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都賦

漢代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創作的一篇大賦

《西都賦》是漢代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創作的一篇大賦。此賦通過對長安(今陝西西安)地理位置、宮室台榭、田獵遊覽場面的描寫,表現了都城的壯麗宏大,宮殿的奇偉華美,為後人呈現了漢朝首都的繁榮景象,委婉地表達了對長安舊制極端豪華、奢侈的諷刺。全賦結構勻稱,層次分明,前後呼應,渾然一體。它繼承了司馬相如等所作大賦鋪張揚厲的特點,而相應減少了華艷、迭宕的文勢,突出了文風典雅的一面,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作品原文


西都賦
有西都賓問於東都主人曰:“蓋聞皇漢之初經營也,嘗有意乎都河洛矣。輟而弗康,寔用西遷,作我上都。主人聞其故而睹其制乎?”主人曰:“未也。願賓攄懷舊之蓄念,發思古之幽情,博我以皇道,弘我以漢京。”賓曰:“唯唯。漢之西都,在於雍州,寔曰長安。左據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華終南之山。右界褒斜隴首之險,帶以洪河涇渭之川,眾流之隈,汧涌其西。華實之毛,則九州之上腴焉;防禦之阻,則天地之隩區焉。是故橫被六合,三成帝畿,周以龍興,秦以虎視。及至大漢受命而都之也,仰悟東井之精,俯協河圖之靈,奉春建策,留侯演成。天人合應,以發皇明,乃眷西顧,寔惟作京。於是睎秦嶺,睋北阜,挾澧灞,據龍首。圖皇基於億載,度宏規而大起。肇自高而終平,世增飾以崇麗,歷十二之延祚,故窮泰而極侈。建金城而萬雉,呀周池而成淵,披三條之廣路,立十二之通門。內則街衢洞達,閭閻且千,九市開場,貨別隧分,人不得顧,車不得旋,闐城溢郭,旁流百廛,紅塵四合,煙雲相連。於是既庶且富,娛樂無疆,都人士女,殊異乎五方,游士擬於公侯,列肆侈於姬姜。鄉曲豪舉,遊俠之雄,節慕原嘗,名亞春陵。連交合眾,騁騖乎其中。若乃觀其四郊,浮遊近縣,則南望杜霸,北眺五陵,名都對郭,邑居相承。英俊之域,紱冕所興,冠蓋如雲,七相五公。與乎州郡之豪傑,五都之貨殖,三選七遷,充奉陵邑,蓋以強幹弱枝,隆上都而觀萬國也。”
“封畿之內,厥土千里,逴躒諸夏,兼其所有。其陽則崇山隱天,幽林穹谷,陸海珍藏,藍田美玉。商洛緣其隈,鄠杜濱其足,源泉灌注,陂池交屬。竹林果園,芳草甘木,郊野之富,號為近蜀。其陰則冠以九嵕,陪以甘泉,乃有靈宮起乎其中。秦漢之所極觀,淵雲之所頌嘆,於是乎存焉。下有鄭白之沃,衣食之源,提封五萬,疆埸綺分。溝塍刻鏤,原隰龍鱗,決渠降雨,荷插成雲,五穀垂穎,桑麻鋪棻。東郊則有通溝大漕,潰渭洞河,泛舟山東,控引淮湖,與海通波。西郊則有上囿禁苑,林麓藪澤,陂池連乎蜀漢,繚以周牆,四百餘里,離宮別館,三十六所,神池靈沼,往往而在。其中乃有九真之麟,大宛之馬,黃支之犀,條支之鳥,逾崑侖,越巨海,殊方異類,至於三萬里。”
“其宮室也,體象乎天地,經緯乎陰陽,據坤靈之正位,仿太紫之圓方。樹中天之華闕,豐冠山之朱堂。因瑰材而究奇,抗應龍之虹梁,列棼橑以布翼,荷棟桴而高驤。雕玉瑱以居楹,裁金璧以飾璫,發五色之渥彩,光爓朗以景彰。於是左墄右平,重軒三階,閨房周通,門闥洞開。列鍾虡於中庭,立金人於端闈,仍增崖而衡閾,臨峻路而啟扉。徇以離宮別寢,承以崇台閑館,煥若列宿,紫宮是環。清涼宣溫,神仙長年,金華玉堂,白虎麒麟,區宇若茲,不可殫論。增盤崔嵬,登降照爛,殊形詭制,每各異觀,乘茵步輦,惟所息宴。後宮則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合歡增城,安處常寧,茞若椒風,披香發越,蘭林蕙草,鴛鸞飛翔之列。昭陽特盛,隆乎孝成,屋不呈材,牆不露形。裛以藻綉,絡以綸連,隨侯明月,錯落其間,金釭銜璧,是為列錢。翡翠火齊,流耀含英,懸黎垂棘,夜光在焉。於是玄墀扣砌,玉階彤庭,礝磩彩致,琳珉青熒,珊瑚碧樹,周阿而生。紅羅颯纚,綺組繽紛,精曜華燭,俯仰如神。後宮之號,十有四位,窈窕繁華,更盛迭貴,處乎斯列者,蓋以百數。左右庭中,朝堂百寮之位,蕭曹魏邴,謀謨乎其上。佐命則垂統,輔翼則成化,流大漢之愷悌,盪亡秦之毒螯。故令斯人揚樂和之聲,作畫一之歌,功德著乎祖宗,膏澤洽乎黎庶。又有天祿石渠,典籍之府,命夫敦誨故老,名儒師傅,講論乎六蓺,稽合乎同異。又有承明金馬,著作之庭,大雅宏達,於茲為群,元元本本,殫見洽聞,啟發篇章,校理秘文。周以鉤陳之位,衛以嚴更之署,總禮官之甲科,群百郡之廉孝。虎賁贅衣,閹尹閽寺,陛戟百重,各有典司。周廬千列,徼道綺錯。輦路經營,修除飛閣。自未央而連桂宮,北彌明光而亘長樂,凌隥道而超西墉,掍建章而連外屬,設璧門之鳳闕,上觚稜而棲金爵。內則別風之嶕嶢,眇麗巧而聳擢,張千門而立萬戶,順陰陽以開闔。爾乃正殿崔嵬,層構厥高,臨乎未央,經駘蕩而出馺娑,洞枍詣以與天梁,上反宇以蓋戴,激日景而納光。神明郁其特起,遂偃蹇而上躋,軼雲雨於太半,虹霓回帶於棼楣。雖輕迅與僄狡,猶褸眙而不能階。攀井干而未半,目眴轉而意迷,舍欞檻而卻倚,若顛墜而復稽,魂怳怳以失度,巡迴塗而下低。既懲懼於登望,降周流以徬徨,步甬道以縈紆,又杳窱而不見陽。排飛闥而上出,若游目於天表,似無依而洋洋。前唐中而後太液,覽滄海之湯湯,揚波濤於碣石,激神岳之嶈嶈,濫瀛洲與方壺,蓬萊起乎中央。於是靈草冬榮,神木叢生,岩峻崷崒,金石崢嶸。抗仙掌以承露,擢雙立之金莖,軼埃堨之混濁,鮮顥氣之清英。騁文成之丕誕,馳五利之所刑。庶松喬之群類,時游從乎斯庭,實列仙之攸館,非吾人之所寧。”
