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上刀梯的結果 展開

上刀梯

上刀梯

上刀梯是苗族人民的傳統風習,又名爬刀梯或踩刀梯,是苗族傳統的民俗表演節目。苗老司在儺事司事的過程中,凡是學藝者在應屆滿師時,必須要進行隆重的遷階活動。上刀梯就是遷階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項目。遷階一般是三天三夜,也有七天七夜的法事。在最後一天的時候,上刀梯就是最重要的法事活動。做法是,在寬敞的平壩里,選擇一塊平坦的地面,豎起一根一丈八尺這的杉木柱,上面安裝有鋒利無比的24把飛刀。法力高強的可安裝三丈高的木柱,上面裝有36把飛刀。

節慶簡介


苗族人每當重要節日,都有一次別開生面的大會——苗家上刀梯。
上刀梯
上刀梯
刀梯會這天,苗家男女老幼,身著節日盛裝,佩戴金銀首飾,氣宇軒昂,從四面八方湧來。上刀梯的場所選擇在一塊開闊的平地上,平地中間一根四五丈高的木杆,木杆粗且直,木杆頂上豎一面深黃色的旗,木杆上橫插36把長馬刀,刀刃向上,寒光閃閃。未正式上刀梯之前,刀口均用紙條緊封,以表示神秘和莊嚴。表演者穿一條短褲用赤腳采著鋒利的刀刃而上,爬至梯頂時頭髮往刀上一擱,即斷成兩截。登梯者還要在刀梯上表演倒掛金鉤、大鵬展翅、觀音坐蓮等節目以顯示高超的武動和過人的技巧。歷史上吳八月利用“刀梯會”聚眾起義。過去上刀梯者均屬酬神還願,有的是家裡有人凶死,為死者謝罪而上刀梯;有的是家裡添了貴子,為貴子能夠得到榮華富貴而上刀梯。現在上刀梯者,多為對美好事業的執著追求和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傳說遠古時期,有一個跛子後生叫張二郎,父母雙亡,兄妹慘死,孤身一人,因飢餓倒在路旁奄奄一息,后被一個姓趙的救起並撫養,因此改名為張趙二郎,以此表示對救命恩人的感謝。後來有一天,一場巨風襲擊了山寨,寨子里所有的人被風沙吹瞎了眼睛,人說只有月亮上的露水可以洗這眼睛。為救父老鄉親,張趙二郎決心上月亮取到露水,於是他背一把黃傘,來到高聳入雲的大樹上,將刀一把一把插在樹桿上,然後沿著刀梯攀上雲天,36天後,只見一把黃傘從天空慢慢落下,傘上沾滿露水,苗家人用露水洗亮了眼睛,重見天日。而張趙二郎卻永遠沒有回到人間。為了紀念張趙二郎,上刀梯便成了苗家人流傳至今而且有新發展的文化習俗。
流傳至今的苗家刀梯會的壯觀場面,不得不讓人佩服苗家人的智慧和勇敢。

上刀梯


上刀梯
上刀梯
苗族民間體育活動之一——上刀梯

習俗介紹


在上刀梯之前

由法事主持人帶領所有參加法事的老司,圍繞木柱吟咒語,做法事。法事結束后,就由遷階的年青苗老司開始上刀梯。從第一把刀開始,一節一節往上爬,一直上到最頂端,然後在上面表演一些絕技功夫,並吹動三番牛角號。表示法事成功,考驗結束,主持法師承認上刀梯的技術過關。上刀梯雖然是苗族苗民的高超技藝,也表現了苗族人民不畏艱險,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的勇敢精神。這項活動做為一項民俗傳統文化,在民俗表演活動中是最精彩的人留節目。
上刀梯活動,苗家人每年要舉行三次。分別定於農曆的正月、“四月八”與“趕秋節”舉行。並且各次都有其特定的含義。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舉行,是為送舊迎新,求得來年大吉大利;“四月八”,這是苗家人祭祀英雄、激勵鬥志;“趕秋節”,是為歡度豐收,表達內心的喜悅。

