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馬連道村的結果 展開

馬連道村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銀窩溝鄉馬連道村

馬連道村隸屬於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銀窩溝鄉,全村167戶,617口人,貧困戶52戶,屬於省級貧困村。馬連道村是燕山大學精準扶貧幫扶村,2018年實現全面脫貧。目前全村主要經濟作物為馬鈴薯。

目錄

正文


馬連道村坐落在承德市東北部,圍場縣銀窩溝鄉東北部,距離圍場縣城43公里,距蘭旗卡倫鄉高速收費站40公里,海拔約1000米。全村共有6個自然組,1、2、3、5組南北兩面環山,中間有502縣道和京通鐵路線道穿過,4、6組分佈在距離馬連道村西北方向1.5公里的神仙洞溝里,神仙洞在當地流傳著美麗的傳說,不少村民上山燒香拜神。當地氣候寒冷多風、乾旱少雨,無霜期短。行政區域11760畝,林地面積1100多畝,耕地面積1550畝。
全村有167戶,人口共計617人,常住人口510人。截止2016年初,建檔立卡貧困戶52戶,共計139人,貧困人口發生率22.5%。低保戶51戶。人均年收入2235元,屬於省級貧困村。現有黨員30名,其中預備黨員1名,村“兩委”班子成員6人。
全村經濟主要依賴農業種植養殖和勞務輸出,無工業和服務業,村集體經濟收入為0。馬連道村致富帶頭人郝立豐,在北京有京中康達傢具廠,吸引本村村民去打工,籌劃在村裡建老年公寓和土豆冷庫。
農業包括種植業、養殖業和林下經濟。耕地基本屬於山坡地,水資源不足,無水澆條件,農業種植靠天吃飯,雨水量足,作物產量高,居民收入增多。反之,則減少。每年收穫一季,主要種植馬鈴薯、玉米和穀子,機耕和人畜耕種相結合。養殖業主要是飼養牛、羊和驢,村裡有一小型養雞場養雞1000餘只,有一戶養羊專業戶養羊110餘只。山上以針葉林為主,森林覆蓋率高。春季盛產野菜,夏季盛產蘑菇,村民採摘銷售。
馬連道村村民大部分分佈在502縣道兩側,民居靠山而建。取暖以煤炭、柴草為主。馬連道村,前道村和銀水泉村共用一所小學(小學內包括幼兒園),小學在校生共有200餘人,村裡設有衛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