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補貼政策

發揮財政分配機製作用的特定手段

財政補貼政策:即在結構失衡或出現供給“瓶頸”時,提供各種形式的財政補貼,以保護特定的產業及地區經濟。財政補貼政策是國家協調經濟運行和社會各方面利益分配關係的經濟槓桿,也是發揮財政分配機製作用的特定手段。是世界上許多國家政府運用的一項重要經濟政策

作用


財政補貼作為一種宏觀調控手段,可被政府用來實現多種政策目標,如對促進生產和流通的發展穩定市場價格、保障人民生活,以及擴大國際貿易等都有積極作用。但是,如果運用不當,補貼範圍過寬,數額過大,就會超出財政的承受能力;如果補貼造成了某些產品的價格扭曲和企業的經營機制混亂,就會使之從調節社會經濟活動的槓桿變為抑制經濟發展的包袱。

政策


中國自50年代起實行的財政補貼政策,重點體現了國家保持社會政治、經濟和人民生活穩定的要求。
①支持農業生產發展。中國的財政補貼大部分用於以糧、棉、油、豬為主的農產品價格補貼。同西方國家在農產品生產相對過剩的條件下,為了保持國內市場供求平衡和增強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對農產品實行保護價格和出口補貼不同,中國的農產品補貼政策主要立足於扶持農業生產的發展,增加農產品的生產量。這突出地表現在1979年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後,國家為了支持農產品價格改革的順利進行,從而達到支持農業生產發展的目的,在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時,對農民實行了加價款補貼政策,並採取了銷售價格不提或少提的辦法,對購銷價格倒掛的價差和企業經營性虧損實行財政補貼。因而,農產品補貼增長很快,在全部財政補貼中占居重要地位。
②穩定人民生活。長期以來政府從國家的具體國情出發,實行了保持人民生活基本必需品特別是糧油、豬肉民用煤等價格基本穩定的政策,並對城市住房、水電、公共交通等實行低租金、低收費制度,因此而發生的政策性虧損由國家給予財政補貼。或者,在提高與人民生活關係密切的商品價格后,對職工或城鎮居民給予適當的物價補貼。因此,中國的財政補貼具有絕大部分直接或間接用於人民生活的特點。
此外,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特別是價格改革的不斷深入過程中,適當運用財政補貼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因價格和利益關係變動帶來的矛盾,為價格改革的順利進行和社會穩定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