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排鄉

江西贛州市會昌縣轄鄉

高排鄉位於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因地勢較高而得名。東鄰麻州鎮,南依右水鄉,西南與安遠天心、長沙鄉交界,西毗曉龍鄉,北連珠蘭鄉。鄉人民政府駐高排圩,距縣城39公里。轄區面積101.68平方公里,有7個行政村,2014年末總人口15636人,總戶數4187戶,其中農業人口14664人,非農業人口972人。

行政區劃


高排鄉現轄7個行政村:高排、南田、山口、坪坑、上寨、團龍、石灰壩,1個居委會,100個村民小組。

人口民族


該鄉鎮共有4187戶,15636人,其中農業人口14664人,畲族50人,余均漢族。

經濟概況


高排鄉地圖
高排鄉地圖
高排鄉工農業總產值3996萬元,人均純收入1563元,人均儲蓄存款位居會昌縣第一。高排鄉是會昌西南中心鄉鎮,也是會昌與外界連接的交通道之一,正在改造的贛州市重點工程,連接206國道與贛粵高速的周田至版石公路穿境而過。交通區位優勢明顯,自然條件優越。土地肥沃,生態環境好,風景優美,陽光充足,降雨充沛,無霜期270天,有耕地面積9749.7畝,山地面積116000畝,宜果面積56360畝,森林覆蓋率達85%。優質水稻制種全縣面積最大;盛產無公害臍橙、優等煙葉等經濟作物。高排鄉緊緊圍繞把果業做大、烤煙做優、種業做強、生豬做活,形成農業產業布局合理,市場潛力大,經濟效益好的產業大鄉。

歷史沿革


高排鄉始設於民國35年,為高排區,后因時事變遷,幾經易名為:高排公社、高峰公社、高排鄉等。曾轄高排、曉龍高蘭(今曉龍高蘭村)、牛牯坑(今右水鄉中壩村),直到1984年才基本定局,至今未變。

產業


高排鄉主導產業特色明顯。通過政府引導,協會操作,群眾自願,高排鄉果業種植
高排鄉文化活動
高排鄉文化活動
面積1萬餘畝,已掛果7543畝,年產值133萬元;煙葉生產突破480畝,畝平利潤實現了1530元,在鄉政府的合理引導,大力扶持下,高排鄉煙農積極性高,發展勢頭良好;以全省優質水稻制種基地為依託的種業發展,方興未艾,種業面積已達2000畝,全鄉農民以“上稻制種,下稻種煙,畝平收入超三千”的耕作方式,農業經濟效益大幅提高;生豬養殖大力優化品種,有針對性培植髮展養殖大戶,全鄉年出欄超過4650頭。果業、烤煙、制種(種業)、生豬等四大主導產業已基本成型,並不斷發展壯大,基本找准了農民通過產業致富的發展路子。

活力之鄉


高排鄉農業
高排鄉農業
步入高排鄉政府,一塊“幹部工作績效公示欄”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在公示欄上,每位鄉領導和幹部上周所做的工作及得失全部寫得清清楚楚。謝聯生說:“要打造一個活力之鄉,必須營造一種昂揚向上的活力文化,讓文化成為點燃活力和激情的觸發器。”想法決定做法。為營造昂揚向上的活力文化,高排鄉首先從機關文化建設抓起,一次制訂了“二十個不準”,發出了二十個倡議。在言行舉止、工作作風、學習生活上提出具體的要求,並倡導幹部熱愛生活、樂於學習。活力文化的培育,很快在機關上下產生效應:幹部中練書法、學二胡、彈吉他的人多了,打牌、打麻將的人沒了;早晨鍛煉的人多了,睡懶覺的人沒了;忙忙碌碌的人多了,無所事事的人少了。
幹部要有活力還要有素質。為提高幹部素質,高排鄉在執行每月一次中心組學習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每周一課”和“每月雙賽”的內容。全年每名鄉幹部至少要登台兩次就自己的業務和專長為大家作一次講座,每月都要就幹部的才藝或知識開展兩次不同內容的促學競賽。
打造“活力之鄉”的目標在全鄉引起強烈共鳴。群眾的創業熱情、追求檔次越來越高。全鄉以果業為主兼以畜牧養殖業鄉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有果業合作社多個,失傳已經十五年的“三角班”在該鄉石灰壩村再次復活,由農民自編、自導、自演、自賞的戲曲再次煥發生機。
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以中央二十字方針為目標的、以“五新一好”為主要內容的新農村建設
高排鄉新農村建設
高排鄉新農村建設
搞得有聲有色,沿周版線的三個新農村建設點(山口村大逕、高排老謝屋、石灰壩村油槽凹)已基本成型,突現農民主體,組建新農村建設理事會18個。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通水泥路12.5公里;電力通信高排鄉普及率達98%;圩鎮建設日臻完善,新建佔地28畝新農資市場;學校、醫院設備設施齊全。圩鎮規劃標準高,功能齊全,實用,更具前瞻性,新型現代化邊貿特色的小城鎮已現雛形。
旅遊業發展
高排鄉響應省委省政府號召積極打造綠色生態旅遊鄉鎮,走出一條切合鄉情的鄉村休閑旅遊之路。現已建成在建旅遊景區有團龍村旅遊區、三口村獅子寨旅遊區,兩個旅遊區主題各有特點團龍古村落旅遊區由古村落九井十八廳、花間集、玫瑰園、荷花池、金鳳山、牛角石水電站、贛南臍橙產業區、水車等組成,景區景色宜人四季宜游,既可以體驗當地的風俗人情也可以品嘗當地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