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7條詞條名為徐家村的結果 展開

徐家村

山東省煙台市海陽辛安鎮下轄村

明洪武年間(1368-1399年),徐姓來此建村定居,以姓命名徐家村。徐家村襟山帶海,位於海陽市西南部,地處東經121°00′,北緯36°36′。東與呂家村緊密相連,西靠廟山與黃埠崖村接壤,南與南邵家村相交,北靠城子山與南王家莊相連。隸屬辛安鎮。北距辛安村6.5公里,東北距市政府駐地30公里。全村轄區總面積約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3公頃,適宜種植小麥、玉米、地瓜、花生、大豆等。2002年,全村185戶,526人。有徐、遲、宋、孫等4姓,均為漢族,其中徐姓人口較多。

社會


民生

徐家村[山東省煙台市海陽辛安鎮下轄村]
徐家村[山東省煙台市海陽辛安鎮下轄村]
文教科技1954年,成立徐家完小。1969年,徐家完小改為徐家聯中。1992年,初中班撤歸大山聯中。1983年後,學校設施逐步配套,教育質量穩步提高。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專院校者5人。徐家村戲劇在當地小有名氣。1997年,村裡又請縣文化館的老師來村指導,辦起了海陽大秧歌。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100公斤左右,只能半糠菜半糧食度日。建國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糧食230公斤。1978年,人均糧食240公斤,全村收入7萬元左右。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3000餘元,有各種運輸車輛30餘輛,摩托車36輛,電話120部,彩電121台,電冰箱78台。村莊建設建國前,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1989年,村裡統一規劃街道、房屋建設,村民逐漸住上了寬敞明亮的瓦房。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21平方米。集體福利1978年以來,隨著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村民福利逐年提高。1980年,投資2萬元用上了常電。1982年,投資3萬元建水塔,鋪設管道,村民用上了自來水。

政治


組織沿革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4年,徐希芝、徐希貞、徐希學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批黨員。同年,成立黨支部,徐希貞任黨支部書記。在黨支部領導下,組建了互助組,組織支前隊60餘人,隨軍參加了討伐趙保原戰鬥。1949年10月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13名黨員。2002年,全村有黨員26名。曾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徐希貞、徐希學、徐長斗、徐長翠、徐希興、徐希貴、徐希仁、徐維通、徐希傳、徐維先、徐維通、徐希玉。1997年起,徐維早任黨支部書記。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4年成立村政府,徐希芝任村長。1958年,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大隊管理委員會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治安、民兵、婦女等組織。曾擔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徐希芝、徐希貴、徐長翠、徐維通、徐希高、徐維先、徐希澤、徐希玉、徐維早。1999年,徐維早當選為首任直選村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