“爾乃盛娛游之壯觀,奮泰武乎上囿,因茲以威戎誇狄,耀威靈而講武事。命荊州使起鳥,詔梁野而驅獸,毛群內闐,飛羽上覆,接翼側足,集禁林而屯聚。水衡虞人,修其營表,種別群分,部曲有署。罘網連紘,籠山絡野,列卒周匝,星羅雲布。於是乘鑾輿,備法駕,帥群臣,披飛廉,入苑門。遂繞酆鄗,歷上蘭,六師發逐,百獸駭殫。震震爚爚,雷奔電激,草木塗地,山淵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爾乃期門佽飛,列刃鑽鍭,要趹追蹤,鳥驚觸絲,獸駭值鋒。機不虛掎,弦不再控,矢不單殺,中必迭雙。颮颮紛紛,矰繳相纏,風毛雨血,灑野蔽天。平原赤,勇士厲,猿狖失木,豺狼懾竄。爾乃移師趨險,並蹈潛穢,窮虎奔突,狂兕觸蹶。許少施巧,秦成力折,掎僄狡,扼猛噬,脫角挫脰,徒搏獨殺。挾師豹,拖熊螭,曳犀犛,頓象羆,超洞壑,越峻崖,蹶嶄岩。鉅石隤,松柏仆,叢林摧,草木無餘,禽獸殄夷。於是天子乃登屬玉之館,歷長楊之榭,覽山川之體勢,觀三軍之殺獲。原野蕭條,目極四裔,禽相鎮壓,獸相枕藉。然後收禽會眾,論功賜胙,陳輕輢以行炰,騰酒車以斟酌,割鮮野食,舉烽命釂。饗賜畢,勞逸齊,大路鳴鑾,容與徘徊。集乎豫章之宇,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似雲漢之無涯。茂樹蔭蔚,芳草被堤,蘭茞發色,曄曄猗猗,若摛錦布綉,爥燿乎其陂。鳥則玄鶴白鷺,黃鵠鵁鸛,鶬鴰鴇鶂,鳧鷖鴻雁。朝發河海,夕宿江漢,沈浮往來,雲集霧散。於是後宮乘輚輅,登龍舟,張鳳蓋,建華旗,袪黼帷,鏡清流,靡微風,澹淡浮。棹女謳,鼓吹震,聲激越,謍厲天,鳥群翔,魚窺淵。招白鷴,下雙鵠,揄文竿,出比目。撫鴻罿,御繒繳,方舟並騖,俛仰極樂。遂乃風舉雲搖,浮遊溥覽,前乘秦嶺,后越九嵕,東薄河華,西涉岐雍。宮館所歷,百有餘區,行所朝夕,儲不改供。禮上下而接山川,究休祐之所用,采游童之歡謠,第從臣之嘉頌。於斯之時,都都相望,邑邑相屬,國藉十世之基,家承百年之業。士食舊德之名氏,農服先疇之畎畝,商循族世之所鬻,工用高曾之規矩,粲乎隱隱,各得其所。”
“若臣者,徒觀跡於舊墟,聞之乎故老。十分而未得其一端,故不能遍舉也。”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1.流:流別,流派。
2.成康:即周成王、周康王。據說周成王、周康王相繼在位時,天下安寧,四十餘年連刑具都未用過。史家譽之為“成康之治”。頌聲:歌功頌德之聲。寢:停止,平息。王澤:天子之德澤。
3.日不暇給(jǐ):謂事務繁多,沒有空閑的時間顧及這些事情。
4.武宣:即漢武帝、漢宣帝。禮官:掌禮儀之官。文章:禮樂制度。金馬:即金馬門,漢代仕宦者的住所,旁有漢武帝所立的銅馬,故稱金馬門。石渠:即石渠閣,漢代宮中藏書之處,在未央宮北。樂府:掌管音樂的官署。漢武帝設立樂府專署,掌管宮廷、巡行、祭祀所用的音樂,兼采民間歌辭。協律:校正音樂呂律,使之和諧。武帝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主管音樂。潤色:修飾,讚美。鴻業:大業。
5.悅豫:喜樂。福應:吉祥的徵兆。
6.白麟、赤雁、芝房、寶鼎:皆為樂府歌名,據《漢書·武帝紀》記載:武帝巡幸雍,獲白麟,作《白麟之歌》。巡幸東海,獲赤雁,作《朱雁之歌》。甘泉宮內有芝草,其葉相連,作《芝房之歌》。又在後土祠旁得寶鼎,作《寶鼎之歌》。薦:獻,進。郊廟:帝王祭祀天地稱為郊,祭祀祖先稱為廟。
7.神雀、五鳳、甘露、黃龍:都是漢宣帝的年號。據《漢書·宣帝紀》記載:漢宣帝時,先後有神雀、五隻鳳凰、甘露、黃龍等出現,宣帝認為是祥瑞之兆,先後用以為年號。
8.言語:指文辭著作。
9.諷諭:用委婉的話進行勸說。上德:帝王的功德。雍容:容儀溫文。揄揚:宣揚。亞:同類而次之者。
10.孝成:即漢成帝。奏御:進獻。炳:輝煌。三代:指夏、商、周。同風:風格相同。
11.夷:平。隆:盛。則:法則。
12.皋陶(yáo)歌虞:皋陶是虞舜的賢臣,他作詩歌頌虞舜。其詩見《尚書·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奚斯頌魯:奚斯是春秋時魯國大夫,他作詩讚美魯僖公。其詩見《詩經·魯頌·宮》。孔氏:指孔子。義:道理。
13.稽:考核,考察。舊式:遺留的典範。闕(quē):通“缺”。
14.清平:政治清明,社會太平。京師:指東漢京都洛陽。浚(jùn):疏通。城隍:城壕。苑囿(yòu):林苑,古代帝王打獵玩樂的園林。備:完備。
15.耆(qí)老:老人。古代稱六十歲為耆,稱七十歲為老。睠(juàn)顧:垂愛關注。睠,同“眷”。陋:鄙薄。洛邑:即洛陽,在今河南省洛陽市白馬寺東洛水北岸。
16.極:制止。眩(xuàn)矅(yào):同“炫耀”,迷惑。折:斷制。
17.西都賓、東都主人:都是假設的人物。西都,指長安。東都,指洛陽。
18.皇漢:大漢。經營:規劃創業。河洛:黃河與洛水。此指這兩條河之間的洛陽。
19.輟(chuò):中止,停止。康:安。實用:猶“是用”,所以。上都:京城。
20.覩(dǔ):同“睹”,察看。
21.攄(shū):抒發。蓄念:早已有的念頭。幽情:深遠的感情。皇道:帝王之道。漢京:指漢都洛陽。
22.唯唯:應諾聲。
23.雍州:古九州之一,在今陝西、甘肅及青海濱納一帶。長安:本為秦之鄉名,漢高祖建都於此而為國都名,故城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
24.函谷:即函谷關。古函谷關在今河南省靈寶縣東北。二崤:崤山有二陵,故謂二崤,在今河南省西部。表:外,外面。太華:山名,即西嶽華山,在今陝西省渭南縣東南。終南:又名南山,秦嶺主峰之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南。
25.褒(bāo)斜(yé):谷名,為沿褒水和斜水所形成的河谷,在今陝西省西南。隴首:山名,在今陝西省隴縣至甘肅省平涼一帶。帶:圍繞。洪河:大河,指黃河。涇、渭:涇水和渭水。隈(wēi):彎曲的地方。汧(qiān):水名,源出今陝西省隴縣西北,山南麓,注入渭河。
26.華實之毛:謂草木。上腴(yú):上等的肥沃土地。
27.防禦:謂關禁。隩(ào)區:深奧之區域,猶今言“內地”“腹地”。
28.被:及。六合:四方上下。三:指周、秦、西漢三代。帝畿(jī):京城所在地區。龍興、虎視:皆比喻盛強。
29.悟:曉。東井:即井宿,星官名,因在銀河之東故名,二十八宿之一,有星八顆。協:合。河圖:相傳伏羲氏見龍馬負圖於河,據其文字,以畫八卦,謂之河圖。“悟東井之精”,“協河圖之靈”,謂漢當代秦都關中。奉春:漢婁敬的封號。齊人婁敬,戍隴西過洛陽,勸說劉邦建都長安,賜姓劉氏,拜為郎中,號奉春君,后封關內侯,號建信侯。留侯:漢張良的封爵。演:引,引申。
