,敕高品白承睿,重蓋其塔,務從高敞,加其累層。
又將欲建浮圖,有巨木三根,沼淮而下,至近浮橋且止,收為塔心柱焉。弟子木叉者,以西域言為名,華言解脫也。自幼從伽為剃弟子,然則多顯靈異。中和四年,刺使劉讓,厥父中承,忽夜夢一紫衣僧云:「吾有弟子木叉,葬寺之西,為日久矣,君能出之?」……僖宗皇帝勅以其焚之灰塑像,仍賜謚曰「真相大師」,於今侍立於左,若配饗焉。
二〇〇五年十一月廿八日,江蘇省聯合考古隊,在江陰青陽悟空寺華藏塔址發現地宮出土一個石函,函蓋上刻銘文:「常州太平興國寺僧善聰伏睹江陰軍江陰縣悟空院僧應雲同行者沈惟素募緣四眾建造泗州大聖寶塔以善聰收得眾舍利特置石函銀瓶盛貯安藏於塔下永充供養」。
此記證明安藏於塔下的確系僧伽大師舍利,真實可信。至於銘記所謂「泗州大聖寶塔」建成之後卻命名華藏塔,極有可能是宋太宗敕令重建泗州僧伽塔,徵集僧伽遺物時,太平興國寺僧所收舍利為私藏,當時未敢上報朝廷,事過二十餘年才易地隱而藏之為消災免難一大方便。
從此一代高僧之靈骨在華藏塔名義掩護下不為人知。歷經千年滄桑,如今重見天日,應是太平盛世因緣殊勝所致。
正如時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大和尚所說:「僧伽大師舍利子在江陰市的出現,不光是佛教界的喜事,也是國泰民安的吉兆。」此為金玉良言,天下共鳴,高德法語,必有感應。
據新媒體報道,江陰市人民政府為保存文化古迹,落實宗教政策,即將修復悟空寺,並依據僧伽舍利函銘記重建「泗州大聖寶塔」。這是功德無量特大盛事,普天佛教信眾皆大歡喜。可以預料一旦古剎再現輝煌,古塔重聳雲漢,這一方江南梵天佛地必將名聞天下,譽滿中外。
南通狼山是佛教八小名山之首,山上有廣教禪寺,寺內供奉的大聖菩薩,叫釋僧伽,他是唐代高僧,相傳是“大勢至菩薩”或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李白《僧伽歌》:「真身法號號僧伽,有時與我論三車。問言誦咒幾千遍,口道恆河沙復沙。此僧本住南天竺,為法頭陀來此國。戒得長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蓮色。
年份 | 電影、電視劇 |
2012年 | 《僧伽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