上刀梯之日

上刀梯
上刀梯
人們早早起了床,無論是男女老少,個個都穿著最考究的衣服,特別是苗家的妙齡姑娘,身著紅紅綠綠的盛裝,頭戴最新最美的首飾。她們打著紅傘,背起背簍,扶老牽幼。表演技藝的男子漢,攜兒帶女,嘻嘻哈哈,滿臉春風,吹吹打打,爭先恐後地朝上刀梯場地涌去。
未到晌午,草坪周圍已是人山人海。一到中午,苗家的“三連銃”大炮在各個山頭衝天而起,上刀梯表演開始了。德高望重的大師,邁著雄健的步伐,走近木柱,舒臂踢腿,合掌指天,光腳赤手,耍舞一陣后,慢慢揭去封在刀口上的麻布,一級級踏刃朝上攀登。上到頂端,便從腰間拿出一隻牛角號,仰天鳴鳴只響。雄渾激越的號音在人們耳際縈繞,在山山嶺嶺回蕩。草坪四周的千百萬雙眼睛,跟著牛角和黃旗轉動。正在這時,倏然“三連銃”又跟著鑼鼓、嗩吶、爆竹一道,震天動地的轟響,人們雀躍、歡呼,場面壯觀、熱烈。大師下完刀梯,再登上刀架,用腳心踩著刀尖,旋轉一匝,悠然自得,如履平地,博得一陣陣喝彩聲。伴隨而來的是,小夥子和姑娘們也爭先恐後,一個個上刀梯,踩刀尖,場面熱烈壯觀,充分體現苗家的兒女的英雄虎膽。妙齡少女身姿輕盈,登上刀梯進行各種優美造型,渾身玉器在半空碰擊作響,不僅是紅妝英氣,儼然天外飛仙。

上刀梯的場所

選擇在一塊開闊的平地上,平地中間一根高十米的木杆,桿上鑿開三十六節孔眼,安插上三十六把鋼刀,鋼刀長一尺五寸,刀背厚零點五到一厘米,刀刃鋒利,刀刃向上,寒光閃閃,裝成刀梯,安裝時加閂固緊,以防搖動,一尺一梯,共三十六梯。木杆粗且直,木杆頂上豎一面深黃色的旗。未正式上刀梯之前,刀口均用紙條緊封,以表示神秘和莊嚴。樁桿四周拉張固緊,刀梯上端纏系多種顏色的彩布小旗,象徵著希望和勝利。表演者穿一條短褲用赤腳采著鋒利的刀刃而上,爬至梯頂時頭髮往刀上一擱,即斷成兩截。登梯者還要在刀梯上表演倒掛金鉤、大鵬展翅、觀音坐蓮等節目以顯示高超的武動和過人的技巧。歷史上吳八月利用“刀梯會”聚眾起義。過去上刀梯者均屬酬神還願,有的是家裡有人凶死,為死者謝罪而上刀梯;有的是家裡添了貴子,為貴子能夠得到榮華富貴而上刀梯。現在上刀梯者,多為對美好事業的執著追求和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上刀梯者,必有膽識、技巧和武功。從第一級往上爬,刀子一把比一把鋒利,爬至梯頂,頭髮往刀上一擱,即斷成兩截。登梯者還要在梯上,表演倒掛金鉤、大鵬展翅、觀音坐蓮、古樹盤根等節目,施展全身本領。
表演者赤腳,著民族服裝,雙手抓住刀刃,雙腳踩著刀刃一梯一梯往上爬至頂上,吹響牛角,然後一梯一梯地下來。上刀梯者須有深厚的武功基礎,上刀梯前運氣“湧泉”和“勞宮”穴,1986年5月首屆湖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上刀梯被列為表演項目。流傳至今的苗家刀梯會的壯觀場面,不得不讓人佩服苗家人的智慧和勇敢。

民俗來源


傳說一

傳說遠古時期,有一個跛子後生叫張二郎,父母雙亡,兄妹慘死,孤身一人,因飢餓倒在路旁奄奄一息,后被一個姓趙的救起並撫養,因此改名為張趙二郎,以此表示對救命恩人的感謝。後來有一天,一場巨風襲擊了山寨,寨子里所有的人被風沙吹瞎了眼睛,人說只有月亮上的露水可以洗這眼睛。為救父老鄉親,張趙二郎決心上月亮取到露水,於是他背一把黃傘,來到高聳入雲的大樹上,將刀一把一把插在樹桿上,然後沿著刀梯攀上雲天,36天後,只見一把黃傘從天空慢慢落下,傘上沾滿露水,苗家人用露水洗亮了眼睛,重見天日。而張趙二郎卻永遠沒有回到人間。為了紀念張趙二郎,上刀梯便成了苗家人流傳至今而且有新發展的文化習俗。

傳說二

相傳很久以前,苗嶺出現了一個妖怪,到處害人。一位叫石巴貴的青年,自告奮勇帶著36把鋼刀來到一座高山上,將刀一把一把地由下而上插在一株大樹上,插一把上升一步。插到最後一把,登上樹梢后,舞動手中降妖鞭,吹響牛角,高呼要與妖怪決一死戰,跟隨他上山的百姓則在樹下點燃鞭炮和鐵銃,敲起鑼鼓。妖怪見此情景只好逃之夭夭。為紀念石巴貴為民除害的勇敢精神,上刀梯便形成一項民族傳統體育活動流傳至今。上刀梯每當趕年場或重大節日,都有勇士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