30.天:謂五星聚東井。人:謂婁敬等進說。發:啟發。皇明:指高祖。西顧:謂入關。作京:指在長安建京都。
31.睎(xī):遠望。秦嶺:指秦嶺山脈的一段,又名南山,一名終南山,在今陝西省西安市南。睋(é):審視。北阜:山名,在今陝西省三原縣北。挾:從旁鉗住。灃(fēn):水名,源出陝西省秦嶺山中,北流至西安市西北渭水。灞(bà):水名,在今陝西省中部。據:佔有。龍首:山名,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舊城北。
32.皇基:天子之基業。度:量度。或作“羌”,發語詞。
33.肇(zhào):開始。高:指漢高祖。平:指漢平帝。崇麗:高而美。延祚(zuò):延續皇位。窮奢、極侈:形容極端奢侈。奢,原作“泰”,今據《後漢書·班固傳》改。
34.金城:堅固的城牆。萬雉(zhì):形容很高。雉,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呀(xiā):大而空。披:開劈。通門:通行之門。天子城有十二門。
35.街衢(qú):城市中四通八達的道路。洞達:通達。閭閻(yán):里巷的門。九市:買賣貨物的場所。《漢宮闕疏》:“長安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東。”隧:道路,指列肆於道路。闐(tián):通“填”,充滿。廛(chán):市房。紅塵:飛揚的塵土,形容繁華熱鬧。
36.疆:止境。都人:都城的人。擬:模仿,指僭於公侯車服。列肆侈於姬姜:謂市場上婦女服飾奢侈過於姬姜。姬姜:此代指責族婦女。列肆:市場上成列的店鋪。
37.鄉曲:鄉里。豪舉:豪放的舉動。原嘗:即平原君趙勝和孟嘗君田文。春陵:即春申君黃歇和信陵君無忌。馳騖(wù):馳騁,奔走。
38.浮遊:漫遊。杜、霸:杜陵(在今西安市東南)和霸陵(在今西安市東北)。五陵:即長陵、陽陵、安陵、茂陵、平陵,都在渭水北岸,今咸陽市附近。邑:指陵邑,漢代為守陵墓所置之邑。
39.紱(fú)冕:古時高官之禮服禮冠,此借指高官。冠蓋:官吏的服飾和車乘,此借指官吏。七相:即車千秋、黃霸、王商、韋賢、平當、魏相、王嘉。五公:即田、張安世、朱博、平晏、韋賞。
40.五都:西漢時首都以外的五個大都市,指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貨殖:經商,這裡指商人。三選:選三種人家,指吏二千石、高訾富人及豪傑兼并之家。七遷:遷於七陵。強幹弱枝:干喻京師,枝喻地方。隆:增。觀:示。
41.封畿(jī):京都一帶地區。逴(chuò)躒(luò):超越。諸夏:中國。
42.陽:山之南面。穹谷:深谷。藍田:山名,山出美玉,故又名玉山,在今陝西省藍田縣東。
43.商、洛:商縣和上洛縣,屬弘農郡。隈:山曲。鄠(hù)、杜:鄂縣和杜陵,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濱:猶近。陂(bēi)池:池沼。屬:連接。
44.近蜀:言秦境富饒與蜀相似。
45.陰:山之北面。九嵕(zōng):山名,有九峰高聳,在今陝西省醴縣東北。甘泉:山名,在今陝西省淳化縣西北。秦始皇二十七年在其上作甘泉前殿,漢武帝增築擴建而為甘泉宮。靈宮:指甘泉宮。
46.極觀:謂所見到的盡善盡美無以復加的事物。淵云:即子淵(王褒的字)和子云(揚雄的字)。王褒作《甘泉頌》,揚雄作《甘泉賦》。
47.鄭白:即鄭國渠(戰國末年韓國人鄭國修築)和白渠(漢武帝時趙國中大夫白公修築)。提封:猶言封地。疆場:田界。綺分:交錯成紋。分,通“紛”。
48.塍(chéng):田埂。刻鏤:交錯如鏤。原:高平的地。隰(xí):低下的濕地。龍鱗:形容土地一高一低的樣子。插:通“鍤”,農具名,即鍬。穎:禾穗。鋪棻(fēn):茂盛的樣子。棻,通“紛”。
49.大漕:大運河。潰渭洞河:即“渭潰河洞”。泛舟:浮舟。山東:戰國、秦漢稱崤山或華山以東為“山東”,即關東。
50.上囿禁苑:即林苑,指上林苑,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及周至、戶縣界。麓(lù):林連接于山為麓。藪(sǒu):無水的澤地。繚(líáo):圍繞,纏繞。離宮:古代帝王正宮以外臨時居住的宮室。別館:古代帝王的正室以外的宮室。神池、靈沼:靈異的池沼。往往:處處。
51.九真:漢郡名,轄境相當於今越南清化、河靜兩省及義安省東部地區。大宛:古代西域國名,在今中亞費爾干納盆地,以盛產汗血馬著名。黃支:古代國名,故地在今印度馬德拉斯西南的康契普拉姆附近。一說,在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北部亞齊附近。條支:古代西域國名,在今伊拉克境內。逾:越過。殊方:異域,別的地方。
52.經緯:南北為經,東西為緯。陰陽:指日光的背向,向日為陽,背日為陰。坤靈:即地祇(qí),古代對於山嶽河瀆之神的總稱。仿:象。太、紫:太微和紫宮,均為星官名。太微方,紫宮圓。《春秋合誠圖》曰:“太微,其星十二,四方。”《史記·天官書》曰:“環之匡衡十二星,藩臣,皆曰紫宮。”
53.中天:天空之中。華闕(què):華麗的觀闕。豐:大。冠山:在山之上。朱堂:塗以硃色的殿堂。
54.瑰(guī):珍貴。究奇:極為奇偉。抗:高。應龍:古代神話中有翼的龍。這裡指梁作應龍之形。虹梁:梁曲如虹。棼(fén):棟木。橑(liǎo):椽木。翼:飛檐。荷:承受。棟:房屋正梁。桴(fú):房屋次梁,即二梁。驤(xiāng):馬首昂舉,引申為上舉。
55.瑱(tián):通“磌”,柱下的石礎。楹(yíng):廳堂前部的柱子。璫(dāng):屋檐頭裝飾。渥(wò)彩:謂色彩之美。渥,光潤。爓(yàn):火焰。
56.左墄(cè)右平:古代王者之宮,左為陛階,右以紋磚相次第,謂之左墄右平。墄:陛階。軒:樓板,欄板。閨房:內室。門闥(tà):宮中大小之門。
