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孢子蟲病

隱孢子蟲病

徠隱孢子蟲病是由隱孢子蟲感染所致的一種傳染病。隱孢子蟲病在世界範圍流行,除南極洲外全球六大洲均有隱孢子蟲病的發生與流行。本病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若個人衛生不佳以及飲食、工作環境較差,水源或者食物被污染后,可感染隱孢子蟲病。感染者是否發病,以及病情的輕重與轉歸,主要取決於機體的免疫功能和營養狀態,亦與卵囊數目多少有一定關係。隱孢子蟲病主要癥狀為腹瀉,表現為水樣便,或帶泡沫和少量黏液。免疫功能正常成年隱孢子蟲病患者多呈自限性,僅需支持對症治療。根據機體免疫功能不同,預後有很大差別,免疫功能正常者,短期內自愈;免疫功能低下者,腹瀉重且持續時間長,甚至死亡。

就診科室


● 感染科

病因


● 本病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若個人衛生不佳以及飲食、工作環境較差,水源或者食物被污染后,可感染隱孢子蟲病。

癥狀


● 對急慢性腹瀉患者,尤其是以水樣腹瀉為特點的患者及有免疫缺陷的成年患者,若不能排除隱孢子蟲病者,應多次取糞便進行隱孢子蟲相關病原體檢查,並注意有無引起腹瀉的其他病因,以明確診斷。
● 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表現為腸胃不適、腹瀉、腹痛、體液大量丟失及發熱等,一般發病後7~14天可自愈。
● 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引起持續性腹瀉,甚至導致死亡。

檢查


糞便檢查

● 糞便檢查發現隱孢子蟲卵囊,是目前診斷隱孢子蟲感染的金標準。

PCR技術

● 採用實時PCR技術檢測糞便中的卵囊,作為檢測病原體核酸的手段,還可以作為區分不同蟲種和同一蟲種內不同基因型的工具,在暴發疫情的傳染源追溯上有重要意義。

間接檢測蟲體特異性抗原

● 檢測糞便中的隱孢子蟲特異性抗原,有助於診斷。

診斷


● 醫生診斷隱孢子蟲病,主要依據臨床癥狀及糞便檢查。
● 典型表現:腹瀉,表現為水樣便,或帶泡沫和少量黏液,為診斷隱孢子蟲病重要依據。
● 糞便檢查出隱孢子蟲卵囊,是目前診斷隱孢子蟲感染的金標準。

鑒別診斷


● 需要與其他原因引起的腹瀉相鑒別。
● 一些其他疾病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腸胃不適等癥狀,容易與隱孢子蟲病混淆,這些疾病有冠狀病毒感染、諾如病毒感染、彎麴菌病等。
● 如出現上述類似癥狀,需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糞便檢查等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免疫功能正常成年隱孢子蟲病患者多呈自限性,僅需支持對症治療。
● 有免疫缺陷者或營養不良的兒童患隱孢子蟲病後,病情較重,病程遷延,預后較差,除需對症支持治療外,還應進行抗隱孢子蟲治療,阿苯達唑或硝唑尼特對一些患者有效。
● 對於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合併隱孢子蟲病患者,進行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也有利於隱孢子蟲病的控制。
● 部分免疫療法對控制隱孢子蟲病,亦可能有益。

危害


● 有些患者表現為持續腹瀉,偶有血性便,常伴有嚴重脫水,甚至可出現循環衰竭而死亡。

預后


● 根據機體免疫功能不同,預後有很大差別。
● 免疫功能正常患者,及時治療預后良好。
● 有免疫缺陷者或營養不良的兒童患隱孢子蟲病後,病情較重,病程遷延,預后較差。

預防


● 預防本病的關鍵在於切斷糞口傳播途徑,對於排卵囊的人和動物(尤其是家畜、家禽)的糞便,應加強管理,防止其污染水源、食物。
● 患者需隔離患者糞便等污染的衣物及用具,應加熱殺蟲。患者用過的便盆、腸鏡,在1%甲醒溶液或5%氨水中浸泡2小時后再清洗。
● 注意個人衛生。接觸患者或感染動物,要注意防護,接觸后要做好洗手與消毒。

參考文獻


● [1] 王宇明,李夢東。實用傳染病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 [2] 李蘭娟,任紅。傳染病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