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鶴類基金會
國際鶴類基金會
國際鶴類基金會,是一個非盈利的民間自然保護組織,其宗旨是,通過向人們提供經驗、知識,激發興趣,致力於挽救世界範圍內的鶴類及其棲息環境。
國際鶴類基金會
黑頸鶴
國際鶴類基金會的野外工作正在逐步擴大,目前,鶴類基金會在世界的22個國家直接參與40多個項目。例如,在美國,ICF與美國漁業和野生動物署、威斯康辛州自然資源局、美洲鶴恢復行動小組、遷徙行動等多個政府和非政府機構聯合正在實施建立美洲鶴東部遷徙種群的行動。在2001年10月,第一批美洲鶴幼鶴由超輕型飛機引航,由威斯康辛州尼西達出發,開始了它們1218英里的長途旅行,在48天後,有7隻到達了佛羅里達的察撒霍威孜卡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2002年秋季,又進行了第二次超輕型飛機引航美洲鶴遷徙的活動。在第二年春季時,則由這些美洲鶴自己北遷。從2003年至2005年計劃還要進行3次超輕型飛機引航的美洲鶴人工遷徙。希望在2005年以後,這些美洲鶴變得經驗豐富,像一百年前那樣能夠獨立向南遷徙。不僅如此,它們還會帶著新加入的幼鶴一塊走。性成熟以後,還能在這片土地上自然繁衍。
鄱陽湖白鶴
(關於美洲鶴恢復工作的詳細信息,請見李鳳山《國外動物園科技信息》2003年“美洲鶴 -- 物種恢復和國際合作的象徵”)。在非洲,ICF與濕地國際合作,從1999年開始評估非洲荒漠草原地區黑冠鶴的現狀、分佈以及威脅因子。2000年和2001年,又對從塞內加爾至衣索比亞的非洲20多個國家進行了一次全面的黑冠鶴種群調查,評價塞內加爾河沖積平原的農業活動對黑冠鶴種群的影響,並為黑冠鶴及其棲息地的自然保護行動計劃。在越南的湄公河三角洲的川赤國家保護區,ICF幫助越南保護瀕危赤頸鶴的越冬地區以及其他濕地稀有鳥類,協助越南同行制訂長期的保護管理計劃和宣傳教育活動,試圖恢復這個國際重要的濕地的原始狀況。
國際鶴類基金會由一個26人組成的董事會管理。科學顧問組成員21人,由國際上知名的鳥類學家和鶴類研究者組成,中國著名的鳥類學家鄭光美和王岐山教授是其中的科學顧問成員。吉姆·哈里斯為現任主席,下有35名僱員。每年,大約有13~15名實習生和50~70名志願人員協助野外生態、鶴類飼養繁殖以及環境教育工作。國際鶴類基金會以及她在過去30年在鶴類科研和保護方面所做的貢獻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地的鶴類研究和愛好者的關注,目前有10000多名會員支持國際鶴類基金會的工作。