57.虡(jù):懸掛鍾、磬的木架。金人:銅鑄的人像。端闈(wéi):宮殿的正門。仍:因。衡:通“橫”。閾(yù):門檻。峻路:高峻的道路。扉(fēi):門扇。
58.徇:環繞。別寢:正寢以外的其他寢室。崇:高。閑館:廣大之館。煥:明。列宿:眾星宿。
59.清涼、宣溫、神仙、長年、金華、玉堂、白虎、麒麟:均指殿名。區宇:疆宇,區域。殫:盡。
60.增:通“層”,重複。盤:盤曲。崔嵬(wéi):高聳的樣子。登降:上下。炤爛:明亮。詭:怪異。乘茵(yīn):乘車。步輦:古代一種用人抬的代步行的工具,類似轎子。息宴:安息。
61.後宮:古代妃嬪所居的宮室。掖庭:漢皇宮中的旁舍,宮妃所居。《漢官儀》曰:“婕妤以下皆居掖庭。”椒房:漢皇后所居的宮殿,用椒和泥塗壁,取其溫暖有香氣,兼有多子之意。長樂宮有椒房殿。合歡、增城、安處、常寧、茝若、椒風、披香、發越、蘭林、蕙草、鴛鴦、飛翔:皆殿名。
62.昭陽:漢宮殿名,成帝時趙昭儀居之。孝成:漢孝成帝劉驁。呈:顯露。
63.裛(yì):纏繞。藻綉:五色文彩。絡:纏繞。綸(lún)連:結綬為網路,即今之扎彩。隨侯明月:即隨侯珠。因晚上光如明月,故云隨侯明月。高誘注《淮南子·覽明訓》曰:“隨侯見蛇傷斷,以葯傅之,后蛇於江中銜大珠以報之,因曰隨侯珠。”釭(gāng):古代宮室壁上的環狀金屬飾物。因形狀如缸,故稱。列錢:行列似錢。
64.翡翠:即“硬玉”,礦物名,是“輝石”族中的一種。火齊(jì):寶石名。流耀:閃動光輝。含英:內含精英。懸黎、垂棘:都是美玉名。懸黎、垂棘之玉,夜有光輝。
65.玄墀(chí):以漆飾墀。墀,殿上的空地。扣砌:猶“鏤砌”,以玉飾物。,用金玉,鑲嵌器物。碝(ruǎn)磩(qì):都是次玉的美石。彩(cǎi)致(zhì):形容文理細密。琳:青碧色的玉。珉(mín):似玉的美石。青熒:形容玉青白的光澤。珊瑚:熱帶海中的腔腸動物,骨骼相連,形如樹枝,故又名珊瑚樹,多為紅色,可供觀賞的裝飾品。碧樹:玉樹。碧,青玉。周阿:環於水曲之處。
66.颯(sà)纚(xǐ):長袖舞動的樣子。綺組:華美的組紐。繽紛:繁多的樣子。精曜(yào):精美而又有光輝。華燭:光彩映射,指人之美容。
67.十有四位:十四等。後宮妃嬪有昭儀、婕妤、娙娥、傛華、美人、八子、充衣、七子、良人、長使、少使、五宮、順常是為十三等,又有無涓、共和、娛靈、保林、良使、夜者、秩祿同,共為一等,合十四位。窈窕:幽閑,指婦德幽靜,婦容閑雅。繁華:美麗。迭:更替。
68.朝堂:漢代正堂左右百官治事之所。百僚:百官。蕭、曹、魏、邴:指蕭何、曹參、魏相、邴吉,並為丞相。謀謨(mó):謀划,籌策。
69.佐命:指輔助帝王創業的人。垂統:把基業傳統給後世子孫。統,皇統、帝業。輔翼:輔佐協助。成化:成就德化。愷(kǎi)悌(tì):和樂簡易。盪:清除。毒螫(shì):毒害。
70.樂和:音樂和諧。畫一:同“劃一”,一律。膏澤:比喻恩澤。洽:沾濕,浸潤。黎庶:眾百姓。
71.天祿、石渠:均為漢宮中藏書閣名。天祿閣在未央宮內,石渠閣在未央宮北。典籍:法典圖籍等重要文獻。諄誨:殷勤教告。故老:年齡大閱歷深的人,這裡指元老舊臣。六藝:指禮、樂、射、御、書、數。稽合:考校。
72.承明:漢殿名,在未央宮中。金馬:漢官署名,門旁有銅馬,故名。著作:撰述。大雅:指才德高尚的人。宏達:才識廣博通達。於茲:在此。元元本本:探其原始而得其根本。殫見洽聞:廣見博聞,是說知識淵博。秘書:難見的典籍。
73.周:環繞。鉤陳:指後宮。嚴更:督行夜鼓。甲科:漢時課士分甲、乙、丙三科。廉孝:廉直純孝。此為漢代選拔官吏的科目之一。
74.虎賁(bēn):官名,皇宮中衛戍部隊將領。贅(zhuì)衣:官名,掌管衣服,為太子近臣。閹(yān)尹:主管宮室出入的宦官。閽(hūn)寺:即閽人和寺人。閽人掌守中門之禁。寺人掌內人之禁令。陛戟(jǐ):戟,古代兵器的一種。古代衛士持戟立於殿階兩側,叫“陛戟”。典司:小臣有司。
75.周廬:秦漢時皇宮四周所設的警衛廬舍。徼(jiào)道:巡視之道。綺錯:縱橫交錯。
76.輦路:閣道。經營:猶往來。除:樓陛。飛閣:凌空而建的閣道。
77.未央:未央、桂宮、明光、長樂、建章均漢宮名。彌:終。亘(gèn),從此端直達彼端、橫貫。隥(dèng)道:有台階的登高道路。墉(yōng):指城牆。掍(hùn):同,混合。璧門:建章宮正門。鳳闕:漢宮闕名。觚(gū)棱:宮闕上轉角處的瓦脊,因成方角棱瓣之形故名。金爵:指飾於建章宮闕上的銅鳳凰。爵,通“雀”。
78.別鳳:漢宮闕名,又名折鳳闕。嶕(jiāo)嶢(yáo):高聳的樣子。眇(miǎo)麗:精妙而壯麗。眇,通“妙”。聳擢:高聳而拔起。開闔:開謂之陽,闔謂之陰。
79.爾乃:如此。正殿:即前殿。崔嵬:高峻的樣子。層:重。駘(dài)盪、(sà)娑、洞枍、天梁:都是漢宮殿名,在建章宮。反宇:屋泥上仰起的瓦頭。蓋戴:覆蓋。激日景(yǐng)而納光:是說外激日,日影下照,而反納其光。景,古“影”字。
80.神明:漢建章宮中台名。郁:美盛的樣子。特起:崛起,挺出。偃蹇:高聳的樣子。躋(jī):登,升。軼(yì):超越。太半:過半。回帶:曲繞。楣:屋檐口椽端的橫板。
81.僄(piào)狡:輕疾勇猛。愕(è)眙(chì):驚視的樣子。階:循階而登。
82.井干(hán):漢樓名。眴(xuán)轉:眼目眩亂。欞(líng)檻:樓上的欄楯(shǔn)。郤倚:退倚。郤,同“卻”。稽:留止。怳(huǎng)怳:心神不定的樣子。巡:沿。
83.懲懼:恐懼。周流:周遊。徬徨:同“彷徨”,徘徊不定的樣子。甬(yǒng)道:飛閣復道。縈紆:迴旋曲折。杳窱(tiǎo):形容宮室幽深的樣子。
84.飛闥:指門樓上的小屋。天表:天外。洋洋:無所歸的樣子。
85.唐中:漢池名。太液:漢池名,池中有三山,以像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仙山。攬:收攏。湯(shāng)湯:大水急流的樣子。碣(jié)石:海畔山。神岳:仙山。嶈(qiāng)嶈:激流衝撞的石聲。方壺:即傳說中的方丈仙山。
86.靈草:即靈芝仙草,古人認為服之可以長生,故稱“靈芝”或“靈草”。神木:指松柏之類四季長青、壽命極長的樹木。古人認為常服其籽實可以長生,故稱“神木”。巖(yán)峻:險峻的山石。巖,“岩”的異體字。崷(qiú)崒(zú):高峻的樣子。崢嶸:高峻的樣子。
