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帶損傷

韌帶損傷

韌帶損傷是一種常見的軟組織損傷。多發生於運動愛好者或重體力勞動者。多因劇烈運動、外力作用等造成。患者可出現小血管破裂出血、局部疼痛、腫脹等癥狀。主要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常合併或併發撕脫骨折、關節不穩、關節脫位、創傷性關節炎等。及時治療,一般預后良好。

就診科室


● 骨科、運動醫學科或外科

病因


● 韌帶損傷多因劇烈運動、外力作用等造成。
● 在劇烈運動時,如體育競賽、舞蹈、雜技等過程中,容易出現韌帶損傷。
● 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意外事故,如車禍、高空跌下等,也會引起同類的損傷。
● 當出現某個方位的非生理性運動時,限制關節向該方位運動的韌帶必然首當其衝。

癥狀


● 韌帶損傷的患者常可出現小血管破裂出血、局部疼痛、腫脹等癥狀。
● 韌帶損傷后一般均有小血管破裂而出血,局部疼痛、腫脹,組織內出血、血腫、關節腫脹、活動障礙、壓痛。
● 體檢時發現牽拉韌帶明顯疼痛,如果完全斷裂,關節穩定性下降。

檢查


● 診斷韌帶損傷,主要依據體格檢查、X線檢查、磁共振成像檢查、關節鏡檢查等。

體格檢查

● 檢查的目的是了解損傷的部位和程度,可初步判斷病情。

X線檢查

● 主要是為了觀察有無骨折,應力X線檢查對韌帶損傷和不穩定的診斷有價值。

磁共振檢查

● 主要是為了觀察韌帶等軟組織的損傷情況,可明確診斷。

關節鏡檢查

● 直觀觀察韌帶損傷和軟骨損傷情況,可明確診斷,並及時修復。

診斷


● 醫生診斷韌帶損傷,主要依據病史、典型癥狀、體征和輔助檢查。
● 有外傷史。
● 關節腫脹、瘀斑,活動時疼痛加劇。
● 體格檢查提示關節不穩。
● X線、磁共振成像、關節鏡檢查提示韌帶損傷。

鑒別診斷


● 韌帶損傷需與軟組織挫傷、撕脫骨折、軟骨骨折、腫瘤、結核等疾病相鑒別。
● 僅通過癥狀表現不易區別,需到醫院就診,請醫生檢查和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X線檢查、磁共振成像檢查、關節鏡檢查等輔助檢查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韌帶損傷的治療原則是早期處理、全面修復,以支持性康復治療為主,必要時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

● 包括休息、冷敷、壓迫、抬高患肢等。

手術治療

● 其治療關鍵在於受損韌帶的修復,部分撕裂可直接縫合修復,完全斷裂則需手術將鄰近肌腱、筋膜等組織轉移修復重建。

危害


● 損傷關節疼痛、腫脹、活動障礙,會影響生活和工作。
● 韌帶損傷可合併或併發撕脫骨折、關節不穩、關節脫位、創傷性關節炎等。

預后


● 及時治療,一般預后良好。
● 如不及時治療,關節出現反覆扭傷,必然引起關節軟骨、半月板等重要結構的損害,導致關節過早老化,嚴重會發展為繼發性創傷關節炎。

預防


● 韌帶損傷主要是由於外傷所導致的,故注意生產、生活安全是預防的關鍵。
● 運動要適度,防止扭傷。
● 避免暴力行為的發生。
● 注意自身安全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