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質母細胞瘤

膠質母細胞瘤

膠質母細胞瘤是由分化差的腫瘤性星形細胞構成的膠質細胞瘤,是顱內原發腫瘤中常見的、惡性程度最高的星形細胞瘤。膠質母細胞瘤的發病率約為3.17/10萬,好發於中老年人,男性發病率略高。膠質母細胞瘤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遺傳及環境因素有關。膠質母細胞瘤常見的表現可歸納為顱內壓增高的癥狀、神經功能及認知功能障礙和癲癇發作。顱內壓增高主要表現為頭痛、噴射狀嘔吐等。神經及認知功能障礙,依腫瘤的部位不同,可表現為偏癱、失語等。手術、放療和化療的合理結合是主要的治療手段。膠質母細胞瘤惡性程度高,常常引起多種神經系統癥狀,不僅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還可危及生命。膠質母細胞瘤惡性度高,總體預后不良,中位生存期1年左右。

就診科室


● 神經外科、腫瘤科

病因


● 膠質母細胞瘤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遺傳及環境因素有關,具體如下:
● 暴露於高劑量輻射。
● 罕見的基因遺傳突變。
● 亞硝酸鹽食物、病毒和細菌感染,可能也參與本病的發生。

癥狀


● 膠質母細胞瘤常生長快、病程短,常見的表現可歸納為顱內壓增高的癥狀、神經功能及認知功能障礙和癲癇發作,具體如下:
● 癲癇發作是常見的臨床表現。
● 顱內壓增高主要表現為頭痛、噴射狀嘔吐等。
● 神經及認知功能障礙,依腫瘤的部位不同,可表現為偏癱、失語等。

檢查


● 頭顱CT檢查、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學檢查有助於發現病變,確診有賴於組織病理學。

影像學檢查

● 磁共振成像是本病的重要檢查手段,通過平掃和增強影像,並結合特殊的掃描序列,有助於發現病變,並初步判定病變的性質。
● CT檢查方便快捷,對於疾病初篩、隨訪腦水腫等相關癥狀具有優勢。

組織病理學檢查

● 組織病理學檢查是確診本病的金標準。同時還可以對腫瘤進行分子遺傳學檢測,為下一步治療以及估計預后,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診斷


● 醫生根據典型的表現、影像學檢查和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診斷本病。
● 患者出現癲癇發作、頭痛、噴射狀嘔吐、偏癱、失語等表現。
● 頭顱CT和/或磁共振成像檢查發現神經系統內的佔位。
● 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符合膠質母細胞瘤的病理學特點。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要與顱內的其他原發良惡性腫瘤和顱內轉移瘤相鑒別。
● 出現癲癇發作、頭痛、噴射狀嘔吐、偏癱、失語等表現,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 醫生通過影像學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等可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綜合應用手術、放療和化療是主要治療策略。

手術治療

● 手術治療是本病的基礎。
● 在保證患者安全情況下,最大限度的切除腫瘤,不僅可以緩解腫瘤引起的相關癥狀,同時還可以獲取病理診斷,為下一步治療策略的制定,提供準確依據。

放射治療

● 術後放療是膠質母細胞瘤的重要治療手段。
● 直線加速器放療是目前公認的放療方式。
● 如無特殊情況,術後放療應儘快開始。

藥物治療

● 在放療的基礎上聯合替莫唑胺同步治療,可以進一步提高腫瘤的控制效果。
● 同步放化療結束后,如身體條件允許,應繼續口服替莫唑胺至少6周期。

危害


● 膠質母細胞瘤惡性程度高,常常引起多種神經系統癥狀,不僅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還可危及生命。

預后


● 膠質母細胞瘤總體預后不良,即使經過手術、放療和化療等綜合治療,絕大多數患者的生存期也僅有1年左右。

預防


● 因病因不詳,無有效預防措施,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