87.抗:舉。承露:承接甘露。擢:聳起。金莖:即銅柱。軼:超過。埃竭(ài):塵埃。顥(hào)氣:潔白清鮮之氣。清英:清爽秀麗。
88.騁:發揮。文成:漢代將軍名號。齊人李少翁,以方術見漢武帝,武帝拜少翁為文成將軍。丕:大。誕:欺騙。弛:傳播,傳揚。五利:漢代將軍名號,膠東人欒樂,因多方略而敢為大言,漢武帝拜為五利將軍。刑:法。
89.庶:差不多。松喬:古代傳說中的仙人赤松子和王喬。列仙:眾仙。攸:所。館:寓舍。
90.大武:大陳武事。上囿:供帝王玩賞、打獵的園林。威靈:猶言聲威。
91.荊州:古九州之一。這裡指漢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相當於今湖北、湖南兩省及河南、貴州、廣州、廣西一部分。禁林:帝王的苑囿、園林。屯聚:聚集。
92.水衡:官名,掌諸池苑。虞人:掌管山澤之官。營表:古代建築宮室時立表確立位置,這裡謂正行列。部曲:古代軍隊編製之稱。《後漢書·百官志》:“將軍……領軍皆有部曲,大將軍營五部,部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軍候一人。”
93.罘(fú)網:捕獸的網。紘(hóng):網。絡:網羅。周匝(zā):周圍。星羅雲布:比喻布列稠密。
94.鑾輿:天子之車駕。法駕:亦稱“法車”,天子之車駕,駕六馬。飛廉:館名,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建,館上鑄神禽飛廉銅象,故名飛廉館。苑門:御苑之門。
95.酆(fēng):指酆京,周文王都於此,故址在今陝西省長安縣西南灃河以西。鎬(hào):指鎬京,周武王都於此,故址在今陝西省長安縣韋曲鄉西。上蘭:漢宮觀名,在上林苑中,故址在今陝西省長安縣西。六師:猶“六軍”。天子之軍,凡72500人為一軍。駭殫:驚懼。
96.震震:威嚴的樣子。爚(yuè)爚:光明耀目的樣子。一說,震震、爚爚,都是奔走的樣子。塗:污。反覆:猶“傾動”。拗(ào)怒:抑制憤怒。
97.期門:官名。佽(cì)飛:官名,取古代勇士佽飛為名,掌弋射,有九承兩尉。鑽:通“攢”,簇聚。鍭(hóu):箭,用於近射田獵。要(yāo):通“邀”,攔截。趹(jué):奔。值鋒:遇上利箭。
98.機:弩機,弓上發弦的裝置。掎(jǐ):發射。控:引弓,拉弓。中(zhòng):射中。
99.颮(biāo)颮、紛紛:都是形容眾多的樣子。矰(zēng)繳(zhuó):系有生絲以射鳥雀的短箭。
100.厲:勇猛。猨(yuán)狖(yòu):泛指猿猴。猨,同“猿”。懾:恐懼。
101.潛:深入。穢:田中雜草。窮:勢窮力竭。奔突:橫衝直撞。兕(sì):古代犀牛中一類的獸名,一角,青色,重千斤,皮厚,可以制甲。觸蹷(jué):衝撞顛蹶。蹷,同“蹶”。
102.許少、秦成:皆人名,生平未詳。掎:牽制。僄狡:獸之輕捷者。扼:掐住。噬(shì):咬。脫:脫掉。挫:折斷。脰(dòu):頸項。徒搏:空手搏鬥。
103.挾:脅持。師:即“獅”。拖:曳引。螭(chī):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蛟龍之屬。曳:牽引。犛(lí):犛牛,黑色。頓:通“扽”,提起,引領。洞壑:深谷。蹙:踏。嶄(zhǎn)岩(yán):險峻的山石。
104.鉅:通“巨”。隤(tuí):墜落。殄(tiǎn)夷:殺絕。
105.屬玉:漢觀名。榭(xiè):築在高土台上的敞屋。體勢:形勢,狀態。
106.四裔(yí):四方邊遠之地。鎮壓:伏壓。枕藉:縱橫相枕而卧。
107.賜胙(zuò):賜祭之餘肉。炰(páo):烹煮。鮮:新殺的禽獸。燧:告警的烽火。命釂(jué):命飲盡杯中之酒。
108.大路:即王輅(lù),玉飾的皇帝專用車。容與:遲緩不前。
109.豫章、昆明:皆漢觀名。昆明:漢池名。雲漢:天河。
110.蔭蔚:草木茂盛的樣子。被:覆蓋。堤:同“堤”。蘭茝(chǎi):兩種香草名。曄(yè)曄:明盛的樣子。猗(yī)猗:美盛的樣子。摛(chī):舒展。爥(zhú)燿(yào):照耀。陂(bēi):山坡。
111.玄鶴:黑鶴,古代傳說鶴千年化為蒼,又千年變為黑,謂之玄鶴。白鷺:鳥名,全身羽毛雪白,飛翔輕快。黃鵠(hú):鳥名,即天鵝。鵁(jiāo):鳥名,頭細身長,頸有白色,能入水捕魚。鸛:大型涉禽,形似鶴亦似鷺。鶬(cāng)鴰(guā):鳥名,大如鶴,青蒼色,亦有灰色者。鴇(bǎo):鳥名,似雁而大,無後趾。鶂(yì):水鳥名,即“鷁(yì)”,形如鷺而大,羽色蒼白,善翔。鳧(fú)鷖(yī):水鳥名。鳧,野鴨;鷖,鷗鳥。鴻雁:鳥名,大曰鴻,小曰雁。
112.沈(chén):同“沉”。雲集霧散:形容眾鳥聚集在一起又分散而去。
113.後宮:指妃嬪、姬妾。輚(zhàn)輅:天子的卧車。龍舟:龍形的船,船的首尾作巨龍形狀。鳳蓋:即鳳凰傘,帝王儀仗所用。華旗:彩旗。袪(qū):舉起,撩起。黼(fú)帷:綉有黑白相間如斧形花紋的車帷。靡:無。澹淡:漂浮的樣子。
114.櫂(zhào)女:舟女。櫂,同“棹”。謳(ōu):歌唱。激越:聲音高亢清遠。謍(hōng):轟響。厲天:謂響徹天空。
115.白鷳(xián):鳥名,亦稱“白雉”“銀雉”。揄:引。文竿:飾以翠羽的竿。比目:即比目魚。
116.撫:按,執。罿(chōng):捕魚網。御:控制。騖:疾駛。俛(fǔ):同“俯”。
117.普:普遍。乘:登上。薄:迫近。河華:黃河和華山。岐雍:岐山和雍縣,屬右扶風郡,在今陝西省長安縣西。
118.宮館:宮城內的館舍。儲:積蓄。供(gòng):供給,供應。
119.上下:謂天地。接:祭。究:盡。休祐(yòu):美福,吉祥。用:指犧牲玉帛之物。第:按次序。
120.相屬:相連接。藉(jí):系,繼承。
121.先疇(chóu):祖先的田地。畎(quǎn)畝:田間,田地。循:遵循。遵守。鬻(yù):出賣。高曾:高祖和曾祖。粲:鮮明。隱隱:眾多的樣子。
122.一端:一方面。徧(biàn):同“遍”。

白話譯文

有人說道:“賦是古詩的變體。”當成康之盛世已成過去,頌揚的歌聲即隨之停止;先王的恩澤既已竭盡,讚美的詩章也隨之消逝。大漢初年忙於百姓生計,其它事業均無暇顧及。直到武帝、宣帝鼎盛時光,才開始崇尚禮樂考核文章。宮內修金馬門召詞臣著述,建石渠閣把秘書珍藏;宮外還設立樂府機關,將協律作樂之事承當。從而振興禮樂教化,對大漢的豐功偉業予以宏揚。於是廣大百姓心情歡暢,各種瑞物呈示吉祥。白鹿、赤雁、芝房、寶鼎紛紛出現,據以作歌並進獻祖先;神雀、五鳳、甘露、黃龍不斷降臨,據此瑞物而改變紀年。所以憑藉文學以侍從君王之臣,如司馬相如、虞丘壽王、東方朔、枚乘、王褒、劉向等等,朝朝暮暮議論創作構思綴文,計日計月把作品進獻朝廷;而公卿大臣如御史大夫倪寬、太常孔臧、太中大夫董仲舒、宗正劉德、太子太傅蕭望之等人,則用從政餘閒作賦進呈。有的抒發臣民衷情而通諷喻之意,有的宣揚君父恩德而盡忠孝之心。從容和婉地闡發宣揚,使大漢的業績在後世昭傳,這些詞賦的價值與《雅》《頌》相去不遠。漢成帝時加以評論並錄目彙編,總計進奏御覽的作品已千有餘篇。從此大漢的文章和一般朝代顯然不同,它光輝燦爛與夏商周三代是同樣文風。道術有時衰落有時興盛,學問有的粗疏有的精深,順應時勢建德立言的哲人,不以古今不同而改變論文的標準。故皋陶頌舜之歌文詞粗疏,奚斯頌魯之詩內容詳盡,同樣為孔子採納編入《詩經》或《書經》,因為它們在“潤色鴻業”上意義相等。檢驗上古既有皋陶歌舜、奚斯頌魯,考查前漢又有長卿等人歌頌漢武。創作詞賦雖屬細小之事,但先代詞臣的榜樣、本朝相傳的美政必須予以繼承。我見天下太平朝廷無事,東都正在興修宮室疏浚城池,並且擴建苑囿以完善首都的體制;西都的故老心懷怨思,不但盼望君王懷念原來的京師,而且盛讚長安舊有的體制,議論中流露出鄙薄洛陽的意思。由於上述緣故,我才創作此賦,盡量敘述西都故老所炫耀的事物,再以東都現行的法度使他們折服。
有一位長安的客人,向洛陽主人發問:“聽說漢初營建首都,曾有意選擇河洛之濱,後來認為此地,定都並不安寧,因此決定西遷,以長安作為漢京。主人是否了解遷都的故事?是否見過長安的體制?”主人道:“沒有啊。希望客人吐露懷舊的素心,抒發思古之幽情,闡發高祖定都的道理以擴充我的知識,敘述長安的情況以增長我的見聞。”客人道:“是的,是的。漢朝西都,位於雍州,名叫長安。左據雄偉險峻的函谷和崤山,以及成為一方標誌的太華與終南;右與褒谷、斜谷、龍首山相毗連,繞著黃河、涇水、渭水等河川。眾河曲折蜿蜒,汧水涌流西面。這兒的植物花果繁茂,有九州最膏腴的良田;這兒的防禦固若金湯,是最宜於定居的地點。由於此地廣連各方,定都於此有三朝帝王。周朝憑此而如龍飛騰,秦朝憑此而虎視東方;及至大漢受命將都長安的時分,仰視上天有五星相聚於東井,悟到那是漢主入秦的吉征,俯察大地有靈圖出現於河濱,知道那是漢受天命的福應,婁敬提出建都長安的良策,張良闡釋其議正確的原因,天命與人意相應合,啟發了皇帝的聖明,於是眷顧關西,把長安定作京城。眺望終南,遙視北山,挾帶灃灞二水;依傍龍首之山。希圖帝王基業能夠綿延億載,擬定宏偉藍圖而大舉興建。始於高祖終於平帝,歷代增修日益壯麗;經過十二位帝王不斷努力,因而繁華已極奢侈無比。建築金城雉堞上萬,疏浚城池注水成淵。三達的道路既平且寬,十二座通門無比莊嚴。城內街衢通達,里弄近千;九個市場一齊開業,不同的貨店列於不同的路邊。擁擠的人潮難以回顧,密集的車流不能迴旋;行人充滿市區、溢出城郭、流入成百上千的商店。滾滾的紅塵四處瀰漫,卷卷的煙靄連接雲天。人口眾多、社會富裕超過已往任何時光,百姓的歡樂程度實在是不可限量。京城的男男女女,不同於其它地方。游士衣著可比富貴公侯,商女服飾勝過貴族姑娘。鄉里的豪強英俊,遊俠首領,氣節接近於平原君和孟嘗君,名望僅次於春申君和信陵君。他們廣泛交遊,聯合徒眾,經常在京城往來馳騁。如果觀察長安四郊,漫遊附近縣城,則南望杜霸,北眺五陵;名都城郭相對,甲第樓閣相鄰。那是英雄俊傑所居之區域,達官顯貴所建之城鎮;高冠華蓋,往來如雲。原來朝廷遴選國家的七相五公、州郡的豪傑英俊、五都的富裕商人,將此三等家庭遷於漢家七陵,擔當供奉皇陵的重任。大概是以此加強中央,削弱地方,壯大京都,把國家威力顯示於萬邦。”
“首都直轄地區,約有千里方圓;超過華夏各諸侯國,兼具他們共有的物產。其南則密林深谷,崇山遮天,陸海珍藏,難以計算,美好玉石,產於藍田。在丹、洛兩河的水灣有商縣和洛縣,在渭、漆兩河的下游有鄠縣和杜縣,清泉汩汩奔流,池塘縱橫相連。竹林果園,芳草佳樹,郊野之富,接近西蜀。北邊有九嵕、甘泉兩座名山,並有靈宮聳立在甘泉山巔。在秦漢兩代最為壯觀,王褒和揚雄都曾經作賦頌讚,到如今還保存於宮殿中間。下有鄭渠、白渠所灌溉的沃田,那是廣大百姓衣食的源泉。共有肥田沃土五萬頃,田界縱橫似絲織品上花紋一樣紛繁,溝塍繚繞則如刻鏤在大地上的圖案。平原和低地的田疇塊塊相連,又好像巨龍身上的密密鱗片。開渠灌溉田土如降喜雨,舉鍤治水人群如涌祥雲。五穀結籽垂下穗穎,桑林麻田繁榮茂盛。東郊有人工漕渠,通向渭水、黃河;泛舟可達崤山以東,還可控引淮水、湖泊;更與東海展轉相接,連通巨浪洪波。西郊則是上林禁苑,山林沼澤連綿不斷,傾斜逶迤連於蜀、漢。繚繞圍牆四百多里,中有三十六所離宮別館。珍奇的麒麟來自九真,名貴的駿馬進於大宛,黃支國送來了犀牛,條支國把大鳥貢獻。有的跨越崑崙高峰,有的橫渡大海狂瀾。還有一些遠方異物,竟跋涉了幾萬里遠。”
“西都的宮室殿堂,體製取象於天地,結構取法於陰陽。據於區域之正位,仿紫微星座而為圓、太微星座而為方。華美的雙闕矗立於半天之上,紅色的未央宮殿屹立在龍首山崗。用瑰異的材料構建奇巧的式樣,橫架著形如飛龍、曲如長虹的殿梁。椽桷排列整齊、飛檐如鳥翼舒張,荷重的棟桴如駿馬般氣勢高昂。雕美玉為礎石而承接殿柱,裁黃金為璧形而裝飾瓦當。殿堂煥發潤澤的五彩燦爛輝煌,那彩色的光焰像日光一般明亮。左邊是人登的台階,右邊是車行的平階。欄桿重重,台階層層。閨房周通,門闥洞開。豎鍾架在庭院中,立金人在正門外。就層崖修成門檻,對大路把正門敞開。圍繞著的離宮別殿,連接著的崇台宏館,它們像群星一樣璀璨,把未央宮環繞在中間。清涼、宣溫、神仙、長年、金華、玉堂、白虎、麒麟,都是富麗豪華的宮殿,區域內像這種壯麗屋宇,不可能將它們全部說完。有的重疊盤曲,崔嵬屹立。有的高低上下,光輝富麗;有的形態特殊,構造奇異。各自顯現不同的外觀。讓帝后乘輿坐輦,四處遊歷;所到之處,皆可安息。後宮則有掖庭、椒房,是后妃居住的地方。合歡、增成、安處、常寧、茞若、椒風、披香、發越、蘭林、蕙草,以及鴛鸞與飛翔,這些殿閣都住著妃嬪媵嬙。昭陽宮特別華麗,它增修於成帝時期。屋宇不露棟樑,四壁不現原牆,錦繡繚繞其外,彩飾網路於上,隨侯寶珠如像明月,錯落其間煜煜發光。壁帶上的金鈕銜著璧玉,好似金錢排列成行。翡翠玉和玫瑰珠含輝流光,懸黎、垂棘和夜光之璧也在此閃亮,以髹漆塗的殿堂地面,以金玉嵌的宮殿門檻,以白玉砌的階沿,以紅石鋪的庭院。雜以碝磩等彩石紋理緻密,琳珉等美玉青翠晶瑩。還有名貴的珊瑚枝和碧玉般的石雕樹,栩栩如生地植於中庭四周轉角處。身著紅羅衣裙的宮庭美人,長袖飄拂,綺帶繽紛。精光閃耀,容華映人,俯仰舉止,飄逸如神。後宮爵號,十有四級,各級女官,姣好華麗,一個更比一個高貴,有爵號的數以百計。左右庭中,是百官執事之處。蕭何、曹參、魏相、邴吉等人,在那裡出善策畫良謀。他們輔佐君王能夠長傳國統,他們協助施政能使教化成功。傳布大漢的仁惠,滌盪亡秦之餘毒。因此臣僚作和諧之樂,百姓唱《畫一之歌》。其功德可以昭告於祖宗先人,其仁惠能夠遍施於黎民百姓。又有兩座樓閣名天祿、石渠,珍藏著無數典籍秘書,並令元老舊臣及名儒師傅,講解儒家的六藝,考核經傳的同異。又有承明廬和金馬門,是詞臣著作之庭,才德高尚之士,學問淵博之人,在這裡結隊成群。他們對學術能夠窮源溯本,他們的知識博見廣聞;能夠透闢地闡發典籍,能夠精確地校理秘文。後宮是帝王常居之處,周圍有值夜護衛的官署。禮官總管考核全國的甲科舉子,選拔州郡的廉孝之士,還有‘虎賁’‘贅衣’‘閹尹’‘閽寺’,以及‘陛戟’的武士,每人都各有專職。值勤的廬舍多達千座,巡行的道路縱橫交錯。寬闊的輦路循環往複,修長的樓階上登閣道。未央宮有閣道連接桂宮,經過長樂宮北抵明光宮;西越城牆還通建章宮,並與其附屬建築璧門、鳳闕相勾通。鳳闕的檐角上還鑄有金光閃爍的銅鳳。別風闕矗立在建章宮旁邊,那精美巧妙的結構上凌雲煙。建章宮的門戶成千上萬,隨著晦明寒暖而時開時關。它的正殿崔嵬宏壯,層層樓台崇高昂揚,凌駕在未央宮殿之上。它附近有四座大殿,經“駘蕩”可到“馺娑”,過“枍詣”就抵“天梁”。屋檐蓋著那金飾的瓦趟晶瑩閃光,它與日光交相輝映使殿內充滿光亮。神明台巍然崛起,崇高的樓頂升入天際,超越了半空中的雲雨,它的棟樑上縈繞著虹霓。即使是輕捷勇敢的健兒,也會驚愕呆視而不敢上去。登井干樓還未及一半,就眼目昏眩心意迷亂,忙離開欄桿靠身向後,像下墜一半又中途得救。心神恍惚失去常度,循著迴路下到低處。既害怕登樓去眺望,就下去周遊而徜徉。散步於紆迴的甬道,那兒幽靜深暗不見太陽,推開高樓之門而向上眺望,若放眼於雲天之外、失去依託而空虛渺茫。俯瞰前面的唐中池和後面的太液池,清波像滄海一樣浩浩蕩蕩。碣石的懸崖白浪翻卷,神山的腳下濤聲轟響。湖水浸漫瀛洲與方丈,蓬萊位於兩山的中央。靈草經冬猶榮,神樹遍山叢生。巉岩與險峰高峻,藏金的石山崢嶸。一雙銅柱高入雲層,上有高舉仙掌承接甘露的銅人。甘露高過人間的埃塵,它是潔白清鮮空氣的精英。少翁的謊言得到信任,欒大的方術能夠實行。大概只有赤松子、王子喬一類仙人,能夠時常從游於此庭。這兒實際是群仙所居之館閣,決非我們所能夠側身。”
“為了展示遊樂之壯觀,炫耀武力於上林,藉以示威於戎狄,既顯神威又練兵。命荊州百姓逐起禽鳥,令梁野農民驅逐野獸。群獸充滿林苑,飛禽翳蓋雲天。鳥翼相接,獸足相連,集於禁林中,聚於草莽間。水衡、虞人,除草立標。軍種隊列,按標布署。各個部曲,各有任務。網羅連接,布滿山野。士卒排列成行,遍布四周山崗,隊伍羅列很稠密,像星羅棋布一樣。於是天子乘坐專車,率領百官,馳出飛廉門,進入上林苑,繞過酆縣、鎬縣,經歷上蘭之觀。六軍發起追擊,百獸驚駭亂竄。戰車賓士如雷聲轟響,駿馬穿過似閃電掠光。草木倒撲,山淵翻覆。十分之二三的禽獸或被捕獲,或被擊斃,進攻的廣大士卒才控制盛怒,稍事休息。於是期門、佽飛一類勇士,又開始大展雄風。一齊舉起兵刃,共同拉開雕弓。對狂奔之猛獸阻擊,向逃匿之狡獸追蹤。鳥驚飛而自投羅網,獸駭極而誤觸刀鋒。機弩從未白髮,弓弦決不虛控。羽箭也不單殺,一發必定雙中。空中飛著紛紛弋箭,箭尾的絲繩互相絞纏。羽毛隨風飄飛,鮮血灑如雨點。血雨落遍綠野,鳥毛遮蔽藍天。獸血已染紅平原,勇士卻愈加勇敢。猿猴躲進深林,豺狼四處逃竄。揮師直奔險地,進入幽林深棘。困虎慌奔亂突,狂兕怒祗猛踢。許少般的快手施展巧技,秦成般的勇士運用神力。將狡獸拖住,把猛獸生擒。扳掉角,擰斷頸。徒手搏擊,使巨獸斃命。挾著獅豹,拖著熊螭,拽著犀氂,捉住象羆。跨過深壑,越過峻岭;蝗岩倒塌,巨石坍崩;壓倒松柏,摧毀叢林。草木不存、禽曾殺盡。於是天子登上屬玉之館,經歷長楊之榭。觀覽山川之形勝,視察三軍之收穫。原野蕭條,一片空虛。放開目力,向四邊望去,只見鳥體遍地堆積,獸軀互相枕藉。然後收集獵物,會合將卒,評論功績,賞賜祭肉。成隊的騎兵把烤肉分送,賓士的車輛把美酒供應。切割鮮肉,在野外進食;點燃烽火,把美酒飲盡。饗宴完畢,有勞有逸。天子乘鑾輿,緩緩向前驅。集合於豫章屋宇,面對著昆明之池,池上的左右雕象,是牽牛和著織女。池中波濤浩渺,似銀河沒有邊際。茂林蔭翳,芳草披堤,蘭草白芷,光艷茂密,好像舒展錦繡,照耀著昆明池水。飛鳥有玄鶴白鷺,黃鵠鵁鸛,鶬鴰鴇鶂,鳧鷖鴻雁,它們早發於河海,暮宿於江漢;在水上浮遊,在空中往還;像雲一樣集中,似霧一般消散。於是妃嬪女官,乘卧車,登龍船。鳳蓋高舉,彩旗招展;張開帷幕,照影清流;船隨微風,逍遙飄浮。船女歌唱,鼓吹相伴;聲音激越,響徹雲天;鳥群在空中翱翔,游魚潛窺於深淵。美人們拉開白閑之弓,射下對對天鵝;舉起有花紋的釣竿,鉤比目魚出清波。撒下捕魚的網羅,射出糸絲繩的飛繳。雙舟並進,分浪推波;俯仰之間,極度歡樂。於是風飄雲搖,浮遊遍覽。先登秦嶺峰,后越九嵕山,東臨黃河太華,西過岐山雍縣。前後所經,百有餘館。行在朝朝暮暮,供應無比豐厚。敬禮天地祭祀山川,竭盡求福之所需用。採集各地的童謠,品評詞臣之讚頌。於此之時,都都相望,邑邑相連。藩國奠十世之基。世家承百年之業,士人享祖輩之名位,農夫耕先人之土地,商人經營世代銷售的貨物,匠人使用祖宗遺留的工具。國家繁榮興盛,百姓各得其宜。”
“我見到的只是長安的陳跡,聽到的只是故老的記敘,十分未得其一,因此不能遍舉。”

創作背景


長安的繁榮被看作是漢代興盛的標誌,許多文人為了歌頌帝王的豐功偉績,紛紛提筆寫賦詞,為的就是將大漢朝的繁榮記錄史冊,留予後人。班固作為當時的文人,自然免不了也要歌頌一番。當然東漢建都洛陽,班固是反對當時關中父老復都長安的意見的。於是他創作了《兩都賦》,包括《西都賦》和《東都賦》。
范曄《後漢書》曰:“班固,顯宗時除蘭台令史,遷為郎,乃上《兩都賦》。”《文選》卷一《兩都賦》題下李善註:自光武至和帝都洛陽,西京父老有怨,班固恐帝去洛陽,故上此詞以諫,和帝大悅也。李善以為《兩都賦》作於漢和帝永元(89—105)年間。
陸侃如《中古文學系年》卷二言“和帝恐系明帝之誤”,而“假定在為郎后一二年”,故繫於漢明帝永平九年(66)。趙逵夫認為,其應作於漢章帝元和二年(85)或元和三年(86),元和二年(85)漢章帝東巡狩,班固於從駕出巡中對聖意有所體察,是其作《兩都賦》的思想基礎。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西都賦》主要是借西都賓之口渲染誇耀舊日西京的宮室苑囿和奢侈逸樂,明褒而暗諷。此賦為後人呈現了西漢都城繁榮昌盛的景象。長安城的繁華體現在宮殿樓台有形有制,有光有色,地勢廣路通門,封畿美麗富庶。商業在其中舉重若輕,各地的人們來長安經商,在鬧市集會。賦中還描寫了漢朝四鄰臣服朝貢的盛況和天子遊獵的盛大場面。漢武帝時代,征服了匈奴,並征服了周圍的鄰國。漢帝國的版圖伸展到東南沿海、嶺南西南和東北地區,威勢大增,四鄰國家都來臣服或通聘。同時,漢天子為了展示狩獵的壯觀,通常會同時舉行練兵和遊行,使得每一次的狩獵都猶如檢閱一般壯觀盛大。
此賦在藝術上的成就主要有兩點:一、體制宏闊,繁簡得當,脈絡清晰,結構嚴謹。以賓主一問一答展開全文,交代辯論的中心議題:是否非都長安“弗康”。寫西都賓言西遷之由,圍繞“眩矅”二字鋪排,繁於都市、宮室、田游之事的描寫刻畫。寫都市,先從地理形勢寫起,左右涉筆,描繪出了西都長安易守難攻、安全保險的形勝之壯。而寫城郭之崇麗、城池之深廣,卻一筆帶過。寫市裡,從街道、里門、市場,寫到都人士女的優遊、達官貴人的麋集、遊俠豪強的騁騖,描繪出了長安繁榮的景象。寫郊區,從“其陽”“其陰”“東郊”“西郊”,開筆敘寫,潑墨如雲,描繪出了長安郊區的遼闊、富庶和山川景物,鋪寫有序,層次井然。二、語言嚴整、富贍、平實、曉暢,又有華麗、誇飾的特點。作者多用排比句、排偶句、駢儷句,不僅使語言顯得嚴整而又有節奏,讀之朗朗上口,而且大大地增強了文章的氣勢、文字的勁健。作者在遣詞造句上,往往使用錯綜法,顯示了語言的變化之美。錯綜法的廣泛使用,不僅使語言錯落有致,而且使語言顯得富贍,達意也很精確。為了增強語言的生動性與形象性,作者還運用了比喻與誇張,不僅使語言顯得平實、曉暢,而且使語言更形象、更生動。
《西都賦》與《東都賦》合稱《兩都賦》。它學習了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的結構方式,合二為一,又相對獨立成篇。內容劃分清楚,結構較為合理。從主導思想上說,它不在規模和繁華的程度上貶西都而褒東都,而從禮法的角度,從制度上衡量此前讚美西都者所述西都的壯麗繁華實為奢淫過度,無益於天下。《西都賦》寫長安都城之壯麗宏大,宮殿之奇偉華美,後宮之奢侈淫靡,極盡鋪排之能事,使作者著實表現出了寫騁辭大賦的才能。但結果卻不是寫得越奢華便越體現著作者對它的讚揚,而是折之以法度,衡之以王制。
杜篤的《論都賦》建議遷都長安,寫得很有策略;班固維護建都洛陽,在處理對前漢西都評價上,也極為謹慎小心。此賦基本是讚美、誇耀之詞。由於創作的目的在於表述一個政治問題上的個人見解,甚至是為了參與一場爭論,故此賦不似《子虛》《上林》有很多虛誇的部分,以氣爭勝,而更多的是實證。它主要不是抒發一種情感,表現一種精神,而是要表現一種思想,體現一種觀念。這也可以說是同時代風氣有關,是當時文風和社會風氣的體現。
因為此賦寫長安的形勝、制度、文物等,同《子虛》《上林》的僅寫田獵者相比,內容要更為豐富、開闊,也更能集中地、多角度、多方面地展現一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狀況,所以後世時有人加以摹擬,形成“京都賦”的類型。《昭明文選》分賦為十五類,“京都賦”列在第一。《文苑英華》《歷代賦匯》等也有“京都”或“都邑”一類。
儘管在班固之前已有京都賦之作,但能使這類題材以及表現方式、結構方式結合而形成大賦的一種門類,乃有賴於班固此賦取得的成就。歷史上很多優秀的作品,尤其具有某方面劃時代意義的作品,往往成為後來作家學習、甚至摹擬的範本。班固之前的京都之作,揚雄的《蜀都賦》已有殘缺,崔駰、傅毅的《反都賦》只余殘章剩句,傅毅《洛都賦》也有殘缺,便說明了它們的歷史地位。
此賦繼承了司馬相如等所作大賦鋪張揚厲的特點,並在描寫內容上有所突破,而相應減少了華艷、迭宕的文勢,突出了文風典雅的一面。文章結構勻稱,層次分明,前後呼應,渾然一體,具有極大的藝術感染力。班固以此賦的創作將漢賦由苑獵引入京都,在散體大賦中另闢一路題材,為漢賦作家提供了更為廣闊的馳騁空間。

名家點評

南朝文學評論家劉勰《文心雕龍》:“孟堅《兩都》,明絢以雅贍。”
現代文藝理論家徐中玉、金啟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兩都賦》(包括《西都賦》和《東都賦》兩篇)是傳世的佳構,《文選》將它放在開卷第一篇,表明它在辭賦史上有重要地位。”

作者簡介


班固像
班固像
班固(32—92),東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人。少善屬文,因續作其父班彪《史記後傳》,為人告發私改國史,下獄。經弟班超上書力辯,得釋。後任蘭台令史,轉為郎,典校秘書,成《漢書》。后從大將軍竇憲遠征匈奴,為中護軍。竇憲得罪,班固亦受牽連,下獄死。有集十七卷,已佚,明人輯有《班蘭台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